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桂村,位于新洲镇东北部,距镇政府15公里。
北桂村真如晏殊《蝶恋花》词所语:“庭院深深深几许”?是深藏在新洲镇,与恩平、台山、阳东交界的“金三角”地区的,有着南宋皇室后人居住的神秘村庄。北桂村不仅三面环山,环境优美,而且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据清光绪年间纂修的《赵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大宋国势日衰,1279年宋军与元军在新会崖山岛决一死战。宋军兵败,元军对宋朝的君臣及遗族展开大规模的追捕。为了生存,赵姓人改名换姓,匿居于山崖海角,赵崇垓四子赵必鎏与其子赵进元为了逃避元军的追捕,被迫远迁来到阳东新州镇北桂村。
北桂村村貌(林琨摄于2017年)
北桂村背靠马庙山,周边山多林密,地形复杂,又有“护城河”——北桂河流经,于是赵必鎏与其子赵进元遂在此隐居,成为北桂赵氏的开基祖。北桂赵氏是宋朝皇族、宋太宗长子汉王元佐之后。在北桂隐居后,“北桂赵”世代以种田耕作、经商贸易为生。赵氏后人经商贸易离不开千年古河道——北桂河。北桂河长达25公里,蜿蜒曲折,河水经北桂村向东北方向约10公里流入镇海湾,再顺流而下于台山出海口入南海。河流两岸翠竹密茂,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香樟树遍布其间,有得天独厚的山、水、翠竹、森林、古墟、古庙、古楼等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北桂村虽坐落于新洲的深山,但赵氏后人却靠着这条航线将贸易做到了江门等地,涌现出赵丕基、赵善强等一大批著名商人,造就了“北桂赵”的几世繁华。在明清时期,阳江有民谚曰:“东水北桂赵,西水上洋姚”。它道出了当时北桂村的繁盛。
北桂村竹林(吴建光摄于2017年)
北桂村的传统建筑也别具一格,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碉楼。碉楼建于民国年间,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村里五座碉楼中,除了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最气派的赵尚驱泰康楼,最有文化底蕴的是雾滋堂和永昌堂。雾滋堂是北桂村中建造最早的碉楼,有近百年的历史,是一所四层高的青砖建筑。其建筑样式特别,祥云装饰,带有镬耳。该楼主人是赵芷萧、赵战秋兄弟。赵芷萧为清末举人,据说曾弃官不当;现在村中东西门楼的“北桂”二字即为其手笔。二楼天花板上印着英文报纸,显现当时主人学贯中西。永昌堂始建于20世纪三十年代初,于1938年建成,原本取名为“赵铉书室”,是为了纪念北桂村赵氏第二十四世祖赵铉公而建。作为公族的活动场所,整个建筑端正气派,见证了北桂村的一段历史。永昌堂上有一副楹联:“文章赵翼家声远,举目河山气象新”。据村民介绍,清代文学家、史学家、诗人赵翼是北桂村赵氏同宗,所以有“文章赵翼家声远”之说。碉楼上的彩绘浮雕在20世纪60年代遭到破环,残存的印迹仍然昭示着昔日繁华。解放战争时期,永昌堂曾作为当地游击队的总部,村中大户也为游击队提供粮食和枪支。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永昌堂”改作为供销社,也曾作为当地党政办公楼、文化站使用。
雾滋堂(摄于2014年,新洲镇政府提供)
永昌堂(摄于2014年,新洲镇政府提供)
北桂村不仅拥有岭南农村的自然风貌,还蕴含有南宋时代的建筑风格及淳朴的民俗风情,近年获评“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广东省古村落”等荣誉称号,是“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阳江市南宋文化遗存研究会研究基地”及“阳东区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翰林书画院”“解放战争时期恩阳台边北桂武功组游击活动据点”。
建筑是浓缩的历史,文化是历史的延伸。抚摸着古朴沉寂的青砖老墙,追寻感受着这传说中的皇族气息,静听北桂园旅游服务区传来的激情欢喧:北桂村正从厚重的历史中走向明丽的未来。
资料阳东区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