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上海有腔调
外滩源,除却外滩之源的字面意思,百年前这里是上海开埠后的现代城市源起。
若说黄浦区写尽了上海的繁华,那最重的一笔便着墨在这黄浦江与苏州河汇流之畔,曾几何时车水马龙、灯红酒绿,外贸、文化的中心。
环绕这里的不止苏州河与黄浦江,还存在第三条河流——时间之河,不断冲刷着所有的人与事物,黄浦区改迁已进行彻底。乍浦路桥依旧,虹口区和黄浦区早变了模样。
此间的保护建筑即像坚固的水则石碑,留下历史的痕迹,也像上海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容器,盛着不同时代的奋斗与期望。而建筑自身则几乎成为了永恒的美的侧影。
尘封了近18年,今年秋天正式对外开放的洛克外滩源已是一个崭新的艺术业态街区。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DCA)自2006始,对11幢历史保护建筑复原修缮工作完成,十里洋场的老牌摩登气质仿佛穿越时空而来。
站在洛克外滩源群楼之下,许多人恍惚说仿佛置身纽约。
这不是一种模仿,上海与纽约城市建设时间相当,建筑都深受装饰艺术风格影响,甚至使用过同一版图纸。上海的Art Deco建筑数量是仅次于纽约的,洛克外滩源东面园明园路上麋集着经典历史保护建筑:
那垂直高耸不失优雅的建筑轮廓线有着近似哥特教堂的冷峻静穆,是两座第一大城市对现代充满野心与魄力的想象之作。与纽约不同,洛克外滩源的建筑融合了中式艺术元素,别具东方美感。
整个艺术街区,北至苏州路、南至北京东路、西至虎丘路、东至圆明园路,合围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的十一幢保护建筑。
邬达克设计的装饰艺术风格真光大楼和广学大楼;欧州装饰主义化用中式传统意象的亚洲文会大楼;英式古典主义的安培洋行和园明园公寓;融入中式元素现代主义的女青年会大楼等等优秀建筑典范。其中在复原美丰洋行历史立面基础上以陶土砖堆砌向上增加了十一层的众安·美丰大楼,成为了洛克街区新地标。
入夜,从一个个门洞,透过古典建筑立面向内张望,墨绿的砖面、复古棕红的楼梯、迷离晦暗的灯盏,犹如魔术时刻神秘的吸引力逗弄着上世纪奇异艳丽的遐想,不由迈步其中买一夜的梦。
原先建筑留白间隙被重构成公共空间,三个广场:协进广场、阿哈龙广场、博物院广场,人们散落在广场上喝咖啡交谈、欣赏建筑、或者看即兴的艺术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外滩源复现了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圆明园路和虎丘路(旧博物院路)之间的一条大隐于市的里弄安仁里。短狭的却很好逛,咖啡馆、艺术空间错落其中。
外滩源里的艺术新地标——上海外滩美术馆,其所在的亚洲文会大楼,融合了中西文化的装饰艺术风格,前身是一个西方的,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这艘不断触碰艺术边界的船,成立的十余年间,不仅持续策划并输送了来自世界各地重要艺术家的展览,还有个各种有趣有意义的活动。
馆内大量曲线,半圆形、圆形,还有弧度、反光的元素的应用,大大推进了美术馆跟观众的关系,容纳了一切关于体验和审美的可能,但因撤换布展需要,近期暂时关闭,一楼的艺术商店和6楼的野馆咖啡仍然继续营业,美术馆11月8日重新对外开放。
走进美术馆大门就能看到藏身其中的的艺术商店,各种有趣的展览周边陈列在艺术感强烈的空间里,如果你爱书的话,流动书摊千万别错过。
6楼的咖啡馆,出品也相当不错,屋顶菜园同样也对外开放,在顶楼放眼外滩,感受秋风拂面,这应该是再舒适不过的午后休憩了吧。
由洛克外滩源和城市考古团队共同打造的展览、文创、阅读一体的城市档案型图书馆,一层是开放性的文化类展陈展厅,目前正在展出以上海街区为主题创作的摄影、绘画作品。
二楼有一个小型的图书馆空间,还带有一个休闲吧台。藏书类型偏重于上海的城市历史和城市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