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富生 尕桑才让 李永兰 摄影报道
2023年12月18日23点59分,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致使临近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部分乡镇房屋、供水、电力、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损坏。
突如其来的地震,牵动着无数国人的心。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李强总理作出批示并亲临现场指导工作,张国清副总理率国务院工作组紧急赶赴灾区,省委书记陈刚、省长吴晓军当天就赶赴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为抗震救灾提振了信心、鼓足了干劲、指明了方向。
面对突发的灾难,海东市委、市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迅速作出安排部署,全市上下闻令而动,各方力量紧急驰援,展开一场争分夺秒抢险救援的特殊斗争,共同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大“战役”,最大限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河湟大地谱写了一曲人民至上的时代壮歌。
指挥——生命至上 灾情为令
大灾如同大考,是对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统揽全局、强力指挥的特殊考验。
地震发生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乌拉孜别克·热苏力汗和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华杰紧急赶往市应急指挥中心,视频连线六县区通报地震情况、研判震情形势,研究部署抗震救灾有关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是我们今天晚上最重要的任务!”调度会后,两位主要领导立即赶往灾区现场。
震情就是命令,救援刻不容缓!海东市“12·18”地震灾害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当即成立,并组建9个专门工作组,迅速开展抗震救灾行动。
当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从中央到省上,再到海东,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决策理念贯穿始终。“谁来指挥?”“谁来保障?”“谁来救人?”责任分工一一明确。极短时间内,进入临战状态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方力量严阵以待。
2023年12月19日凌晨,陈刚、吴晓军先后来到受灾最严重的民和县中川乡草滩村、金田村现场,实地查看现场救援、伤员救治、群众转移等情况,研判震情形势,看望受灾群众,现场调度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争分夺秒、千方百计抢救被困和失联人员,不惜一切代价救治伤员,持续做好抢险救灾、抢修恢复工作,最大限度保障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看见省领导来了,一位受灾群众痛哭流涕。陈刚蹲下来抱着这位群众安慰道:“现在全国、全省的力量都在想方设法救援老百姓。相信党、相信组织,好吗?”一句话,点亮了无数受灾群众的心,也让希望的光芒在这片废墟上重新升起。
2023年12月19日,省委常委会会议暨省“12·18”地震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在民和县中川乡召开。会议强调,要构建统一指挥、专长兼备、左右协调、上下联动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机制。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抢抓黄金救援期,进一步增派力量,聚焦关键点位,一刻不停搜救被困和失联人员,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接下来的几天,省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在中川乡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人员搜救、灾民安置、灾后重建、温暖过冬等工作。陈刚、吴晓军一次又一次深入搜救现场、灾民安置点、次生灾害隐患点,靠前指挥、亲自督战、统筹协调、决策拍板。省四大班子、省军区、省法检“两院”领导也多次深入一线,督导检查、狠抓落实。
2023年12月20日晚,海东市“12·18”地震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专题会议在民和县中川乡召开,安排部署应急救援、社会治安、医疗救助、物资保障、危房排查、信息发布等工作。
2023年12月21日,乌拉孜别克·热苏力汗来到循化县受灾最严重的道帏藏族乡牙木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在周毛拉老奶奶居住的帐篷里,乌拉孜别克·热苏力汗拉着周毛拉的手说:“有共产党的领导,我们一定会渡过这个难关。请大家放心!”周毛拉说:“感谢党,你们在身边我们就放心。”
领导带头就是最好的示范。从发生地震的那一天起,省委、省政府、海东市委、市政府领导昼夜奋战在灾区第一线,足迹踏遍了灾区的所有村落,既传导压力又传送动力,凝聚起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
到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海东市四大班子领导连续20天坚守在抢险救灾一线,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按分工负责现场指挥、人员调度、物资供应、社会面管控、信息发布、舆情监测、医疗救治等工作。
民和、循化、化隆三县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在县指挥部和受灾地区开展工作,实现了市县一体化、扁平化运行调度,为第一时间有效抗震救灾、核实灾情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全市9600名党员干部奔赴一线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做好人员搜救、医疗救治、安置安抚等各项工作……
1月7日,海东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挥部全体会议指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市抗震救灾工作已由抢险救援进入过渡性安置与恢复重建工作的转换期,后续工作重心将转移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搜救——星夜突进 全力以赴
生命高于一切!
“尽最大努力抢救被困人员,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这是各方救援队伍的坚定信念,也是庄严使命。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生命的尊严再次彰显!一场生死救援迅速在寒冷的河湟谷地展开。
青海省消防救援支队第一个赶到现场,全力搜救失联人员,许多消防指战员超过24小时未合眼;武警青海总队160名官兵紧急赶赴灾区开展转运救灾物资、搭建救灾帐篷、发放救灾药品等工作。中国安能集团党委迅速派出396名专业救援力量,从6省(区)9个方向驰援灾区;中交一公局集团统筹多家所属单位及邻近项目部驰援地震灾区。
蓝天救援队来了,解放军来了,武警部队来了,各种救援力量日夜兼程、奋勇冲锋,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千方百计运送保障物资,抢修交通、通信、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争分夺秒打通抢险救援“生命通道”,全市各大医院做好了接收病人的准备……
一系列迅速有效的部署,贯彻落实到了灾区一线,各项救灾应急工作有序开展,为抗震救灾争取了宝贵时间。
与此同时,地震灾区党委、政府不等不靠,迅速行动开展自救互救。一时间,来自各方的救援力量和物资快速向灾区聚集,一场快速反应、合力救灾的战斗全面打响。
寒夜里,应急照明车的灯光、挖掘机的车灯将灾区的上空照得如同白昼。虽然已是凌晨3点、虽然此时的气温已在零下15度,但救援人员一刻也没有停止搜救工作。
随着救援队伍陆续到达海东,受灾群众悬在心里的石头也放了下来。大家都说:“解放军来了,我们的希望也就来了!”
从黑夜到白天,再到黑夜,救援!救援!还是救援!
靠着科学的指挥和坚定的信念,好消息不断传来。
“找到了!”各个救援点上,消防部队指挥员迅速与村干部取得联系,摸清被困人员位置,入户开展排查搜救工作,不断救出被困人员。
“路通了!”相关单位对震区附近公路、建设项目开展全面排查,全力高效做好保通保畅工作,以最快速度打通“生命通道”;
“有网了!”通信部门连夜组织力量开展应急抢修和通信保障工作,历时16个小时,灾区通信全面恢复;
“灯亮了!”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地震灾害应急抢险共产党员突击队连续奋战19个小时,所辖受损供电线路全部恢复供电,受灾地区1.59万户群众恢复用电。
……
虽然灾情之重始料未及,尽管救灾之难超乎想象,但海东市广大干部群众没有屈服和退缩,他们众志成城,凝聚力量,与地震灾害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到灾情最严重、抢险最困难、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解决灾区群众最急、最难、最愁、最盼的事,切实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3年12月31日凌晨,经过288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最后两名失联人员找到,现场搜救工作结束,工作重心全面转向受伤群众救治和受灾群众安置。
安置——协同配合 温暖过冬
受灾后,大量群众几乎没带任何生活用品,身无分文,有的还有伤在身,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党委、政府身上。
要在第一时间让受灾的上万人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救治,难度可想而知,而时间却不等人。怎么办?
海东市委、市政府及时研判,把受灾群众安置工作作为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做到抓早、抓准、抓快、抓实,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临时安全住所、有可以看病之所。
“目前受灾群众转移安置情况怎么样,生活、就医、上学等有没有保障?”这些问题时时牵动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心。2023年12月21日,震后第三天,乌拉孜别克·热苏力汗到循化县受灾较重的清水乡塔沙坡村、道帏藏族乡牙木村临时安置点,走进群众家中与受灾人员亲切交谈,关切询问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有哪些具体困难。他说,地震灾害给大家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给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困难,令人无比痛心,但困难都是暂时的,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决心,科学有序开展生产自救,千方百计攻坚克难,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大到救援现场大型机械的安排,小到临时安置点的煤烟和受灾群众的吃饭……市委、市政府有条不紊地安排部署着每一项工作。
“地震无情人有情,党和政府是大家的坚强后盾。”面对来势汹汹的“砂涌”,面对突如其来的“大考”,市委、市政府统筹调度,让和民和县同样有“创伤”的循化县、化隆县的每个安置点都配备了医疗和救灾物资,受灾群众吃得饱、穿得暖,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每个人的心窝都是暖洋洋的。
元旦假期,海东市直机关和民和、化隆、循化三县机关干部坚守岗位、正常上班,深入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2024年1月6日午后,冬日的暖阳照耀在官亭镇喇家村安置点的广场上。
喇春祥一家5口悠闲地晒着太阳,一间18平方米的活动板房内,炉火烧得正旺,暖意扑面而来,房内整齐摆放着4张床。被褥、电热毯、空调、水桶、脸盆、洗漱用品……各类崭新的生活必需品配置齐全,摆放整齐。屋外的门口上贴着一张“身份证”,有房号、户主信息、电话、人数以及负责的网格员。
“谢谢领导的关心和安排,把我们的帐篷换成了活动板房,现在一天三顿都可以自己做,饿不着肚子。”活动板房筑起的温暖“家”中,有水电、有采暖、有公厕、有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有党群工作站、有医疗服务以及快递驿站……和喇春祥一家一样,海东所有受灾群众的灾后生活秩序逐渐恢复。
截至1月20日,共安置受灾群众17052户78879人,让受灾群众有地方住、有热饭吃、不挨冻,最大限度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同时编制灾后恢复重建实施方案和项目计划清单,制定砂涌综合治理规划及金田、草滩、赵木川村易地重建规划,18项首批先行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大爱——众志成城 守望相助
天南地北,共此危情!
30天来,来自四面八方的捐助,与无数人的关注一起,源源不断地向灾区汇集、叠加。
第一时间,西宁、海南、海西、果洛、黄南等省内兄弟市州送来物资;无锡、天津等东西部结对城市尽最大力量、以最快速度支援受灾地区;山东、安徽、四川、湖北、广东、湖南等各方救援力量携手同心,把最有力的援助送到了受灾群众的身边。
几个小时内,各方救援力量把鲜红的党旗插到最前沿,把最强的力量下沉到第一线。一批又一批捐助的米、面、油以及被褥等急需生活用品,不仅夯实了救灾基础,更温暖了受灾群众的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们从灾区周边乡镇赶来、从邻近省份赶来、从更远的四面八方赶来……大家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一切为了灾区,全力支援灾区。
2023年12月19日,中央和省级财政下达资金1亿元,支持海东抗震救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紧急下达青海省应急恢复重建中央预算内资金5000万元,帮助海东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拨付青海抗震救灾专项资金800万元,兄弟省市工会捐资750万元;
北京市委、市政府向灾区捐助资金500万元,组织北京市同仁医院、积水潭医院、宣武医院的10名专家前往灾区一线巡诊送药;
天津市委、市政府向灾区捐助资金100万元,捐赠折叠床、救灾帐篷等应急物资2460件,折合人民币约202万元,捐赠移动板房50套;
上海市委、市政府向灾区捐助资金500万元,组建2支医疗团队赴官亭镇集中安置点进行巡诊义诊、免费发放药品;
江苏省委、省政府向灾区捐助资金1000万元,无锡市向灾区捐赠救灾资金及物资约1100万元……
全社会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震区,把救援物资和温情关怀传递到震区群众手中,所有爱心与善行汇聚起来就是战胜灾难的强大力量。无论是有关部门尽职尽责、全力以赴,还是兄弟省份守望相助、共渡难关,在天灾面前,全国各地全力驰援海东,凝聚起强大的救灾力量,推动救灾工作加速向前。
废墟上,倒下的是房屋,挺起的是海东人民不屈的脊梁。
2023年12月20日一大早,彻夜未眠的各地爱心人士紧急筹措物资,带着团队赶往灾区。支锅、煮肉、拉面……他们在现场搭建的“临时厨房”里忙碌着,几口锅不停地冒着热气。
等待爱心拉面的群众自觉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这么冷的天气里,拉面师傅们的手都冻红了,谢谢你们!”
“冬至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心里暖得很。”2023年12月22日,时值冬至,一连几天的低温总算过去,天气暖和了不少。在中川乡草滩村美一小学安置点内,来自民和县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的师生们早早来到这里,和面、调馅、擀皮……忙活了4个多小时,3000多个饺子出锅,香味弥漫在安置点的每个角落,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温暖着灾区群众。“今天这饺子比肉香。”人群中,一位老人端着饺子感慨道。
这一天,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加入救灾队伍。灾区群众的三餐越来越丰富,烩菜、奶茶、烤洋芋,就连油饼都能现炸。
这一天,灾区聚集了大批志愿者,身着红色、蓝色、绿色的马甲不停地在人群里穿梭。
这一天,有人将行动不便的老人背进帐篷,有人在现场为群众提供饮水和食品,有人送来棉帽和手套……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党员干部、有青年团员、有妇女代表,还有普通群众。
灾难面前,我们又一次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场景,又一次看到了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希望——涅槃重生 拥抱明天
30天过去了。蓝天,重现高原上空;黄河,依旧静静地向东流去。
震后的海东灾区百废待兴,重建迫在眉睫。如何谋划推动灾后恢复重建,事关抗震救灾能否夺取全面胜利。
“给省委、省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给海东173万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给社会各界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是市委、市政府对灾后恢复重建掷地有声的承诺。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千头万绪,一项一项都在抓紧推进。然而时值隆冬,天气寒冷,施工条件差,加之村民房屋、学校、医院等重建任务艰巨,困难空前、责任重大。
面对重重困难,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安排部署,切实把灾后重建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主战场,作为锤炼干部作风的大课堂,一场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多、建设速度最快的灾后恢复重建战役拉开了序幕。
“灾后恢复重建绝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脱胎换骨的变化,要真正实现在‘原地起立’基础上的‘发展起跳’。”早在规划恢复重建伊始,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成立积石山6.2级地震青海海东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指挥部,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在编制重建方案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组织讨论,征求县、乡、村三级干部和群众意见,邀请专家“把脉会诊”,对规划反复修改完善,确保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当地实际。
回望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总有一些人,逆行而上;总有一些英雄,挺身而出;总有一些瞬间,温暖人心。
面对急难险重,消防、武警、公安等各方救援力量不畏艰险、连续作战,成为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神”;
面对生死攸关,白衣天使总是在与死神抗争,冷静沉着、救死扶伤,让我们对奇迹的发生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