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湘潭市以“伟人故里 红色传承”为主题,充分发挥域内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创新上做文章,开发精品课程,培育名师团队,打造独具特色、魅力四射、震撼心灵的“湘潭红课堂”,成为继红色旅游后湘潭又一张经典红色名片。
让红色资源在课堂上“活”起来
红色资源成为红色故事。湘潭是一座“红色富矿”,在5006平方公里土地上,孕育了毛泽东、彭德怀、罗亦农等革命先驱,形成了339处红色资源。湘潭市不断强化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聚焦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主题,让资源变成故事,再将故事变成课程。鼓励各大高校、各级党校、各所中小学以及红色培训机构,将红色英烈的事迹创作成红色故事。青年毛泽东求学励志的故事、东山书院的故事、韶山特别支部及韶山五杰的故事、彭德怀元帅的故事、罗亦农的故事、航天英雄汤洪波的故事、大国工匠艾爱国的故事等系列红色文化故事,近年来在湘潭红课堂常讲常新。以这些故事为基础,研发出71堂特色精品课程,并拍摄了12个教学专题片,打造了《最忆韶山冲》《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两台演艺课堂,丰富的红色课堂内容和表现形式,得到学员们广泛欢迎和高度赞誉。通过故事转化、活动推广、精品演艺三大工程,学好用活红色资源180多处,修复革命遗址、重点文物20多处。
红旅现场成为红色课堂。在红色教育培训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情景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和沉浸式教学等形式,让学员在游览中听讲,在情景中体验,在观赏中领会,在交流中升华。在全市打造了毛泽东故居、彭德怀纪念馆、东山书院、韶山灌区等35个现场教学点,开发出了41堂精品现场教学课,这些课程中既有深情的故事讲述,又有有趣的互动环节;讲课的老师既有专业专职的红培老师,又有青年大学生和少先队员;课程内容中既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辟解析,又有湘潭人湘潭事等富有地方色彩的红色案例;既有新时代的创业故事,又有湘潭丰富悠远的人文历史故事。现场教学设计了多条培训线路,场景转换快,内容不单调,人物诞生地与故事发生地情景相连,市内市外合作,省内与省外交叉,让红课堂既具有独特性,又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
教育基地成为红色阵地。积极推进红培机构培育和红培基地建设,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管理,品牌化提升”的原则,培育了15家优秀的红色教育培训机构,按照“一学院一基地五片区”的发展格局,打造了湖南省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7家,推动湘潭红色教育综合服务基地项目建设,为湘潭红色教育事业进一步蓬勃发展打下了基础。着力发挥红色教育阵地育人励志、启智润心的作用,不断强化教学的仪式感,体验感,提升宣讲的穿透力,感染力,为不同的学员群体配置了不同的课程。推行“一次红课 终身受益”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湘潭红课堂”。
让精品课程在学员中“红”起来
组织名师团队开发红培课程。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名师合作,与湖南省委党校互动,联手开发了《毛泽东开辟了湖湘文化的新境界》《彭德怀的担当精神》《韶山灌渠精神》《陈赓的军事乐观主义》等30多堂精品课程,将精品课程做成“红课菜单”,配以图文并茂的介绍,供学员单位和培训机构选择。对于“热选”的红课,对课件开发人予以奖励,对于“冷选”的课程,“回笼”进行修改。把对课程的评价交给广大学员,让学员对红培老师的上课水平打分,对优秀的深受学员喜欢的老师置顶推介。建成一个“精品课程库”和一个“红培名师榜”,通过实践的检验,每年更新名师榜和红课库,以奖代投,以“赛马”代替“评马”,激发老师们的积极性。
组织培训赛课选出精品课程。今年8月,在湘潭红色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上,市委书记启动了首届精品课程大赛,大赛历时三个半月,选出80多个优秀课程,决出20个获奖课程,并制作成短视频等方式进行了广泛推介,总点击量超过20万,在全市形成了浓厚的红课氛围。与此同时,精心策划了一年一度的“韶峰杯”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大赛,收集到红色故事200多个,拓展了红培思路,挖掘了新颖资源。在推进“赛”的同时,湘潭还注重“培”。定期组织红培老师、讲解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讲解能力和服务水平,并且建立红培老师选进退出机制,规范管理,严格准入,能进能出。组织品牌培育打造魅力课程。
参赛选手讲述《长津湖畔的冰雕连》
不断优化红色教育体系。运用红色教育微党课、访谈教学、文物档案教学等形式创新培训方式,构建“课程设置需求化、教学内容精品化、教师队伍多元化、服务质量标准化”的培训模式。不断提升红色研学质量,制定研学旅游优惠政策,强化研学导师的培养,构建研学安全保障体系,开发具有湘潭特色的精品研学旅游课程和线路,擦亮“韶山下的思政课”“韶山学校公共思政大课堂”等红色研学教育品牌。不断打造红色精品线路,着力建设以韶山为中心、其他区县为阵地、辐射周边的“一核四极多点”红色教育资源体系,重点打造“缅怀伟人教育线路”“求学立志教育线路”“韶山灌区体验线路”和“白石写生艺术研学线路”等8条红色旅游经典线路。
让红色课堂在旅游中“亮”起来
红课堂与红色文旅融合。红色文旅是湘潭最响亮的品牌,2021年全市接待游客超过1500万人次。红色教育与红色文旅相互融合,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让游客成为“免费学员”,在红色景点组织义务宣讲队,开设红课讲台,义务为游客讲红色故事,宣扬革命传统。二是让网友成为学员,将精心制作的红色精品课和湘潭名胜地的视频上网发布,一堂红课+一个景点,吸引广大网友点击观赏,同时又吸引他们来实地旅游,现场听课。今年前十个月,各红色教育培训机构接待学员超过20万人次。三是让文旅产品成为红培赠品,持续开发了200多种文旅产品,制作精良,寓意高尚,时尚新潮,受到游客喜欢,成为“伟人故里”特别的“红色伴手礼”。
红课堂与青少年研学融合。湘潭红色文化厚重,励志故事众多,是青少年研学的首选、热选之地。湘潭红课堂着力发挥育人作用,吸引广大青少年朋友走进课堂,接受心灵洗礼和精神熏陶。将红色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成沉浸式研学实践基地,培育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3处,省级爱教基地7处、市级爱教基地15处,开设了“韶山下的思政课”,并得到中央电视台的宣传推介,开展了“重走毛泽东调查研究之路” 、“传承红色基因 走进爱教基地”、港澳学子“同行万里”、“白石艺术写生行”等有影响力的活动,每年吸引超过30万名青少年来潭开展研学。
红课堂与传统文化融合。注重将红色文化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让湘潭红课堂更加丰富生动。一是在课堂内容中注入传统文化精华,如讲毛主席的诗词艺术,结合唐诗宋词的名篇名句来讲解;如讲伟人将帅的家风家教,就结合其他湖湘名人曾国藩、黎氏八骏等的家风家训。二是在教学中融入湖湘民风民俗,如让外地来的学员学讲韶山话,用湘潭话在湘潭开展调查等,在传统节日时开设的红课,更是将如何写春联,如何演花鼓戏等和学员互相交流。三是在课堂上活用传统文化体验。如在彭德怀元帅故乡的乌石峰村打造一个以研学活动、农耕体验、学习中华传统手工艺为主的乡村旅游景点,学员在手工体验坊里亲手制作一份手工面条、染一张自然生长的草木染。
当红不让新湘潭,红色教育火出圈。一项项重要举措,一个个精彩活动,让伟人故里的红色教育走出了“国际范”,拥有了人气爆棚的“朋友圈”。湘潭红课堂成为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载体和魅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