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碚金刚碑古镇旁生活了这么多年,却从来没有真正去过,后来,有幸在开发前游上了一回。
小镇隐藏得很深,从公路旁的一个路口向下走很久,才依稀感觉到镇子的存在,四周高大的树木把小镇完完全全地隐蔽了起来,现在的小镇已没有人家,镇上常住的一些老人倒常回来走走看看,好多房子都空空的。现在整个小镇已经有些荒芜了,我想那些年轻人哪怕再闲得无聊,也不会跑到这个地方来。
听老人讲,民国年间,随着重庆北碚的繁荣,离重庆北碚仅5公里的金刚碑,占尽山水景色绝佳之优势,几乎一夜之间成为闹市。政府机关、商家、公司、学校云集,名流大腕寓居此地。这样,在大后方重庆,人们称北碚为小陪都,称金刚碑为小重庆北碚。然而,时过境迁,眼下的金刚碑荒芜凋零,繁华早被雨打风吹去。
废墟有其独特的美。重庆的旅游者,厌倦了那些新盖的、商业味太浓的“古镇”,乐意来一番“废墟”旅游,寂静苍凉的氛围,更能体会到老重庆城古旧的意味。人们到此,避不开一个话题:“金刚碑”何以得名?这座碑又在哪里?说法有二:一是缙云山上有一块如大力神般的巨石,唐人在石上题刻“金刚”二字;二是石板小街尽头,嘉陵江中有一碚石(与重庆北碚得名于“碚”一样),于是“金刚碚”谐音成了“金刚碑”。这是来自民间的地理传说。
沿着小镇的石板路慢慢前行,小镇很静,几无人烟,镇上已没有一家店铺,大多数都是老平房,就连那些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修建的青砖楼房也变得很破旧了,只是静静地矗立在绿荫环抱的直板路旁,向我们诉说着这里曾经有过的故事。无论是车水马龙还是小桥流水人家,都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也许是在老平房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还有大多数童年的时光都曾在外婆所在的乡镇度过,所以对这样的地方有一种特别的情感。看惯了宽广的公路和那些钢筋水泥的“森林”,突然觉得这青石板的小路和这些破旧的老房子更让我感到踏实。
走着走着,来到了一所废弃的学校旁。校舍早已破旧不堪,四周也生满了杂草。校舍是一栋老式的三层楼的房子,沿着一串台阶拾级而上,门口两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见。里面木制的楼梯已经破烂无比,但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地方读书其实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这边是小桥流水,那边朗朗的书声在这青山绿水间回荡,从那里面走出来的莘莘学子,现在一定也时常回想曾经留下的美好时光,可惜这一切都已远去。走廊两边,黑板上的粉笔字还清晰地留在上面,还有几句英文,我想大概是这里最后一批学子留下来的,他们也许想不到,这随意的涂鸦却留下了他们在这里求学的经历。
小镇安静极了,除了偶尔几声狗叫,还有几个如我一样手拿相机,试图留下古镇最后影子的人。也许他们也同我一样,担心有一天,古镇最后的影像会永远从这片土地上消失。
我算很幸运了,目睹了古镇渐行渐远的踪影,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