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百分百中国制造的首艘万吨级电动集装箱船在江苏扬州完成试航。该船是目前我国船舶制造领域载重吨位最大的电动集装箱船,年内交付运营后,将为长江流域新增一条“零碳”航线,助力我国航运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该船长119.8米,宽23.6米,可以装载700个20英尺的国际标准集装箱,最高航速19.4公里/小时,可配备36块移动箱式磷酸铁锂电池,电池总容量超过5万千瓦时,相当于800多辆电动小轿车的电池容量,可以满足超过380公里的航行和船上生活用电需求。
“以往的电动货船一般也就几块电池,我们能达到30多块。”该船设计师之一、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高级设计师杨洋介绍,搭载数量众多的电池是为了匹配大吨位船舶的动力需求,但如果电池能量补给采用传统定点充电模式,充满一块电池就至少要3小时,停靠充电时间远超航程时间,无法满足运营需求。
杨洋介绍,该船采用换电模式代替传统充电模式,吊装一块电池只需不到10分钟,减少了船舶90%以上的电池能量补给时间。此外,为了节省电池占用空间,该船首创三层柜式电池架构,可以快速完成电池吊装更换,并通过智慧用能系统实现所有电池有序利用,大幅提升能源效率。系列举措填补了大吨位电动货运船舶在电力补给方面的技术空白。
“700标箱的集装箱船是我国内河流域里面中短途航运的主流集装箱船型,实现该船型的电动化以后,可以将设计和制造技术推广应用到所有万吨级及以下的集装箱船上,助力打造绿色航运生态。”中国船级社(CCS)航运专家白林介绍,以该船为例,每行驶100公里可节约燃油3900千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4吨,环保效益显著。
近年来,在全球减碳背景下,绿色已经成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在江苏,越来越多的绿色船舶频频现身。2020年,长江首艘千吨级电动货船“中天电运001”于常州下水;2022年2月,长江流域最大载重吨位电动货船“船联1号”在南京首航,同年3月,全省首艘“油改电”纯电动交通执法船“苏交执法宁003”正式下水,10月,全国首艘120标箱电动集装箱船“江远百合”号驶离太仓港码头……
构建便捷的充电、换电网络是推广使用电动船舶、助力水上交通绿色转型的基础。目前,江苏境内已实现江河湖海岸电设施全覆盖,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共建成港口岸电设施4606套。“近2年水上交通绿色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仅今年1至8月,全省港口岸电用电量达到3466.9万度,同比增长约40.5%,岸电用电量约占长江经济带总量一半。”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部市场处处长阮文骏介绍。
作为水运大省,江苏航道里程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左右,全省货运周转量的62%通过水路实现。今年9月,江苏省工信厅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国内首个新能源船舶发展省级支持政策,大力发展绿色船舶产业链。“我们将根据政策要求,全力服务构建长江、运河等重点水域的船舶充换电网络,助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绿色水上交通发展模式。”阮文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