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6年日照第一个海水浴场建立到现在,30多年的时间里,日照海岸沿线曾分布着8个海水浴场,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初期,政府对于开办和经营海水浴场,没有统一的标准,且浴场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每到夏季,日照沿海村居或个人往往自行圈出一片海滩,搭建几间简易的冲洗房,能够满足基本的洗海澡的要求,就称其为海水浴场。浴场的命名也多冠以所在区域的村庄名字,或者以浴场出现的先后顺序直接称呼,并一直延用到现在。
日照的海水浴场,图片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近年来,随着对沿海区域发展规划逐渐清晰明确,日照市进一步加强了对海水浴场的管理,先后制定出台了《日照市海水浴场管理规定》,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浴场或被取缔,或被合并,日照比较有名的的海水浴场主要有四个,分别为第一海水浴场(1997年废弃,划归日照港)、第二海水浴场(属万平口风景区)、第三海水浴场(又称王家皂海水浴场)和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海水浴场(属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可以说这四大海水浴场承载了日照人的记忆,见证了日照旅游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日照的海水浴场。图片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第一海水浴场(又称石臼海水浴场)
位于日照港以南、北京南路西面海域,是日照最早的海水浴场。
1985年,由日照市市政局筹集资金建立,1986年对外营业。那时所谓的海水浴场,就是单一提供洗海澡的地方,没有其他游乐项目,洗浴设备也简单,简陋的防鲨网,用作冲洗室的临时活动板房,汽车内胎做成的黑色游泳圈,提供租赁的泳衣、泳裤……且浴场季节性强,每年只有7、8、9月份向游客开放。
1986年8月19日,日照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关于开办日照市第一海水浴场的报告。文件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去过第一海水浴场的人还记得:浴场办公管理中心是一座二层小楼,楼前的空地上有一座美女雕像,门口水泥牌子上面刻着“日照市第一海水浴场”的字样,浴场不远处,是大片的虾池……
日照第一海水浴场的标志牌,图片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上世纪80年代,日照的滨海旅游处于刚起步阶段,交通不便,知名度不高,海水浴场的经营收入远远不能维持自身的运营,每年不得不向政府申请财政补贴。90年代初期,海水浴场本着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方针,交由个人承包经营,随着避暑、洗海澡的人逐年增多,浴场投资建设跟不上,设施陈旧滞后,管理缺少计划性,周边垃圾成堆,加上附近村庄在浴场两侧修筑渔码头,导致海水污染严重,到1997年第一海水浴场已经不能使用,现划归为日照港的一部分。
在物质生活不丰富、休闲娱乐方式单一的年代里,去第一海水浴场洗海澡是人们周末假期最乐意做的事情。且第一海水浴场的水浅,沙细,滩平,尤其适合孩子嬉戏玩水,很多日照人的童年回忆都留在了那里。
八十年代的第一海水浴场,图片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第二海水浴场(现属万平口景区)
沿第一海水浴场向北,在海曲路的尽头处,便是第二海水浴场,因位于日照的万平口,又称万平口海水浴场。浴场最早有其所在的丝山乡(后改为秦楼街道)经营。
20世纪90年代初,万平口还是一个未经治理的天然泻湖,泻湖周围是成片的虾池,那时海曲路以东到大海的路段还没有打通,青岛路、沿海公路也没有修建,周围皆是土石路,一到雨天,道路泥泞,行走不便,且万平口浴场沙质较差,吃水深,因此,在第一海水浴场荒废之前,很少有人来这里洗海澡。
20世纪80年代日照海边的环境,图片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1998年,针对海水浴场服务设施差,服务质量差,卫生条件差,游乐项目单一,季节性强等问题,日照市着手打造以万平口为龙头的大型综合海滨旅游区,对浴场的配套设施和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改,在岸边修建了休息、更衣、冲洗、安全宣传与救护设施及广场、停车场、公厕、管理中心;2002年建成了万平口生态广场,当时被称为山东省最大的海滨休闲度假广场;2016年根据“旅游富市”战略,对万平口景区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在浴场内重新修建了冷热水冲洗室,沙滩上安置了舒适的沙滩椅,对老旧景观进行更新,再加上周边紧靠植物园、水运基地和世帆赛基地,由单一海水浴场发展而来的万平口,其功能不再只用来洗海澡,而是变成了多功能海滨旅游体验区。又因紧靠新市区,公共交通方便,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第一海水浴场废弃之后,它成为游人最多的地方。
20世纪90年代,万平口海水浴场周边的环境,图片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2016年升级改造后的万平口景区新貌
第三海水浴场
又称山海天海水浴场或王家皂海水浴场,位于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内,东北起秦楼街道的王家皂村,紧挨乔家墩子村,南至太公岛,是一片呈东南向的弧形海滩。浴场内沙细滩平、波柔浪缓,水清见底,是优良的浴场区。
游人密集的王家皂海水浴场
1984年,兖矿疗养院在海边开辟了一块沙滩,建立了防潮堤,供夏季洗海澡、避暑,这是第三海水浴场的雏形。90年代左右,王家皂村集体在海边圈划了一部分沙滩,用作经营海水浴场。随着日照旅游对外宣传力度的加大,夏季来该浴场洗海澡、度假的人越来越多,浴场经营收益非常可观。但由于受当时条件限制,对海水浴场没有进行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导致浴场经营单位各自为政,相互封闭,隔墙相争,甚至限制游客进入公共区域,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1999年,经市旅游局同意,该浴场由各自独立封闭式经营改为敞开式经营,2002年以后,海水浴场的经营权相对集中,海边的渔民也尝到了搞旅游带来的甜头,开始以浴场为依托发展家庭旅馆,推出了以“吃住在渔家,游乐在海上”为主体和以“乘船出海、撒网捕鱼、赶海垂钓、沙滩篝火晚会、民俗文化表演”为特色的渔家风情游,成为日照海滨旅游的特色品牌。
1999年3月25日,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旅游局《关于第三海水浴场敞开式管理的请示》。文件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现在,在第三海水浴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俗旅游,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成为沿海村民重要的就业渠道和增收来源。
位于第三海水浴场旁边的乔家墩子民俗旅游度假村,图片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第四海水浴场
也称大沙洼海水浴场(现属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和其他3个海水浴场不同,大沙洼海水浴场远离日照市区,位于市北12.5千米处的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内。
大沙洼并不是天然的海水浴场。
上世纪60年代的大沙洼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在日照,关于大沙洼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谚语:大沙洼有三“宝”,飞沙、海雾和小咬。那时的大沙洼是成片的沙滩,没有植被,海边沙子细,冬春季节,风一刮,沙飞风动,满眼刮得是黄风;海上经常有海雾,老百姓种的庄稼,遇到了海雾,太阳一晒,全蔫了,庄稼往往颗粒无收;因为低洼潮湿,环境恶劣,各种小咬滋生,当地群众深受其苦,所谓的三“宝”实为三“害”。为改变此种恶劣的自然环境,1961年,日照县开始建设以黑松为主的人工沿海防护林,半个多世纪里,经过几代林场人的奋斗和坚守,最终形成了长达38.8千米、绵延海边的生态绿色屏障。防护林不仅使日照远离了风沙尘埃,也彻底改变了大沙洼的面貌。
未开发的大沙洼海滩,图片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开发后的大沙洼海水浴场,图片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1992年9月,为充分发挥森林风景资源优势,兴办森林旅游业,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在大沙洼林场的基础上建立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开始凭借蓝天、碧海、绿树、金沙滩的优势,对林场进行分期开发;1994年围海种树、挖河修路,建成了长达2000米的海水浴场,修建了更衣室、公厕,停车场,并对外营业;2002年3月,鲁南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更名为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在森林公园长达7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上,大沙洼海水浴场浪缓滩阔、沙质细润、海水洁净,被誉为“中国沿海仅存未被污染的黄金海岸”,深得游客们的喜爱。
1992年7月10日,国营日照市大沙洼林场编制的《鲁南海滨森林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现在的大沙洼海水浴场,图片来源于日照市档案馆
[日照百科、日照日报、日照市档案馆等]
这下分清了吧?这四大海水浴场承载了太多日照人的记忆,见证了日照旅游业的发展,是旅游业发展到今天主要依托的资源,也是至今重点保护的优势资源。
您可能喜欢
关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
关注旅游动态
掌握旅游政策
及时了解旅游资讯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