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塔尔寺,教徒们就在大金瓦殿外围,赤着双脚,身体的正前方铺一方毯,双手伸直,从两侧慢慢举到头顶合十,在头顶、眉心、喉部,心窝处停顿并默念,然后双手向两侧前方摊开,掌心向上,身体下跪并前仆。
每伏身一次,他们起身后再次从原地闻卸,如此周而复始,向着寺中心的菩提树,做上十万次。在这期间,景区门票对他们全免,但是他们生活费、住宿费得自理。没人管着或者要求他们怎么做,是深入骨髓的信仰在支撑着他们。在大金瓦殿外围的这些教徒中,有的是从川藏、青藏线来回五六千公里,花两三年的时间于行进中磕长头,这没有坚定的信念是无法完成的,就如《冈仁波齐》里记录的那样。
来到塔尔寺殿堂的每一个人,遇到门槛都必须要跨过去,意指跨过人生坎坷。不要逆时针礼佛,不要走回头路,不管是转山绕湖转佛塔,都是从左往右。藏族老阿妈手上拿着的转经简也是如此,顺时针转动,心里默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我愿与佛如何,佛便会赐予你智慧。
作为一个游客,尊重当地宗教文化,不能在殿内拍摄,仅在可拍摄区域拍一些素材。我不懂他们虔诚奥秘与深层内涵,但却也被他们的“工匠精神”所折服。塔尔寺有“三绝”,“第一绝”是壁画,它的原料和一般的壁画完全不同,采用石质矿物,用藏药保持,色泽鲜艳经久不变。在教徒们上早课的四周挂着布面画,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第二绝”是堆绣,最具代表的是塔尔寺大经堂的“十八罗汉”立体堆绣,眼睛是宝石镶嵌的,衣着纹理毕现,肌肉也是被绣制得纹理分明,形象惟妙惟肖。第三绝是酥油花,僧侣们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开始制作酥油花,到来年的正月集中进行展示与评比。因为酥油极容易溶化,因此僧人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时将手放入零度以下的冰水中降温。我们在惊叹于艺术品的精美绝伦的同时,可能很少想到有的僧人在做了一段长时间的酥油花后,手僵硬得连筷子都拿不动了。
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一个人:宗喀巴大师。在塔尔寺里供奉着的是宗喀吧大师二十二岁的佛像。塔尔寺中央的菩提树处是大师出生的地方,是三圣之地,离佛最近的地方。在藏民们中流传着一个故事:大师的母亲曾在这片草原上游牧,等她的孩子从西藏回来等了六年。阿妈思念成疾建了石头塔,如今已经成为了金塔。塔中间的树是母子连心树,母树通过吸收外界的光照和水分来供养里面的子树,在经过了六百四十多年后,中心被包着的子树仍然是活着的。这就是令人惊叹的凤眼菩提母子树
发布于: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