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地理云南凤庆12月18日讯(通讯员 许灵锋 施兴龙)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凤庆县组建领导机构,为小镇建设举旗定向、精准把脉,高位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整合一切资源,以不达目标不停歇的信心和决心,不断优化创建思路,强化创建措施,致力于达标创建。先后实施了古镇停车场、牌坊、观景台、茶马文化广场等26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42亿元。
凤庆鲁史茶马古文化小镇依托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传统村落、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创建,紧紧围绕“历史人文与田园牧歌融合的旅游型小镇”目标,以鲁史古镇为核心,以“原真古镇、多彩鲁史”为发展定位,规划区总面积3.6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1.07平方公里。以凤庆县城乡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用“1+N”的投资模式推进建设。2019年,鲁史古镇被评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今年,鲁史镇被命名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乡镇。
小镇是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古镇
小镇历史久远。鲁史茶马古驿道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明万历26年(1598年),官方在此设铺司传递公文,开街辟场并取名阿鲁司。鲁史茶马古驿道南接青龙桥,北接犀牛渡口,全长近30公里,设金马、鲁史、犀牛三个马站,历史上曾是滇西南茶马古道“北上巍山到大理、南下镇康出缅甸”的重要交通要塞和驿站,是南方丝绸之路支线之一。抗战时期,鲁史茶马古驿道承载了部分战略物资运送,为抗战胜利贡献了力量。400余年来,小镇过往马帮商旅络绎不绝,成为凤庆县澜沧江以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鲁史、金马、犀牛三个马站历经数百年风雨,承载着茶马古文化的记忆。
小镇风貌格局保存完好。小镇核心区为鲁史古集村,以“三街七巷一广场”为主体空间结构布局,建筑风格以南诏风格为主,高度融合中原建筑文化。核心区古旧建筑群、建筑单体及建筑细节原貌保存完好,有文物保护单位11处,其中:国家级1处(茶马古道鲁史段),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阿鲁司巡检司衙门旧址、戏楼、兴隆寺大殿、文魁阁、骆家大院、宗师华大院、甘家大院、李家大院),县级保护单位2处(鲁史古井、张家大院);有院落411个,主要效仿大理“南诏”和江浙一带的建筑风格,以“三坊一照壁”、“四合院”、“四合五天井”的格局分布,建筑细节突出飞檐、照壁、马头墙和彩绘,庭院内部及周边均有花草美化提升,呈现给世人绿树、青瓦、土墙、古道、小巷、农家的美妙幽境画卷。小镇周边传统民居传承“石头房”建筑风貌,有塘房石头寨、金马街子、金鸡先锋自然村等“石板、白墙、红腰带”式连片传统村落建筑群。
小镇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鲁史是滇西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多民族文化在此汇聚融合,最终形成目前以汉、彝、苗文化为核心的主流民族文化。主要文化活动有元宵舞狮、打歌、火把节、祭祀山神、滇剧演出、折子戏等。目前有民间文化演出队11支,每逢民俗节日或喜白事均开展表演活动,每年火把节在四方街广场举办群众表演活动,引众多群众和游客前来观光参与。历史上,小镇先民重视文化育人,自明朝开始开办私塾义学,孕育了明末户部尚书龚彝、“护国之神”赵又新将军和名士文化人毛健等历史名人。小镇传承丰富的商旅文化,曾设大理、西蜀、川黔等会馆,楼梯街、古井、骆家大院等文物单位承载着往昔马帮过往停留的足迹。
小镇是全省小镇中坡型阶梯式布局最鲜明的古镇。小镇位于尼山,相传小镇先民为躲避低洼河谷的“瘴气”、有效阻挡猛兽袭击沿尼山南面而居,逐渐聚居演变形成小镇坡型原生形态基础。小镇坐南朝北、依山而建,南高北低,呈坡型布局,核心区最高海拔点位于楼梯街入口,最低海拔位于古井附近,海拔落差100多米,自上而下共有299级石阶组成,形成独特的阶梯式布局。四方街古戏台、文昌宫、文魁阁三点连线构成古镇中轴线,从楼梯街入口向下观看,小镇核心区呈“两斜坡两平台”形态,上平街、下平街将古镇分为三个错落有致的片区,七条巷道互相连通。小镇坡型形态与周边环境协调融合、自成一体。每逢冬季清晨,黑惠江浓浓江雾顺山而行,将古镇笼罩,古镇建筑群在雾中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如诗如画般引人注目。
小镇传承“马锅头”精神。作为茶马古驿道上的重镇,马帮带来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在此摩擦碰撞、交汇融合,马锅头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征途精神与本地先民躬耕田野、辛勤劳作的农耕品质相结合,形成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薪火相传的“马锅头”精神。在“马锅头”精神的熏陶下,孕育了明末户部尚书龚彝、“护国之神”赵又新将军和名士文化人毛健等历史名人。鲁史的干部群众传承了“马锅头”的精神品质,用新时代“马锅头”精神谱写小镇创建的新篇章。
历史人文与田园风光深度融合。依托古镇,开发成展现茶马古文化内涵,展示全新古镇旅游业态体验区,集古镇观光、文化休闲、角色体验、特色餐饮、住宿购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茶马古文化体验区。依托古镇周边独有的“山、水、林、田”自然风光及山地资源,茶山”、“泡核桃林”、“烟田”、“油菜花海”,突出“游在自然、玩在自然”的休闲理念,打造以“民俗文化、田园休闲”为主题的茶马田园体验游。通过茶马古道恢复、休闲步道建设,将古镇游与周边农耕文化体验游融于一体,集休闲、康养、田园采摘劳作体验、乡村游艺园、亲子活动乐园综合旅游项目。统筹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小镇规划合理 保护区与新建区明显分离
小镇空间布局充分考虑上位规划及现状建设实际,紧紧围绕特而强的产业发展理念,强化原有空间结构,以鲁史古镇为核心,坚持“保护优先、生态开发、产业立镇、城乡一体、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托过境公路(接漾线)为天然屏障,将古镇保护利用与新镇开发建设分开,规划布局茶马古文化主题体验区、鲁史集镇街、茶马东街、生态田园组团、生态度假组团、商贸及加工组团六大功能片区,规划总用地面积368.62公顷,其中可建设用地113.67公顷,农林用地252.03公顷。在规划布局中,坚持古朴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古镇核心区充分考虑保留、修缮原有的大理南诏风格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传统青瓦土墙的建筑民居,以茶马古道为文化内涵打造区别于传统古镇旅游的全新古镇旅游项目,按照“一街一主题,一巷一故事”将古镇打造成“真古镇”“真体验”“真文化”的茶马古文化体验区。在集镇新区,充分考虑特色小镇的功能配套要求,合理布局酒店、停车场、居民区、商贸中心及教科文卫等基础设施。
六项措施推进茶马古文化小镇创建工作
抓规划、促保护。坚持规划引领、多规合一理念,严控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红线,完成了《鲁史镇总体规划》、《鲁史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编制了《凤庆鲁史茶马古文化小镇发展总体规划》、《凤庆鲁史茶马古文化小镇修建性详细规划》、《鲁史茶马古文化小镇文物与历史风貌保护方案》和《凤庆鲁史茶马文化小镇建设项目布点规划》,将文物保护和建筑风貌纳入规划控制,指导文物保护修复。坚持“原汁原味、回归本真、修旧如旧”为原则,严格控制建筑风貌,完成了骆家大院、张家大院、字家大院、阿鲁司巡检司、古戏台等古旧建筑修复36处,完成了上平街集中连片改造,有效保护了古井、赵又新将军故居、文昌宫、文魁阁等文物遗址。通过强化文物保护修复,小镇核心区“三街七巷一广场”的结构布局、总体建筑风貌、古旧建筑群得以完好保存,小镇街巷布局合理、尺度宜人,为“一街一主题”、“一巷一故事”业态植入打下了基础。
抓基础、促振兴。以小镇创建为契机,先后实施完成鲁史至红山道班、红山道班至犀牛码头、永新集镇过境道路等道路提级改造建设项目和犀牛大桥建设项目,小镇对外互联互通的基础更加完善;实施五道河自驾车营地、古镇观景台、古镇中心停车场、茶马文化广场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旅游基础更加夯实;实施特色餐饮、特色民宿、休闲娱乐等项目,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有效提高,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通过平安乡镇监控平台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治安监控系统重要节点全覆盖,治安环境更加好转,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高,为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打牢基础。
抓产业、促脱贫。始终把小镇创建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措施,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小镇创建,瞄准核桃、茶叶等产业发展前沿,主动适应消费升级,以田园综合体吸引产能和消费向小镇聚集。“春采明清茶、夏游核桃林、秋收黄金叶、冬赏油菜花”的农耕文化四季演绎,满足游客“追求生态、回归田园”的多样性需求。2019年,古镇周边田园综合体产值达4550万元,带动旅游收入200万元。通过培育特色产业、打造特色民宿、实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加就业岗位,吸纳30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依托“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和沪滇协作项目,金三核桃专业合作社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核桃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宝华矿泉水厂成为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的典型。
抓环境、促生态。坚持生态发展理念,注重原生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氛围营造,顺应自然、精雕细琢,以绣花功夫保护、开发、管理经营小镇。对古镇核心区235株珍贵名木古树挂牌保护,对古镇周边茶山、核桃林、水源涵养区划区保护,优先选用茶花、桂花、兰花、菊花、柿子等本地花草苗木在适宜区域补植补绿、增花添彩,小镇绿化景观与街巷建筑格局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优美协调。采取墙体绘画、艺术品展示、扫码游览、书画展览、国学教育、图书学习、科普展示等方式将茶马古文化演变历程活化,以可视化、体验化方式呈现给游客,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旅游体验。全面实施镇区绿化、亮化、排污、垃圾处理场、集镇街道改造提升项目,小镇新增水域面积13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4600平方米,集镇生活垃圾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均达100%,小镇生态环境整体提升。
抓业态、促增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错位竞争、差异发展,着力培育“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兴业态,构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特色产业体系,以“三街七巷一广场”为主体结构植入旅游业态,新增培育茶馆12家,特色餐饮小吃25家,特色民宿3家,酒吧体验4家。小镇内建设实体书店,除具备图书销售功能外,将《凤庆县志》、《鲁史村志》等地方书籍展示出来,供游客借阅,让游客多角度、全方位了解小镇。2019年,小镇游客总人数约8.68万人次,旅游服务产值达500余万元。小镇群众常态化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与新时期文明思想有机融合,满足了小镇居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群众自发组织11支民间文艺宣传队,每逢节庆和日常闲暇时间便会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
抓智慧、促服务。坚持智慧引领、优化服务,小镇全面接入“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对云大书院、楼梯街、观景台、停车场、漭街渡大桥等景区实景拍摄,游客可实时网上查询。将数字化、智慧化广泛用于古镇观景台、停车场、茶马文化广场和古镇核心区景点建设,人脸识别、AI识景、扫码识景、智能停车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服务。积极培育电商平台,实现芙蓉糕、核桃糖、粟米糖等传统手工小吃线上展示、线上销售;实现火腿、泡肝、豆制品等特色菜品线上选择、订购。随着小镇人气的增加,网红达人、文创艺人进驻小镇进行创作,江北阿毛、小鲁班等网红达人入驻小镇开展直播活动,弘扬宣传了本土文化,大大提升了小镇的知名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鲁史古镇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