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层”也被叫做“平墅”,意味“平面、展开的别墅”,是别墅的竞品,尤其是对近年来一些郊区别墅,几乎是碾压式的存在。
严格来说,不仅仅是户型面积大,就能叫做大平层的,大平层往往意味着社区圈层的筛选。
一栋楼里面,如果里面既有刚需的90平,也有150平的改善,也有200平的大户型,那么这栋楼也不一定是大平层,就算200平的面积,充其量也只能叫做大户型。
而另一栋楼,最小面积是150平,哪怕这里面最大的户型才160平,那么这栋楼里的160平,虽然没有前一栋楼的200平大,但就可以被叫做“大平层”。
由此可见,评判一个项目是不是大平层,不单纯是从户型面积来看的,当然,户型面积上也不能太小,起码要在144~150平方米以上直到200平方米甚至1000平方米的跨度。
为什么是144平方米,因为这是一个分水岭,对于大多数一二线城市而言,144平方米是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分界线,低于这个数值,就是普通住宅,可以视为刚需或者改善,而高于这个数值,就能够大致摸到“豪宅”“非普通住宅”的门槛了。
真正的大平层项目,对于居住的体验也是极为看重的,特别是归家和出门的仪式感,这就对梯户比有要求了。
通常而言,2梯4户是刚需,3梯4户是改善,大平层的梯户比,起码不能低于改善的水准,3梯4户的比例系数是75%。
按照这个系数来算,大平层的梯户比,如果是2户,那起码要2梯2户,如果是3户,那最勉强的也要达到2梯3户,通常1梯1户、2梯2户的比较常见的大平层梯户比配置。
此外,大平层项目,对于地段商圈、配套资源也是有要求和标准的,而且景观和视野也不能太差,可以是江景、湖景、城景或者地标景,起码看出去不要都是棚户区和城中村,地段上也不能位于城市郊区或者边缘板块。
大平层绑定的城市资源,可以是交通方面的地铁,也可以是教育上的名校,医疗上三甲,或者生活休闲方面的公园等,总归得绑定一样两样,不能说啥配套都没有,因为绑定了资源,地段才能具有稀缺性,才符合大平层的保值预期。
否则,如果没有地段的加持,那户型和楼栋的可替代性,就太强了,随便在郊区或者空地选一块地,能建出更好的户型、更优的梯户比、更高质量的硬件来。
因此,大平层一定是硬件方面的户型、梯户比,与圈层、地段、配套高度关联的综合体。
综上,想要判断一个项目是不是真正的大平层,可以从以下这4点来评价:
1、户型和面积,至少144平方米往上,且同楼栋(范围扩大一点可以到同小区)不存在更小的刚需、改善户型;
2、梯户比,2梯3户是最低比例,常见的是1梯1户,2梯2户;
3、视野景观要好;
4、地段处于核心区位,配套绑定优质城市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