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鹰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指出悠久的历史文化、厚重的革命文化、活跃的现代文化是湖南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丰富资源和深厚基础。扛起省会担当,在增强文化软实力上展现长沙新作为,必须回答好文化和科技融合、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两个融合”命题,打造好湖南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现代文化三张“文化名片”。
从认识论高度,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核心要义。首先是充分认识长沙历史文化的厚重底蕴。长沙是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目前登记可移动文物近78.5万件(套)、不可移动文物2401处,普查登记非遗产项目1366个,资源丰富、个性独特、传承有序。要深挖古色斑斓的文化底蕴,守护历史文脉,使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长沙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精神源泉。其次要充分认识长沙革命文化的价值意蕴。长沙共有269处革命文物、16家革命类博物馆,10个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资源数量、等级、地位都在全国占有优势。要赓续绚烂的红色革命基因,书写时代华章,使厚重的革命文化成为长沙铸魂育人、接续奋斗的持久动力。再次要充分认识长沙现代文化的鲜明特征。长沙公共服务的示范性、现代产业的支柱性、城市营销的开放性、科创文化的引领性、文旅消费的成长性在全国、在业界都可圈可点。要焕发积极向上的青春活力,做好“两个融合”,使活跃的现代文化成为长沙美好生活、幸福城市的丰富滋养。
从方法论维度,积极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地生根。坚持问题导向。今年文旅工作会议上,长沙梳理了当前工作的十个不足。补齐这些不足,需要以理念创新、路径创新推动长沙文旅工作实现从“漫灌”向“滴灌”的精准发力、从“打卡”向“刷卡”的流量变现,做到在文旅市场既“叫好”又“叫座”。坚持系统观念。秉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理念,持续深化理念融合、要素集成、力量集聚,求同存异顾大局、集思广益谋大计、集中力量办大事,让文化旅游广电工作相互融合、相互催化、相互赋能。坚持开放格局。坚持“全球视野、中国故事、湖湘文化、长沙表达”,构建大格局、融入大平台、深化大联动,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走在前、做示范,让长沙文化走出去、让世界元素涌进来。
从实践论角度,全面加快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见行见效。一是守正和创新统一,推动历史文化融入现代新生活。持续推进长沙地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扎实开展工作,创建湘江文化遗产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推进汉王陵考古遗址公园主体工程、市考古所新址改建、贾谊故居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岳麓书院“实事求是”策源地文物保护工程。推动省、市博物院(馆)预约互通,探索24小时博物院(馆)、数字博物院(馆)建设,打造“博物院(馆)之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建设,实施非遗项目数字化记录工程,启动长沙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大力支持非遗馆分馆、非遗工坊建设。培育“文化遗产+”新业态,推动文化遗产的科技赋能、跨界传播、时代表达。二是保护和展示结合,推动革命文化融入全域大思政。开展革命文物普查和现状评估,重点做好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旧址、湖南自修大学旧址、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旧址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实施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申报动态管理机制,完成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科学规划红色研学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红色演出剧目、红色思政课堂等融合发展项目。依托红色场馆、革命文物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功能。三是事业和产业贯通,推动现代文化融入发展主战场。加快长沙美术馆等项目建设,创新文化惠民工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支持新时代文化精品创作,推进省市共建长沙交响乐团,大力发展演艺产业,打造演艺新空间。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持续办好长沙旅游发展大会。深化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支持沉浸式、个性化、品质化文化消费场景打造,探索“景区+”“剧场+”“厂房+”“生活圈+”等模式,创新消费“新场景”,把长沙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作者系长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长沙市文旅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
原标题:《答好“两个融合”命题 擦亮三张“文化名片”》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