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历史遗存
漫步于苏州城中,历史的印记随处可见,无论是新居还是旧所,都是依照前人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生活态度的印记在传习。无独有偶,作为苏州独特历史文化传承的代表之一山塘街是颇具一番别样风味。
“其实早年间,山塘街并非叫山塘街。只不过是改名为山塘街以后更为出名了而已。”一位举旗讲解的导游对我们介绍,“山塘街因山塘河而命名。唐宝历元年(825),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利用自然河浜开挖成直河(由阊门外护城河直达虎丘山麓),称山塘河,便于行舟。又把挖出泥土填堆成长堤,长堤宽阔成路,也直通虎丘,当时虎丘称武丘,山上有武丘寺,故诗人笔下直称为武丘寺路,后人称‘白公堤’,堤长七华里,又称七里山塘。”
据了解,山塘街因介于阊门闹市与名胜虎丘之间,逐渐成为繁华的旅游商业街。山塘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曾是明清时期中国商贸、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之一,被称为“吴文化的窗口”。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便是对山塘街的生动写照。
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的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所以,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时至今日,游逛于山塘街,古色古香的街道、古朴淡雅的门楼,似乎还依稀可见曾经的繁华。
两街夹一河的独特苏式传统风貌
山塘街可以说是苏州传统建筑集聚的群落之一,现如今山塘街成了一个重要的旅游街区。纵观山塘街全局,横切面呈现“两街夹一河”的特点,山塘河是其中最亮丽的游览风景线。江南传统建筑依水而建,水是江南传统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水成就了江南,它孕育了江南文明,培养了江南的气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美学观和哲学观。
从万人码头、白居易纪念馆到商会博物馆再到李鸿章祠,整个山塘街布满了各色各样的古建筑遗迹。用苏州人的话来说,这是山塘街的风格,也是苏州的风格,更是江南的风格。
据记者观察,山塘街上河道多,桥多的特征充分体现了苏州这个水城的街巷特点。其河道逶迤平行,绵延至虎丘长达七公里。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说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山塘河的东面一段水面幽深宁静,少有人打扰民居大多都是临水构筑,水榭和水阁都是由木桩支撑着的,底部的木桩倍受水流侵蚀,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枕河人家。河的西面一段水面则疏朗宽阔,河东段的水面相比则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两岸花木扶疏,绿树成荫。水面上横跨的古桥高低不平、错落有致,或平或拱、或单孔或三孔,形态各异。
“苏州古城经过数千年的积淀,主要是明清以来,遗留下来一笔丰厚的有形财富——古建筑。他们是组成苏州独特的古城风貌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导游介绍道,“而苏州古建筑经过香山帮能工巧匠的智慧实践,苏派建筑风格和特点归纳起来有:翻墙黛瓦,体量小而轻巧,低层高密度,错落有致,有多数建于沿河,形成前街后河、人家尽枕河的水乡风情。”
据导游说,山塘街建筑的这些特点和风格仅是指民居而言;由于苏州古建筑的门类不少,它们的特点和风格都是不尽相同的。
沿河而行,河道两旁的古建筑早已在商业文化的夹击下,成为酒吧或商铺,但是这样的转变并不影响游客的参观,和他们对这里的喜爱与向往。
傍晚时分,爱热闹的游客纷纷踏足山塘街的古戏台,他们呈S形排队等候着。然而,他们的目的并非是为了进入戏台去聆听戏剧,而是在此等候游船。
坐着游船听导游讲解山塘街的由来,观赏二岸的江南水乡风光,天空中飘过丝丝细雨,耳边传来阵阵吴侬细语的评弹声。有些游客焦急地等待着上岸后再次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古镇街道上,原来,道路两边的商店鳞次栉比,而且大多是当地的特色商铺。
“古人游山塘,大多乘船,是一种高档精致的灯船画舫,喝喝酒,品品茶,听听船娘演奏的江南丝竹,依恋着水,向往着山,真是‘人在舟中便是仙’。”据游客中心李姓工作人员介绍,“水上游山塘,像是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从小桥流水枕河人家的水巷风貌,逐渐变成恬美、舒朗的田园风光。”
作为苏州水上旅游精品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塘河游船从古戏台码头——虎丘往返大约需要四十分钟,游客可看到通贵桥、星桥、陕西会馆、普福禅寺、山东会馆门墙、桐桥遗址、敕建报恩禅寺、张国维祠堂、李鸿章祠堂等众多景点,还可以领略到山塘地区独特的水巷风貌、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和迷人的景观灯光。
古典与现代融为一体,是苏州城的明信片
在山塘街,古遗迹成为最鲜明的标志,随处可见。山塘街东段的正式入口处有一座御碑亭,是乾隆皇帝的手迹,上书“山塘寻胜”。虽经千年风吹日晒,虽墙体脱落,但依然能感受到一些那个时代的气息。
“在吴一鹏故居处有一座桥,名为通贵桥。”据导游介绍,“通贵桥,意思就是通向富贵人家的桥。这富贵人家是明代礼部尚书吴一鹏。当时吴一鹏住在桥南的东杨安浜,他与住在山塘街上菩提庵前的方先生是好朋友,经常来往,于是就造了这座桥。这桥始建于明弘治初年,已经500多年了。明朝隆庆年间,有人在桥上看到一朵五彩祥云,所以通贵桥又叫瑞云桥。”
现如今,桥柱上面刻有:“光绪六年虎丘清节堂、昌善局重修”的字迹仍清晰可见。
正是如此,在山塘街名声日盛的同时,也逐渐成为各种各样的特色基地。
严格来讲,山塘街的旅游是文化旅游,是专项旅游,所有的商家、项目、活动、表演等都应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吴地的文化基因,较高的市场认知。其中以御碑亭、古戏台、吴一鹏故居等历史古迹,有刺绣、山塘桃花坞木刻年画等苏州传统手工艺的代表性项目,有昆曲、评弹等经典戏曲节目或山塘花卉、龙舟赛会等三大特色为主。
穿行于山塘街,刺绣、山塘桃花坞木刻年画等传统手工艺的店铺比比皆是,琳琅满目的商品看的人眼花缭乱。
“第一次来苏州,江南味儿感觉特别强烈。特别是来到山塘街,刚下车我拍了几张照片发了朋友圈,瞬间被秒赞了。”参观木刻年画店铺的游客孔女士告诉记者,“还有一些朋友告诉我去哪家店买什么,甚至有朋友直接告诉我,苏州哪些特色工艺值得购买。可是当我真的去店铺里看了,却发现自己每一件都想买下来。”
在这里游玩,服务也很贴心。如,山塘街的游客中心所印发的山塘街宣传册中的导游全景图,还特意标注出山塘昆曲馆以及山塘评弹书苑的位置。
记者发现,整个山塘街,并非只有宣传册中所标注的两处地方有昆曲和评弹的表演,事实上,整个山塘街无处不充斥着评弹和昆曲的韵味。
走进一家名为山塘书院的店铺,服务员热情地领着记者走上二楼。
记者走进书场,仿佛走进了70年代的戏院。一走进场子,一股老房子特有的感觉扑面而来。这里没有冷气,只有几台吊扇,送着风;观众席也是老式沙发,坐下时会稍有晃动并发出“嘎吱”的声响;就连厕所都是用暗红色尼龙布帘当门帘,虽简朴,但有很强的时代感。
往书场中粗粗一瞥,两边墙壁上悬挂着的字画,无形中给这里增添了些书卷气。散开摆放着的几张桌子之上,放着几杯清茶。静静地坐在一旁欣赏,总能察觉出挚爱评弹人特有的幸福在四周不断地集结着。在座的人就这么跟着沉醉了。直到一个段子结束后,才会缓了神,感叹句,“真好”。
“小伙子,能听的懂吗?今天这场是著名的评弹段子《杜十娘》。到了夏季,游客多了,这样的老段子天天有。”一位老评弹迷告诉记者,“你来的这山塘街还被写进不少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之中,苏州弹词《玉蜻蜓》《三笑》《白蛇传》就都写到它了。”
在现代化的城市景观建设中,古街古建景观犹如是一个异类,又好像是一根标杆,向外界展示着苏州独具的魅力。它将古典与现代融为一体,却没有丝毫突兀与不协调的感觉。它的美,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由一代代人见证,需要人们静静地去领略。
本
刊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神州杂志,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