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艺术家 九行
今年冬天似乎来得特别早,南方刚步入金秋,北国已迎来第一场初雪。作为南方人,老艺术家很喜欢看雪,尤其是深秋初雪,漫山遍野的黄金,再渡上一层薄薄的银装,氤氲的大雾,实在过于楚楚动人。
△层林尽染的阿尔山/图虫但是,看一场好雪也挑地儿。
上山吧,实在过于单一;下地吧,人多吵闹,影响了看雪本身一种静谧的氛围。最好呢,是有山有水,有森林,也有温泉,再加上憨人的野生动物,简直是一绝。
按这说法,怎么着也得跑去国外吧?
还真大可不必,藏在中国东北内蒙古的这座边陲小城,就配得上这一绝——阿尔山。
△阿尔山已下第一场初雪/微博·图源见水印国人对其还知之甚少,但它早已声名在外,被封为“东方小瑞士”,最新版的《中国旅游年鉴》评价其为最值得一去的城市之一。10月1-3日,秋黄未褪的阿尔山接收到第一场初雪的消息登上热搜。
可以说,没见过阿尔山的秋冬,你对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了解还是太浅薄。
中国边陲县城,不输瑞士阿尔山,在哪?
其不为人知的原因一半得归咎于偏僻,这个1996年才建市的地方确实不好找,基本是个“小透明”:位于中蒙边境,“大雄鸡”地图的脖子拐弯处,横亘连绵的大兴安岭山脉把伊尔施镇、阿尔山市和白狼镇零散分布开来。
△阿尔山的地理位置/Google阿尔山很小。小到市区只有3条主路,人口只有6.8万,只占内蒙面积0.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被称为“中国最小的县级市”。
但阿尔山又很大。大到装得下一年四季,装得下整个内蒙的景观。内蒙的草原、森林、火山、地热,都被浓缩进这片小小的土地上。
走进阿尔山的第一眼,脑海里并没有浮现内蒙,而是被大山包裹的深秋小城:森林里长出了城镇,在宽阔无人的干道上漫步,满眼砖红瓦绿的建筑占满了小城,凛冽的北方遇上山麓,终化作了湿润的水汽。
△长在森林里的城镇,阿尔山/图虫老舍在其笔下的《内蒙风光》曾这样形容:“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里当然并不茫茫,早在数万年前,岁月已在阿尔山的地貌上划出了清晰而深刻的痕迹,要摸清阿尔山的轮廓,还得从火山说起。
早在第四纪时,火神已经眷顾上这片土地,孜孜不倦的熔岩喷薄而出,为阿尔山留下了50余座火山锥,19座高位火山口、4座活火山以及一连串的火山遗迹。
△阿尔山有非常傲人的火山地貌/图虫这就注定了阿尔山的秋冬,是有高低起伏、层次分明的。
大兴安岭用绵延千里的原始森林为阿尔山织上秋衣,在苍穹之上,把深邃灵动的天池、火山湖像婴儿般包裹在其中,低声呓语。
十数个像琥珀般摄魂的火山湖就镶嵌在大兴安岭山麓,组成“世界上迄今火山口湖最密集”的地方。
△大兴安岭的秋色毫无保留地给了阿尔山/图虫△深秋初雪的阿尔山天池/图虫都说阿尔山是“地理教科书”,这还真不假。今年5月,《地理·中国》就特意前往阿尔山拍摄“大地之脸”的神迹。
被火山熔岩切割成数道激流的三潭峡、用了亿万年才能形成的稀世奇观龟背岩,还有火山冷却后形成的石塘林,对阿尔山来说,不过小菜一碟,绝对可以“平分秋色”。
△阿尔山三潭峡/图虫一路而下,两旁深黄的白桦树为游客们开路,秋日暖阳倾泻而下在间隙中画出斑驳树影,沿小路一直自驾开去,躲在西南麓下肆意地吮吸着中国的最美秋意。
在进入云雾笼罩下的市区前,你还会发现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和蒙古草原四大草原在这交汇,终于感受到一丝内蒙的气息。
伴着金色的麦浪,远处,是炊烟袅绕的小镇。
△阿尔山的深秋,是有高低起伏的/图虫红绿灯和柏油马路,终归露出了城市的迹象。半日闲逛,半日泡澡,是阿尔山人的特权。
市中心的温泉,也是秋冬里的柔情点缀。地热,给阿尔山带来了“不冻河”,同时也带来了温泉。阿尔山的全称是“哈伦·阿尔山”,在蒙古语里,本就是“热的圣泉”的意思。
在当地,关于温泉的传说有很多,其一就是瘸了腿的梅花鹿在温泉里把腿治好,自此人们就把其奉为“圣泉”,汩汩冒出的48个泉眼,千百年来为阿尔山牧人们洗尽一身的铅华和倦意。
△阿尔山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图虫等天儿再冷一点,就可去阿尔山滑雪场滑雪了,从山坡上滑下的时候,凛冽的北风呼呼而过,好不惬意。
在这片土地上,人和鹿是一同谋生的。人养鹿吸引游客,鹿则依靠大山里的养分生长。在白狼镇,村民们都把“鹿儿”当自家女儿般看待。
北欧的雪山、牛羊就更动人了吗?真的未必。
边陲小镇,也曾风起云涌阿尔山能长成如今的风貌,除了自然原因,历史也占据了重要一环。
和现在阿尔山给人的静谧之感不同,在数千年前,地处要塞的阿尔山也曾金戈铁马,风起云涌,战争是这片土地避不开的话题。
△千百年来,北方部落就在哈拉哈河上繁衍生息/图虫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有北方的游牧民族在阿尔山地区生活。他们打猎放羊,世世代代在哈拉哈河附近繁衍生息。
但后来,为掠夺资源,就逐渐演化出两个对峙的部落——东胡和匈奴。
公元前209年,东胡和匈奴终于打了一架,匈奴的单于冒顿大败东胡,自此东胡分了两支队伍遁入深山老林,就成了后来的鲜卑和乌桓。
△阿尔山有非常丰富的草原、游牧资源/图虫阿尔山一路沉寂,直到,成吉思汗的出现。
北宋时期,其领导的一支蒙古部落,日渐强大,终于从密林中走出,四处征伐。在阿尔山附近,成吉思汗曾经历两次刀光剑影的战役,还差点丢了战马,最后幸好都取得了胜利。
据《黑龙江志稿》记载,成吉思汗也到过阿尔山附近打猎和泡温泉,成吉思汗的幼弟就曾于阿尔山“五百里内,首领皆载马湩助之,皂车毡帐,成列数千。”
△边陲小城阿尔山也曾风起云涌/图虫到了近代,阿尔山再次出现在世人眼中,则是臭名昭著的日军侵华时期。
在阿尔山,有一座必打卡的东洋风火车站,正是出自日本人的手笔。
当年,日军把位于中蒙边境的阿尔山划为防御苏联的重要军事要塞,他们在这修铁路、开隧道、挖山洞、筑碉堡,还大肆砍伐大兴安岭的木材运回日本。
△阿尔山的铁路/图虫他们还在阿尔山建电报局、邮政局、大烟馆、赌场和饭店,如今的大河温泉旅馆还被很好地保留了下来。阿尔山的种种遗迹,可谓灌满了历史的厚度。
但是,只要当你走进阿尔山,“日味”非常淡,反而充斥着一股浓郁的北欧风情。
△如今充斥着北欧风情的阿尔山/图虫这得益于阿尔山人的高瞻远瞩,因同处高纬,气候相似,在房屋之上,阿尔山人向芬兰取经,希望可以打造绿色城市。
2015年,阿尔山被列入中芬低碳生态试点示范城市,于是,一排排红色坡屋顶的欧式建筑在阿尔山拔地而起,冬暖夏凉,低碳节能。
阿尔山,早该融入人间烟火在发展旅游城市之前,阿尔山是仙境,完全与世隔绝那种,造成的后遗症就是,穷。
穷到什么程度呢?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脸又黑又红,衣服全是补丁”“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
△旅游到来前,阿尔山人的生活并不富裕/图虫在过去,因大山阻隔,资源有限,阿尔山人只能干些伐木、种地和放羊的工作,第一产业占了阿尔山所在的兴安盟八成,到了后来,第三产业后来居上,是1980年的57.7倍。
土生土长的阿尔山人于久江在1982年当上林业工人,往上数两代,家里的老一辈都是伐木工人,当时流传着一句话“油锯一响,黄金万两”。但当1994年禁伐以后,于久江成了护林员、导游和马车夫。
△阿尔山人从伐木变成了护林/图虫走在阿尔山的街头上,你会感念这里的空气和动植物茁壮而顽强的生命力。阿尔山的冰期很长,白昼很短,有人跑到阿尔山是为了秋,为了雪,还有的人,只是为了吃。
阿尔山的人间烟火,终归要落到美食里。
一道内蒙特色的手扒肉率先撩拨你的心弦。因地理和空气优势,阿尔山饲养的羊只肉质异常鲜美,为保持原味,先用白水锅煮开。
再用锋利的蒙古小刀,沿着连筋带肉的关节部位切开,蘸取调料,一口下去,羊脂裹着嫩肉的香气在口腔炸裂开来,回味无穷。
产于哈拉哈河与努木尔根河的哲罗鱼,牧民们又怎会放过?清澈凛冽的河水滋养出肉质鲜美白嫩的哲罗鱼,在边上支上一口小锅,用大兴安岭的木材逼出鱼的鲜味,一道简单而不普通的炖哲罗鱼就做好了。汤,是人间鲜味,而结实的哲罗鱼则使这层鲜味更上一层楼,这,就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味道。
△充满东北风味的铁锅炖鱼炸柳根儿更是阿尔山人民下酒的必备。柳根儿是一种常年生活在哈拉哈河和火山堰塞湖中的冷水细鳞鱼,光是营养这部分,已不可比拟。
冷锅烧热,下油,裹上一层淀粉油炸,外酥里嫩的鲜味你值得拥有。
△长在大兴安岭深处的刺孢蜡蘑/图虫都说瑞士人喜欢采蘑菇,阿尔山人也不遑多让。雨季一到,山里总长出滑子菇、紫花脸、小黄蘑菇、猴头、山木耳等等。
大山里姑娘总归有一身辨认蘑菇的本事。
△在蒙古喝奶茶,极具仪式感来到内蒙古,又怎能不以一杯咸奶茶结束?用上好的青砖茶或黑砖茶,敲碎撒入铁锅烧开的水里,加入自家奶牛的牛乳,烧开沸腾,咕噜咕噜香气溢满整个房子。
盛上一碗,在满是繁星的阿尔山夜里,感念这中国最美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