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线(The 38th parallel),这条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军事分界线,长248公里,将朝鲜版图一分为二,北部为朝鲜,南部为韩国。表面上三八线仅是战后美苏两国为接受日军投降而临时划分的界线,但事实上这条军事分界线对当时两国的意义绝非仅此而已。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制度管理使得朝鲜南北双方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一个国家和民族从此分裂。
首尔的景点本来可看度就不高,三八线绝对是一大看点。虽然这是南北韩之间的战争,但毕竟有许多中国志愿军牺牲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一段不能不了解的历史。
这是首尔战争纪念馆广场前的一个雕塑,据说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雕塑讲述的是一对亲兄弟,无意中在战场上刀枪相见的残忍场面。
这是战争纪念馆广场上的一组雕塑
战争纪念馆的长廊
纪念馆的广场上陈列着许多当时参战的飞机
退役的军舰
三八线一直以来是个非常敏感的区域,虽然开放,但也不是随便可以买票进入的。首先要将护照送进去严格审查,获准后只有30人以上的大巴才能直接进入,30人以下的则要求乘坐景区的车子。进入区域后,非指定地点绝对不允许拍照,否则整台相机会被没收。
我们的车靠近三八线时,车外的风景从金灿灿的稻田突然转变成一路的波斯菊,美艳得令我觉得有一种残酷的回光返照。
三八线的关卡是一座布满铁丝网的桥,此时已经不能拍照了,所以没有照片可贴。车子停下后,一位军人上车检查每一位游客的护照,仔细核对相片清点人数后才放行。看到全副武装的军人,顿时感受到边境的紧张气氛。
车子经过关卡后,看到一片田野,似乎有人居住,据介绍是一个小村庄,在这里居住的人早上要9点过后才能出关卡,晚上6点钟之前一定要赶回来。道路两边都是铁丝网,不少铁丝网上有红色三角形标志,据说每个红色标志下面都是雷区。因为排雷死伤过很多人,后来就干脆不排了,直接用铁丝网拦住。
车子走了一小段时间后,我们到达DMZ韩国边境。
南北韩战争爆发于1950年6月,至1953年7月结束,历时3年1个月,战争始终围绕着三八线进行。双方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署《朝鲜停战协定》,于北纬38度线附近当时双方实际控制线处设立了朝鲜半岛非军事区,简称DMZ(Demilitarized Zone)。双方各退后两公里,将这四公里的地带设为“非武装地带”。
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没有人类进入,如今的非武装地带内各种动植物自由生长,最终这地带演变成一个世界自然生态区。
这是DMZ小广场前面的雕塑,寓意着分裂的南北韩,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统一。
在这里我们先是观看了一段相关录像,然后进入“第三隧道”参观。停战后,韩国从70年代开始陆续发现了三条朝鲜挖的隧道,第四条隧道发现于1990年,至今为止共发现四条秘密隧道。
第三隧道距离地面73米,总长1635米,为拱形地道。地道已经跨过了两国的分界线,在进入韩国境内435米处被发现并终止。据说如果没被发现的话,通过这个地道可以穿过分界线悄然进入韩国境内,而此处距离首尔仅五六十公里而已。
进入第三隧道参观,所有游客必须寄包,相机手机绝对不允许带入。为方便参观,韩国人用挖掘机重新打通了一条长358米的新隧道方便游客进入。这条新隧道非常陡峭,一路走下去,感觉走了很久才到底部。隧道里寒气逼人,拱形的花岗岩石壁上不停地滴水,还好地上铺着橡胶垫防滑,很多地方必须弓着腰行走,幸亏戴着安全帽,否则好几次都撞到头部。想必韩国人在隧道里一定安装了很好的通风设施,所以在里面行走并不觉得缺氧,否则那么深的隧道肯定无法走进去的。
隧道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据说1974年有一位朝鲜人投奔了韩国,供述了他自己作为朝鲜的测量工程师曾经以白杨树为准测量过第三隧道,但要找到隧道的具体位置谈何容易。于是韩国人用了一个最简易的方法,在预测地每隔两米就深深插入直径为7.5厘米的PVC管子,一共埋入107根管。时隔3年后发现其中有一根管子爆炸,水直喷上来,原因是朝鲜人在爆破时使用了炸药,导致地下水沿着水管喷出地面,隧道准确地点因此被发现。
发现最后一条隧道的时间是1990年,如今非武装区域下面是否还有其他未被发现的地道就不得而知了。
返程走得有点累,不停地爬坡上来,走出隧道后,有一种重见光日的感觉。
这是DMZ允许拍照的区域
离开第三隧道后,我们又继续去参观了都罗展望台。这个展望台建在都罗山上,这座山是三八线一带的制高点,战争时期是双方经常争夺的一个要地。
在这个景点到处都可以看到韩国军人的身影
瞭望台上更是有军人在监督游客是否越线拍照
展望台上有一排望眼镜供人瞭望朝鲜
瞭望台前两三米处的地面上划出一条黄线,在黄线外可以随意拍照,但不可越过黄线。下面这张照片是我将相机举高过头,使用最长焦,对着朝鲜方向随便拍的。卡片机的长焦实在不给力,看不清楚朝鲜那边的状况。
全程参观完毕后,车子重新经过关卡,清点人数后才放行。
有形的柏林墙已经被推倒了,而这无形的三八线何时才能从朝鲜半岛上消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