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游玩。南海网记者沙晓峰摄
四月的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游人如织,千余种玫瑰娇艳欲滴、摇曳飘香,花农们正在花田里修枝、松土。
站在一望无际的花海里,刚从北京归来的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玫瑰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莹不禁回忆起5年前春天里发生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这片田间鼓励我们种植玫瑰,带着周边的乡亲致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所有产业都植入到村庄,让家家户户都有玫瑰产业,到处散发出玫瑰的芳香。”
花农在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劳作。南海网记者沙晓峰摄
牢记嘱托 把盐碱地变成“希望的田野”
曾几何时,尽管毗邻旅游资源丰富的三亚亚龙湾,博后村村民却无暇欣赏旖旎的山水美景,均为自家无法种植的盐碱地发愁,耕地撂荒了一年又一年,“看天吃饭”的日子十分难熬。
2009年,杨莹及其团队先后投资4.5亿元,租用农民盐碱土地2755亩,带领村民共同发展玫瑰种植产业,发展以玫瑰特色农产品和园区为载体的特色观光项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努力,盐碱地悄然地发生改变,一朵朵芳香扑鼻的玫瑰竞相绽放,为这片贫瘠土地带来新生机。
更令杨莹没有想到的是,博后村这片“希望的田野”,被习总书记放在心头,挂念于心。
一群鸽子从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飞舞。南海网记者沙晓峰摄
2013年4月9日,在三亚国际玫瑰谷内,习总书记步入田间地头,和花农乡亲们拉家常、话发展,为百姓发展产业出谋划策,肯定了产业园种植经营玫瑰花、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模式,语重心长地留下了“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情真意切的话语。
5年来,玫瑰谷砥砺前行,不断发展壮大。从当初的100多名员工发展到如今的500多名员工;从刚进入合作社的200多农户到今天的1000多户……
一群鸽子从三亚亚龙湾国际玫瑰谷飞舞。南海网记者沙晓峰摄
优化模式 让家家户户都有玫瑰产业
如今,玫瑰谷已打造成为集玫瑰种植、种苗培育、衍生产品加工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玫瑰花种植年收入在4000万元以上,研发出38个系列的玫瑰护肤品、食品、饰品,特色产品品种达300个。
玫瑰谷的产业发展起来了,也直接惠及附近的乡村。家住三亚吉阳区博后村的玫瑰谷育苗工人李玉梅给南海网记者算了一笔账:“玫瑰产业越来越好,我们的工资也涨啦!我和老公的年收入加起来有7万多元呢!”
如今,玫瑰谷不断优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领了周边博后村、大茅村等村庄农户告别了上山砍柴、毁林种地的日子,鼓励村民出租土地、种植玫瑰、发展产业,解决周边村庄村民就业,农民和企业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
工人在切花车间包装玫瑰花。南海网记者沙晓峰摄
“我们推行‘五统一分’方式,统一规划、机耕、技术、种苗、销售,并分户管理,种植基地作为景区运营。”杨莹介绍,玫瑰谷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大力发展玫瑰相关产业和花卉产业,5年来,成立了20家合作社,吸引1000多名农民从事玫瑰生产,老乡们从观望、参与到积极支持,齐心奔向致富路。
开发产品 让玫瑰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特色商品
截止目前,玫瑰谷在全省玫瑰种植面积达到2500亩。其中,亚龙湾玫瑰谷种植面积1000亩,20家合作社种植面积1000亩,儋州市种植面积300亩,三亚市吉阳区增加200亩。同时,玫瑰谷与科技部和台湾专家团队合作,深度发掘玫瑰文化,开发玫瑰酵素、玫瑰啤酒、玫瑰露等高端衍伸产品。玫瑰系列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一个特色商品。
“我种了一辈子玫瑰,做了一辈子玫瑰产业,也养了一个‘玫瑰’,我女儿的小名叫玫瑰。”杨莹说,接下来将加快推进亚龙湾玫瑰产业小镇的建设,目前,玫瑰特色民宿示范点的改造工作已经启动,以玫瑰为特色的精致农业及高附加值深加工产业格局和品牌知名度业已形成。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三亚4月9日消息 记者沙晓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