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工程全线首台TBM“渝越1号”,在渝中区大坪西站至终点区间段顺利掘进。(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蔡家嘉陵江大桥和蔡家轨道大桥被雾气笼罩,宛如仙境。(重庆日报资料图片)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运营总里程即将突破500公里!
架桥挖隧,穿楼绕市……轨道交通伴着城市发展延伸,成为重庆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从“0”到“500+”,重庆轨道交通是如何建设发展起来的呢?
近日,本报在读者中征集了重庆轨道交通最受关注的五个问题,并就此采访了市住房城乡建委轨道交通建设处处长邹家驹、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前身为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首任董事长沈晓阳、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建设管理部经理陈军、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轨道桥梁经理漆勇等重庆轨道交通建设的参与者,挖掘出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1问 最初为啥不选地铁而选单轨
众所周知,相较于单轨,地铁运量更大,很多城市都选择修建地铁,为何重庆建成通车的第一条轨道交通线——2号线,以及后来的3号线,都选择了单轨?
“选择单轨,当时做这个决定并不容易。”沈晓阳说,上世纪90年代初,重庆就开始勘察线路,进行技术论证和评估,并赴欧美考察,最后结合重庆地形条件、客流量大小、经济条件和各种交通方式的技术得出结论:在德国和日本成功运营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制式更适合重庆。
为啥说是更适合重庆?沈晓阳说,当时的重庆财力非常有限。根据测算,单轨每公里的投资额不到3亿元,而地铁则要6亿元。同时,单轨高架站每天耗电量,只相当于地铁的1/10。此外,单轨还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噪音少、占地少等优点。
尽管如此,当时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并不统一,前前后后花了近10年时间,2号线单轨项目才进入审批流程。
在审批项目时,国家相关部委又担心重庆单轨国产化率达不到70%,项目曾面临搁置。经过重庆的积极沟通,2号线才最终拿到了“准生证”。
2问 首条开通的轨道为啥不叫1号线
一个城市开通的轨道交通线路,普遍以建成时间为序,用数字来进行编号。为啥重庆首条建成投用的轨道线路不叫1号线,而叫2号线呢?
沈晓阳介绍,重庆给轨道线路取番号名,依据的是线路规划时间的先后,与开竣工时间无关。轨道线路建设时间由地质条件、规划时长、线路长短、资金投入、建设难度等多方面综合因素决定。换句话说,有的线路可能开工早、竣工晚,有的线路可能开工晚、竣工早。
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早在1992年12月就开工了。当时,重庆准备利用人防工程,建设从燕喜洞到朝天门小什字这一段约3公里的地铁线路。它的规划时间,远早于2号线。不过,1号线的建设很不顺利,由于资金缺口等原因,1994年工程停工搁浅。
1号线开工8年以后,也就是2000年,2号线一期工程(较场口-新山村)才正式动工,并于2004年开通试运营。
1号线可谓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直到2号线一期开通两年后,也就是2007年,这条线路朝天门至沙坪坝段才开工。2011年,1号线小什字至沙坪坝段开通试运营,成为重庆首条地铁线路。
3问 轨道过江为啥要选择桥梁而非隧道
目前,重庆已建成12座轨道交通跨江大桥,另外还有5座在建。很多城市在选择轨道交通过江方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