城与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一直以来,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和期盼,这对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涪陵区而言,具有重大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涪陵扎根。他们何以触摸城市之心,如何感受城市之善?
答案不是经济的增长、地标建筑的堆砌所能涵盖。究其核心,乃12个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
能否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是涪陵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的重要评判标准。
以人为核心,必须把握“一尊重”“五统筹”的总体思路,践行“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坚持用“人”的视角、“人”的需求,去考量经营城市的措施、步骤、细节和成效。
规划的制定是一场城与人之间的温情对话,内容中既有“普遍视角”,又有“现实观照”,既有“全国视野”,又有“地域情怀”。涪陵的城乡总规在全市率先获得市政府批复,总规重新谋划了涪陵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统筹布局了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科学安排了全域功能分区、空间布局、等级规模、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绘就了涪陵未来发展蓝图,着力打造“独立成市”、开放共融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成渝城市群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在总体规划的引领下,过去一年,全区各条战线坚持以城市提升行动为重点,以“两线三片一城”项目建设为抓手,结合“四城同创”工作,努力提升城市品质,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两线三片一城”项目建设覆盖了涪陵城市中心区域和核心地带,承载了全区大部分城市人口与城市功能。涪陵的城市建设者们以太白大道主轴串联起大城之梦,以涞滩河水岸涵养精致生活,以高铁片区推动科技创新,以中央商务片区提升城市高度,以玉屏公园片区完善公共服务,以江南城区打造城市客厅,加快打造城市品质升级版,让品质涪陵呈现宜居宜业宜游“三宜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的独特韵味。
具体来看,比如涞滩河沿线区域位于长涪高速以南、长江以北,东至南涪高速,西至鹤凤大道,面积约9.1平方公里。围绕涞滩河,涪陵区正在打造“山环水绕、见山通水”的精致生活区,力争2023年基本建成。
“以前我们去奥体中心要绕一大圈,现在方便了,可以走直线了,节约了时间,也缩短了路程。”6月20日,家住涪陵新城区恒大山水城小区的何先生开车行驶在新开通的学府路三期路段上,高兴地说。
学府路三期投用后,可缩短玉屏片区至奥体中心的距离,恒大山水城小区、玉屏安置小区的居民不需绕行便能直接到奥体中心,极大地方便沿线居民出行,并进一步完善涞滩河东岸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涞滩河东岸地块后续开发利用。
镜头切换至太白大道。北起聚龙大道,南至长江二桥,沿线面积约1平方公里。将围绕塑造“现代、繁华、智慧”的城市气质,打造新城区现代城市的功能轴、创新发展的动力轴、美丽宜居的生态轴。
随着高铁风驰电掣的时代声响,再看高铁片区。这里位于渝利铁路以南,长涪高速以北,东至妙音路,西至鹤凤大道,面积约7.5平方公里。该片区将重点谋划推动“交通节点”向“城市枢纽”转变,推动“窗口地带”向“科技城区”转变,推动“流动区域”向“常住区域”转变。
随着城市提升正式拉开序幕,“两线三片一城”项目建设各片区牵头区领导挂图作战,靠前指挥,推动项目建设落地落实。截至目前,实施“两线三片一城”城市提升项目共100个、完成投资111.24亿元——
江南滨江路二期、乌江大桥复线桥、沿江高速涪陵南互通连接线建成通车,玉珠大道、鹅颈关立交升级改造项目建成投用;火车北站站前广场和地下车库建成投运,万达广场即将开业,科教产业实训基地、中心医院新城区医院开工建设,引进绿地集团高标准打造高铁新城,涞滩河库岸整治、玉屏公园建设加快推进,桥南公园建成投用……
城市建得好更要管得好。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患上“城市病”,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垃圾围城、文脉隐没等问题十分突出。高楼大厦与城市病症同在,都市繁华与发展代价并存,应该怎样营造和谐宜居的新城市?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涪陵区“三管齐下”。
城市细管——突出薄弱环节环境提升,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一并推进整治,如公厕、城区桥头、桥下环境秩序,加强城区道路沿线边沟、边坡、绿化带、隔离带的卫生保洁等。
城市智管——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力促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园林绿化等全领域、全流程、全方位智能管控,建成重庆主城外首个5G基站,城市建成区的数字化管理覆盖率要提高到85%,实现智能响应、精准处置目标。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智慧停车、智慧公厕、智慧公园等便民服务。
城市众管——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到城市综合管理中来。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涪陵更洁净”工作,全面推进“门前三包”“五长制”,推广“城管+治安联防”巡查一体和执法协作模式,构建 “多位一体”无缝网格治理体系,实施多元共治,公共事务人人参与。
创作12首礼仪歌曲,制作30余部公益宣传视频;开展“幸福涪陵跳起来”“全民阅读进社区”“礼仪歌曲大家唱”等活动;编写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240种,纳入中小学期末测试和教师培训……
在春雨润物无声的境界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全面而深刻地融入涪陵人的各种生活场境。
“请把你家门前的蜘蛛网和小广告清理干净……”“小朋友,不要在楼道墙壁上乱刻乱画,要爱护环境卫生……”近段时间,在涪陵区增福乡场镇延寿路、边贸路等路段的居民楼道,总能看到身穿红马甲的身影。他们就是该乡推选出的楼长。
69岁的张明素自今年4月被乡政府聘任为场镇延寿路15号福鑫居民楼楼长后,比以前忙多了。她每天不仅上午和下午要巡楼,及时劝导、制止不文明现象,还要巡查治安及消防隐患,检查周边卫生,甚至要负责调解居民家庭矛盾。像张明素这样的楼长,如今在增福乡场镇居民楼已有89名,负责900余户居民家门前楼道环境卫生的日常监督工作。
涪陵人民用行动诉说着对这座城市的感情,政府和群众是一条战线,为了让城市更美、生活更好,涪陵区不仅投入巨资,更用心用情——2018年,建成投用社区养老服务站6所、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个,老年人持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年龄下限降至65周岁;新建公共停车场7个,新增公共停车位1200个,完成26个城区菜市场综合整治;配租公租房、廉租房2617套,分配安置房2942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022户、老旧居住建筑消防改造156栋,拆除违建40余万平方米……
在涪陵区探索城市善治的过程中,这座城市时时体现着巨大的城市包容性,并在城与人、管理与服务之间找到最佳契合点。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都是靠政府的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
“善治”的过程中,政府角色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把市民和政府的关系从“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为“一起做”,集聚促进城市发展的正能量,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城与景:城市因绿色添颜值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人的迁移是如此,城市的发展亦如是。
涪陵山环水绕、江峡相拥,有着独特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何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守护好自然赋予的山水颜值,守护好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给城市留下隽永的生态财富和最美的自然底色,是必须回答好的“时代答卷”和“民生考卷”。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关系,对于涪陵来讲,就是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城市“种绿”、给生态“留白”,“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努力建设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家园,一直以来是涪陵城市建设的美好愿景和努力方向。无论是“两线三片一城”建设,还是“创文”“创卫”百日攻坚行动,涪陵始终坚持以绿色为导向,依托“山城”“江城”的独特禀赋,优化城市立体综合开发,加强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城市品质提升,为市民创造舒心悦心的美好家园。
面上依托森林城市创建,开展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森林覆盖率提升到52%;线上依托“河长制”,抓长江沿线消落带修复,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长、乌江沿线已关闭非煤矿山生态复绿,两江沿岸第一道山脊线内实现应绿尽绿;点上依托两江四岸生态核心带,开展增绿添园、增花添彩行动,实施以地标建筑、桥梁、商圈为重点的景观灯饰提升工程,两江四岸滨江环湖景观带正成为山清水秀生态带、立体城市景观带、人文荟萃风貌带、便捷共享休憩带。
如果你到过涪陵,一定去过规模宏大的两江广场,徜徉在清澈的江畔,沐浴着清新的江风,眺望过湛蓝的天空,领略了涪陵城市景观中最靓丽的“生态带”、最夺目的“风景眼”。
如果你没来过涪陵,一定要去感受一下两江四岸的无限风光。举目远眺,长江乌江一清一浊、泾渭分明,四岸江堤一步一景、美不胜收,沿岸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闻名遐迩的水下碑林白鹤梁就坐落在此、大隐于市。特别是区委、区政府兑现“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的庄严承诺,花大力气关闭沿江美食街,用滨江绿廊、亲水公园取而代之,还在此兴建图书馆、美术馆,市民休憩娱乐有了好去处,城市“颜值”“气质”添了新内涵,正是一幅美丽涪陵、幸福涪陵的生动画卷!
环顾四周,针对城市公园、广场、学校、医院、商业中心等公共活动空间,织网了城市道路、河湖以及带状绿地等线性绿地空间,完善城区慢行系统,改善城市通风廊道,为市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