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托作用通常指的是在建筑施工中,顶托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与钢管和脚手架配合使用,发挥着调节高度、平衡支撑重物、承重的作用。
自然界中很多运动也会产生顶托,如雨水下落过程会受到空气的顶托。
那么什么是水体顶托作用呢?水体顶托作用是一种地理现象,指的是一股水流注入另一水体时,由于受到阻挡作用,发生雍水的现象。
一、常见的水体顶托类型:
1.河水顶托:
在地势平坦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支流遇到干流的阻挡而受到顶托作用。比如长江支流汇入长江时,长江都会有顶托作用;干支流水位差异越小,对支流顶托作用越强。
2.海水顶托:
在河流入海口,由于地势低平,河水水位与海水水位差异小,加上密度存在差异,河水汇入海水中,不会马上混合在一起,而是会出现海水在下,河水在上的现象(河口锋),海水对河水产生顶托作用。比如长江入海口、湄公河入海口。
展开剩余94%3.湖水顶托:
在地势低平的河流入湖口,湖水会对河水产生顶托作用。同样,湖水注入河流时,河流也会对流出的湖水产生顶托作用。比如长江与鄱阳湖之间,不同季节都会发生顶托作用。
4.水库顶托:
当修建大坝拦截河流蓄水时,会产生回水,回水对上游来水产生顶托作用。
5.冰凌顶托:
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流且有结冰期,冰凌阻塞河道,抬高水位,引起洪水泛滥。
二、影响水体顶托的因素:
1.地势:地形平坦,地势起伏小,水体产生的顶托作用更强。
2.水位高差:注入水体与被注入水体之间的水位差越小,顶托作用越强。当被注入水体在某些季节或条件出现水位更高的现象时,顶托作用会更强。
3.汇入角度:支流汇入干流的夹角越大(越接近垂直汇入),干流产生的顶托作用越强。
4.密度差异:被注入水体密度大于注入水体时,被注入水体由于密度大分布在下,注入水体在上,从而对注入水体产生大的顶托作用。一般河流注入海洋或者河水注入咸水湖时更容易出现顶托作用。
三、水体顶托产生的影响:
1.流速减慢、泥沙淤积:
(1)顶托作用的发生会导致水流受阻,发生雍水现象,水体流速减慢,导致泥沙淤积。
(2)水质变差,导致水华现象。
(3)泥沙淤积会抬高河床,在入海口或入湖口地区会形成三角洲。
2.水位抬升:
顶托作用导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从而会抬高水位,加上水流受阻,产生雍水现象极易在丰水期引发洪涝灾害。
大家一定听说过“泾渭分明”这个成语,那么这个成语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源自自然景观。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泾河和渭河在西安市高陵区交汇时,会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
泾河和渭河的交汇处
后人就用泾河之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关于泾河和渭河的传说
泾河与渭河都是关中平原上两条非常重要的河流,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关于泾河的故事,最有趣的,莫过于泾河龙王的传说。
传说唐朝贞观年间,泾河龙王与江湖术士袁守诚打赌,故意违背玉皇大帝的旨意,减少降雨的数量,结果触犯了天条,天庭命令唐朝的大臣魏征问斩泾河龙王。在临刑前一天晚上,泾河龙王托梦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情救命,唐太宗答应了。第二天,唐太宗让魏征陪他下棋,这样魏征就没有办法去杀龙王了。没想到棋下了一半,魏征便睡着了。等他醒来火,说自己做梦把泾河龙王给斩了。这就是著名的魏征梦斩泾河龙王,明代的吴承恩也把这个故事写进了《西游记》里。
渭河,古称渭水。古都西安便位于渭水流域,相传轩辕黄帝的部落最早就居住在渭水流域,这里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渭水流域,也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
优质内容值得传播
推荐转发评论留言
欢迎标注来源转载
关于渭水,最出名的故事,便是渭水访贤。传说在商朝末年,商纣王昏庸无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居住在渭水流域的周部落领袖周文王姬昌,决定带领百姓推翻纣王的统治。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熊飞到了他的怀里,这个梦预示着他能够找到一个贤人来帮助他。过了几天,周文王在渭水边看见一位老人在钓鱼,他上前询问,发现这就是他要的贤人。这位老人就是姜子牙,是历史上有名的智者。周文王带人到渭水边迎接他,任命他为宰相。后来姜子牙辅佐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终于推翻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西周。
为什么会出现泾渭分明的奇观?
01
首先要有两条河流交汇
“泾渭分明”的景象出现在两条河流交汇处,泾水和渭水两条河流源头不一样,流经的地区也不相同,只有两条不相同的河流相互交汇,才能碰撞出奇妙的景象。一条河流是无法形成这种奇观的,这一点自然不必再赘述。
02
水色不同
泾渭分明最直观的表现就是水色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河流水色的差异呢?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两条河流的含沙量不同造成的。渭河上游河道泥沙沉积多,河水常年浑浊。而泾河上游虽流经黄土高原,但河道深切入岩层,大多数时候泥沙少,河水清澈。
除了含沙量的不同,只要有足够的差异,两条河流也会出现“泾渭分明”的现象。图为亚马孙河上“泾渭分明”的黑白河水交汇带。亚马孙河的干流侵蚀了河道的土壤和岩石后被染成了浅黄色;而内格罗河却因上游融入了太多腐烂的植物落叶,造成水体富含黑褐色腐殖质,将整条河水都染成了深色。当亚马孙河流经巴西城市玛瑙斯时,内格罗河汇入干流,河水变成一边黑、一边黄,形成十几公里黑黄分明的交界线。
03
其他因素
在颜色差异的基础上,两股水流的“混掺带”、分界线要足够长,才谈得上壮美风景。河水的密度、温度、酸碱度等因素会影响混合的快慢,而水量、流速、交汇河道的角度,也会影响分界线的长短。
通常情况下,交汇角度如果呈比较小的锐角,交汇后两道水流更易于保持各自之前的方向,几乎是“平行”流动——它们齐头并进,不会很快交融,于是出现较长的分界线。如果两河以接近直角的方向交汇,水流方向相互交叉很快就能融合到一起,分界线也很快就模糊不清了。此外两河如果水量差异很大,那么水多的很快会稀释掉水少的,分界线短且不太明显。总体来说,两条河越是势均力敌、交叉的角度越小,越有可能形成泾渭分明的风景。
泾河和渭河交汇处
泾河和渭河哪条是清的哪条是浑浊的?
泾渭分明作为自然奇观古已有之,然而作为成语家喻户晓,妇幼皆知大概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的诗句。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知道是泾河浊,渭河清。
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先来看春秋时期,《诗经》说:“泾以渭浊,湜湜其沚。”,看来春秋时期是泾水清渭水浊。
战国后期到西晋初年却成了泾浊渭清,
南北朝时期再度成为泾清渭浊,
南北朝末年到隋唐时期又复变成泾浊渭清,
隋唐以后又成了泾清渭浊。
据记载,历史上泾、渭两河的清浊变化有六次反复。其实泾渭两水的清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的。泾渭清浊的历史变化,与当地植被的保存与毁坏以及水土流失是否严重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历史时期在泾水和渭水上游地方开发程度的不同,导致了这两条河流含沙量的变化。
2400多年前,我国正处在西周鼎盛时代,人们在渭河流域上游的聚居和迅猛发展,造成了渭河流域特别是上游水土流失的加剧,使得渭水变得浑浊起来。而这个时候的泾河流域人类活动较少,因而水质比较清澈。于是就有了《诗经》对“泾渭分明”之奇异景观的第一次文字记载。
秦汉时期,泾水上游地区接受了大批移民,农田面积的增大,森林的砍伐和草场的破坏,使得水土严重流失。泾水上游的马连河,当时称作“泥水”,可见河中有大量的泥沙。
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族南下,农耕族内迁,大片耕地转变为牧场。据《水经注》记载,“泥水”在当时已经改称“白马水”。可见泾水上游植被有所变化。
然而到了唐代以后,相应地区承受了更为沉重的人口压力,森林破坏更为严重,泾水又转而浑浊。渭水流域植被变化对河中泥沙量的影响,也有同样的规律。诗人杜甫长期居住在长安,有机会亲眼看到泾渭分明的自然奇观,因而在他的诗篇中自然就有了“浊泾清渭何当分”的诗句。还有诗云:“旅泊穷清渭,长吟望浊泾”。可见,在唐代渭水确实是清澈见底的,而泾水是浑浊的。
卫星照片的“泾清渭浊”
现在,则径、渭两河都成了浊泥汤。鉴于水土流失和相关水利设施的影响,现在已很难再现当年“泾渭分明”的盛况了。
中国还有哪些泾渭分明的河流?
除了泾河和渭河,中国还有很多泾渭分明的河流。
黄河与洮河交汇处
长江与南京秦淮河交汇处
重庆嘉陵江和长江的汇合处
武汉长江和汉江的汇合处
吉林嫩江和松花江的汇合处
松花江和黑龙江的汇合处
融江广西柳州市融安县江段
广东肇庆西江贺江交汇处
大渡河注入岷江
大宁江注入长江
图中是黄海渤海分界线,海水的颜色上可谓“泾渭分明”。东部黄海部分水是深蓝色,而西部渤海水却显得浑浊,略呈微黄色,这是因为所处海底地沟所形成的自然现象
外国有哪些泾渭分明的河流?
瑞士日内瓦,罗讷和艾云河的汇合处
汇合的帕绍,德国多瑙河
美国 俄亥俄和密西西比河
亚马孙河和内格罗河,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附近
美国犹他州 国家公园,一条河流注入科罗拉多河
加拿大哥伦比亚省的汤普森和弗雷泽河合流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印度阿拉卡南达和Bhagirathi河流
德国科布伦茨,摩泽尔河和莱茵河
克罗地亚奥西耶克附近的德拉瓦河流
在河流入海口,也经常会出现“泾渭分明”的风景,河流所含的泥沙,把蓝色的海水染黄了一大片。
基本上比较有名的泾渭分明已经介绍完了,
你还知道哪些泾渭分明的河流,
别忘了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哦!
10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推荐关注防失联纯地理知识公众号——谭老师讲地理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