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天还会即兴写点什么
想家、想老婆、想当官、
想开party、恨皇帝、凭啥不让我当官
之类的吐槽,
发发微博、朋友圈,给自己涨点粉。
俗话说,朋友圈发鸡汤多的人,不好玩!
隋唐以前,我国就有在中秋节祭月的习俗。
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
有一首《秋有月》曾记载: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描写了当时中秋节没吃上月饼,
只能看看月亮的凄凉情景
但那时候只有高富帅才有精力看月亮玩忧郁
平民百姓还都忙着搬砖,勿念!
月亮又不会掉钱!
直到唐朝,中秋节才普及起来,
月不是只用来赏的,还得祭拜。
尚未出嫁的女子往往在这一天
拜月祈福,向月神嫦娥祈求如意郎君,
让你知道什么叫神都帮不了你......
到如今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
青岛人除了赏月、合家团圆外,
也有一些中秋节特色的饮食和习俗。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
过中秋大家最期待的还是吃月饼,
毕竟那个时代能吃上一块月饼很不容易,
根本不在意难不难吃、腻不腻、热量高不高......
全家分吃一块月饼也是许多老青岛人难忘的回忆
随着生活逐渐变好,
一家人只能分吃一个月饼的情况再也没有了。
那时的月饼还包着冰糖、桔子皮和魔鬼青红丝,
相信很多80后
对此也有深刻甜(抓)美(狂)记忆
当然他们应该再也不想尝试了......
其实,直到北宋都没有月饼这个称谓,
都管类似的胡饼糕饼称为
“宫饼”,民间则叫“小饼”或“月团”。
苏轼曾写诗说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放到现在就是:
“你看这个饼它又小又圆,
又小又圆,又酥又甜,skr~”
月饼各地都吃,青岛人的中秋特色菜则是海鲜。
俗话说靠海吃海,
鲅鱼、黄花鱼、虾虎、蟹子……
正好9、10月份是螃蟹肥美的时候。
咱的海蟹也不比大闸蟹差!
另外老青岛也有中秋吃烧鸡的习惯,
烧鸡不但自己吃,还要送给老人吃。
又煮又熏,还要加红糖
见到的人无不感叹:鸡你太美!
山东的中秋食物以“务实”为主,
中秋节三顿饭都要吃好的,
早饭和午饭也有所改变,
要蒸饽饽、包子,给一家人改善伙食。
其实整个山东都有类似的习俗,
济南早餐吃米饭,中午吃饺子
胶东地区则是中午蒸饽饽、包子等。
对农村居民来说餐桌还会更丰盛一些
因为,中秋正赶上收成的好时候
芋头、地瓜、花生、萝卜和雏鸡等
都出现在餐桌上,称之为“尝鲜”。
这种地瓜玉米花生芋头等一起蒸的菜
在饭店里我们一般称为
“五谷丰登”或者“撑死你”
即墨在中秋节吃一种叫“麦箭”的东西。
不是麦子也不用射箭,
而是先用白面摊成煎饼,
再加上肉馅或素馅,
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
和煎饼果子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在山东临清一带,
过去有“铰月亮”的习俗:
中秋节这天,家家都剪一个月亮贴在窗上,
圆月中有传说中的嫦娥姐姐
或石榴、莲花、牡丹、蝴蝶等图案。
按当地风俗,这圆月必须在当天撕破,
这样可以驱除邪气,带来好运。
建议剪的时候不要剪太好,以免不舍得撕坏......
在山东,女人祭月时还要祷告,
一般由年长女性进行,边磕头边说:
“八月十五月正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敬的老天心欢喜,一年四季保平安。”
向月亮表达诚敬。
另外如今中秋节
拖家带口出去吃饭是很平常的事
但这在老青岛可是相当奢侈的大户人家级别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大家也开始逢年过节当一次霸道总裁带家里人下馆子“搓一顿”。当时很有名气的春和楼、聚福楼、青岛饭店等餐馆,
都曾推出过面向老百姓的中秋宴菜品。
春和楼的香酥鸭、香酥鸡格外受欢迎。
相传,中秋越晚睡越长寿
宋朝时候夜市通宵营业,百姓们也玩通宵
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除了吃喝,还有填词、赋曲、和歌等项目,
现在熬夜,
除了手机就是电视电脑……
显然,熬夜的格调我们也比不过老祖宗!
而且以前丝毫没有皮肤变差、脱发、焦虑等烦恼
请问还有能穿越的任意门吗?
现在植发挺贵的......
中秋不但是阖家团圆的时候,
往往也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好时机
宋朝著名诗人苏轼
一辈子至少写了八篇关于中秋的诗词。
最著名的还是《水调歌头》
开篇就写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明白写出自己是通宵喝酒,醉得不省人事,
才写下了这千古名篇
这些大才子们,喝酒归喝酒,从来没误事,
看来这酒一点也不上头啊?
秋天,
本是一年之中万物由兴到衰的转折点,
本是凄凉悲秋的季节。
但从古代开始中秋节的兴盛,
给所有人一个阖家团圆、大吃大喝的好机会
到如今,中秋节已经成为
大家放假团聚的一个契机。
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
分享月饼和时令水果、螃蟹
虽然月饼一年比一年吃着没意思,
一年比一年花里胡哨
但是能和家人一起吃,管他呢!
五仁也给我端上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祝大家:天上月圆,人间团圆。
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