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克拉。也叫“老克勒”,指的是老上海那些阅历较深,收入较高,消费前卫,在文化休闲方式上独领潮流的都市男性族群。这些人大多出身于名门世家,受过当时的“洋化”教育,目睹或亲历了十里洋场上灯红酒绿、光怪陆离的生活方式。
霞飞路。今天的淮海中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堪称上海城市的时尚之源。这条长约4公里的商业大街,名店林立、名品荟萃,是著名的富人区。《长恨歌》里李主任给王琦瑶租的公寓就在霞飞路。
侬好。“侬好!”上海话最具地方特色,曾经的上海人就像香港人只会讲广东话一样,他们只会讲上海话。讲上海话是上海人的骄傲,是他们从骨子里透出高傲和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但是千万不要妄图和上海人争辩为什么在大街上飙上海话的问题,你绝对不可能改变这种现象。
老弄堂。弄堂,是上海人对里弄的称呼。俗话说,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就没有上海人。他们纵横交错,一砖一瓦都记录着上海的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形成了上海独特的弄堂文化。
路美。从一条被梧桐包裹着的宽广街道开始,从“上海香榭里大道”走起,有时候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某个欧洲风情街头,然而耳旁飘来的一句熟悉的普通话又会把自己带回到现实中,哥特式风格的建筑,爬满了绿色爬山虎的外墙。
绿荫。 最爱的香山路清心寡欲,前头的瑞金二路还有点喧闹的城市气息,香山路则自带消音系统,在绿荫下滤去了纷纷扰扰的世音。
文艺。每一隅都会给人意外的文艺感,生活的精致,来去匆匆的工作和闲适的哀愁,时而暧昧时而深刻的故事不知道会不会在下一个街角出现。张爱玲的笔下的上海文艺我都在期待。
诗意栖居。今年初夏,和好朋友去顾村公园看了樱花,徜徉在粉色的花海里,读了冰心先生的《樱花赞》,就好像整个世界都静止了一般。
底蕴。现代与古代互不打扰,老城文艺穿越,新城现代大气!
散漫。在上海这座城市,节奏变化的很快,你没有必要每天都紧绷着自己的弦逼着自己成长,在大英博物馆看场展览,去大学路走一走,又会是不一样的新体验。
汉源书店。在这里会感觉到有那么一个角落属于哥哥,径直走进去在老地方开始静静地开始看书,最喜欢角落地幽静,时间对这个地方好像特别的宽容,聚会和聊天都是一种享受!
街头歌手。周末下着雨的地铁站,总有吉他手唱着beyond和薛之谦。
新天地。 回家前路过新天地,听见沿街的歌声,顿时觉得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归于平静,只想这么一直听下去、听下去.....
吃货成群。 老上海的饕客吃货成群,会吃会折腾,想在上海找好吃的,靠什么点评都不靠谱,还是找个老上海带路最重要,就算是路边摊上的“四大金刚”早饭,找的对路的话,实话告诉你,好吃的连简易塑料袋都想舔干净。
鱼都。一条鱼在上海可能有无数种死法,红烧鱼、糖醋鱼、生煎鱼、香烤鱼...上海宁无鱼不欢,这点毋庸置疑!
暗黑料理。阿拉上海的大学暗黑料理可是出了名的,华师大、上师大、复旦大学周围等等一条街,一到晚上迟了都很有可能买不到!
包脚布。老上海的记忆里包脚布是不能磨灭的回忆,虽然现在也有很多改良,但是真正好吃的老味道却很难再重现了。
小龙虾。上海一到夏季便是一座小龙虾的城市,蛋黄口味的、蒜泥口味的、十三香口味的、麻辣口味的...满目皆是,每次去都要排队很久。
冷馄饨。想带你看上海,然后用一碗麻酱冷馄饨唤醒你的胃。
鲜肉月饼。一句最温暖的贴心是:你说你想减肥,我只想带你去吃肉,素月饼你吃腻了,我只想把最好的给你。
浓油赤酱。你看过小城的小桥流水,尝过大城的各种味道,最难忘的永远是那一盘浓油赤酱的味道,无论走多远,走多久,这个味道始终在心里。
没啥好吃。太奇怪了,每次人家问我上海有什么的好吃的,我都会斩钉截铁的回答上海没有什么好吃的。但是一离开上海的时候脑袋里装的全是“四大金刚”青团四季烤麸崇明糕生煎南翔小笼蟹粉生煎咸烧白油焖笋。
找出口。我对人民广场站真是震惊了,每次坐地铁,找出口都是玩游戏一样,有几次不想找了,随便找个出口出来,发现要去的地方在马路对面,但是怎么过马路,中间全部拦住了,我就找地下通道,结果又绕回地铁口了。
火车站迷路。每次在虹桥火车站和上海站都能迷路,连高德地图都救不了我,尴尬了!
迷失。和朋友约在人民广场见的好处就是,迟到二十分钟对方还在迷路。
外滩。还记得刚到上海的时候一定要拉着朋友带我去外滩从这头走到那头,看着对面的霓虹灯,吹着黄浦江上的凉风,那是第一次感受到上海的魅力。
佘山。第一次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去爬山看日出,活了20几年第一次看见那么美的日出,觉得人生都好像圆满了些。
白玉兰香。上海白玉兰超级多,随处走在街上都能闻到一股淡淡的玉兰香,袭进骨子里,也难怪是上海的市花。
梧桐树。一到春夏的时候,巨鹿路、衡山路、武康路、愚园路、两旁的梧桐树就十分的浪漫,走很久很久都不会觉得累。路面虽然都不宽,但是却没有让这条路显得很局促,反倒更添了一丝清幽。
高校多。上海人文气息其实也很重,高校很多。尤其是在大学城里的四年,承载了我全部的青春。
松江大学城。大学城一直还是记忆里的样子,白天青春燥热,晚上飘着青草香。
松江99路。 我喜欢英伦复古的泰晤士小镇,就算多少次我一个人走走停停也不会寂寞;无数次梦回,想再坐一次松江99路看它路过的每一座大学的门口。
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拐角处不时会生长坐在那儿背书的萌妹子。白宫图书馆楼顶可以爬上去,此乃上外最高处,可一览大上外美景。可惜一直没去过。
弄堂。迷宫般的老弄堂是上海的灵魂,是这座城市沧桑兴衰的缩影,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上海抹不去的记忆。每一片红砖的纹路里都有故事!
民国。夜夜笙歌、灯红酒绿的就是上海滩。
交融。上海这座城,古老和现代,衰败与兴盛的矛盾体,结合得那么精彩。
矛盾。上海吧,特俗,特市井,特接地气。但是又浪漫得要死,深沉得要死,阴郁得要死。上海不是没有晴天,但我记忆里的上海总在灰蒙多云的笼罩之下。但晴好的日子里,梧桐树下投下的阳光影子又很是俏皮可爱。同一座民国建筑,一时古朴肃穆,一时文艺清新。爱恨两难。
武康大楼。 身处文艺清新的那条道路上,就不得不去法国文艺复兴的典型建筑武康大楼了,欣喜的发觉,原来无论我在哪儿迷失,它都在看着我,终究我是会到它这儿来的。
市井气。万家灯火华灯初上,昌里路傍晚从你身边挤过的跑者。大学城里的欢笑声,琶醍的音乐中夹着屡屡烟,枣阳路上的大排档......组成了这个城市湿润的空气里永远特有的味道,有上海独特的气息掺杂着浓浓的市井和温馨。
街巷。黄昏的时候,时常刚出门,头顶的灯就亮了。朋友三四,开始出去觅食,有时穿过一些靠满共享单车的拥堵街道,到菜市场附近吃一些有些油腻腻但很热闹的馆子,置身在这种人群里,很有烟火人生的味道。上海外环的一些小巷里总是藏着很多这种食肆,喝酒聊天的大排档,车鸣、路灯,我喜欢这种地方。
夜色。夜晚的上海香气逼人,烤鸡翅羊肉串烤生蚝海鲜和小炒铁板……亮光逼人,沉醉在这样的夜。
生活感。在其它城市,看戏就是正襟危坐的看戏,演戏就是衣冠楚楚的演戏,雅到看场艺术展,俗到喝口盖碗茶,都有那么些抹不去的讲究。在上海你干什么都是在过自己的生活,不用刻意塑造一个有倾向的自我。这城市太无所谓,你勿需分出个高低贵贱来。
低调。街上看到穿棉T恤,大短裤,脚上踢着人字拖讲电话的大叔,他也许是个大富翁,特别是在各大CBD商圈附近碰到的。
公交广播。上海最让我迷恋的交通工具,只要2元,而且还会用上海话播报,对于哪些听不懂普通话的老年人来说实在是福音。
热心。周末难得想要去那些文艺小清新拔草的地方可是却认不得路,偶遇旁边的上海阿姨,“吾晓得,吾领你古去吧。” 到了目的地,不及言谢便悠悠而去,心里瞬间暖暖的,或许这就是上海宁的关怀暖心之处。
呀。上海人吵起架来连自己都怕。“你这个人怎么这个样子的呀?”“这样不好的呀!”
时尚。上海宁时尚起来自己都害怕!
压力。生活节奏如此快的城市,吃早饭的路上、下班吃晚饭的路上甚至还有人时时刻刻在关注自己的工作,他们在熙熙攘攘的街头仍然坚持努力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粗口 。上次在吃饭时,两个小伙子在扭打着,一个小伙子说“侬脑子瓦特了,脑子八强党锢了” 旁边食客以为是吵架说脏话要开打了,其实这俩人是好基友,是感情深的体现。
拼单。上海人工作节奏很快,有的时候中午连饭都来不及吃,于是就习惯点个外卖!一个点不划算,“来,我们拼个单!”又划算分量又足!
热。作为一个北方人,在上海过夏天真是Hard模式,从早上七点温度就直冲冲捅到最高点。化妆两小时妆花五秒钟,夏天我就想在空调房平躺……躺多久都成。
多雨。好想上海下过雨后有点风的时候。人行道的地砖湿漉漉,地上粘着叶子。
拼搏。这是拼搏的上海,是陆家嘴时刻滚动着股票指数的天桥,是以秒计算屏幕广告费的上海中心,是内环内房价以亿为起点的翠湖天地,这个城市,不努力的下一秒就是淘汰,没人也没时间给你假装生活。
小资。上海人注重生活品质,喜欢喝咖啡喝下午茶。当你走在上海的街道上,无时无刻便能感受到这种清新文艺风。
海派文化。繁华如她,却也有着让人沉静的过往。旧时与现代并存的建筑中,多伦路的石板上,也有鲁迅、郭沫若等人的斑斑足迹;街角老书店的那本书,也许是张爱玲曾随手拿起、驻足翻阅的那一本...历史沉淀,彰显着上海的人文情怀。
中国之最。上海位于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最大的工业,是当之无愧的中国之最。
小笼包。个小、粉嫩、皮薄、汤多,内里藏了一口妙不可言的肉汁,鲜美又烫嘴,散发阵阵诱人香气!这就是上海的小笼包。
生煎。作为上海的名小吃之一,几乎每家点心店都会供应,足迹遍布上海的大街小巷,有多少上海人的早晨是从一份生煎开始的,偌大的魔都,两千四百多万人口,十之七八应该是有。
城隍庙。上海的城隍庙,是游客必经之地,坐落于上海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风雨仓桑,朝代更迭,上海城隍庙也历经兴衰。
梦想。有多少人,把上海当作自己的未来……当星光渐亮,夜色渐浓,洋气地外滩开始亮起绚烂地霓虹,林立地摩天大厦配合着幻彩的灯光,向人们展现着这座年轻城市的风情万种。
房价高。无数人为了梦想奔赴于这个城市,也有无数人因为高额的房价离开,来来去去,走走停停,房价就像是一道坎,难住了所有想驻足于此的人。
光怪陆离。没来上海之前,看见老板在朋友圈里形容上海“光怪陆离”,来了之后发现确实是这样,充满了喧嚣、商机,隐秘而深沉。要想在上海立足的外地人那是相当困难艰辛的。
咖啡馆。上海的咖啡文化发展至今,大街小巷抬头便是咖啡馆,他们风格不一、口味各异,越来越有个性。但很多时候我们去咖啡馆,已经不再是为了喝咖啡。为了好看的甜点、为了读一本书、为了老友相聚能把时间留给语言、为了消磨掉整个无趣的下午时光。
法租界。在上海旧法租界,下午在隔壁季风泡在书堆里,晚上牵手在梧桐树下漫步,想着都很浪漫
梅雨季。上海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上旬到中旬“入梅”,为期约半个月。雨季节是一个让大家极为厌烦的季节,到处是潮湿泥泞的感觉,衣物怎么晒都不干。
老外多。上海不愧为万族之城,什么样皮肤,什么样语言的人都有,尤其是在法租界那一块,每走十步,就能和一个金发碧眼的老外插肩而过。
名校多。有时候在街头走,都能随便偶遇一个211、985大学。
长江 。夜晚,从黄浦江的游轮上看,明珠塔上点点繁星,熠熠生辉,光影流动,变幻奇妙。
旗袍。从张爱玲摇曳着款款锦袖走进旧上海起,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旗袍已经风靡一时了。张爱玲曾用“束身旗袍,流苏披肩,阴暗的花纹里透着阴霾”来描写上海40年代女性的时尚穿着。定制真正的传统旗袍,一定要在上海,而上海的旗袍师傅也是公认最出色的。
东方明珠塔。东方明珠塔特别美,犹如一颗巨大的彩色钻石,闪耀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各种各样的船在水上漂着,船上面的广告灯放射出彩色的光,看得我眼花缭乱。
户口难拿。上海户口,难于上青天,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迪士尼。这是一个童话乐园,是每个人关于童年最美好最温馨的纪念。美丽温柔的白雪公主,憨态可掬的小熊维尼,活泼勇敢的米老鼠,滑稽可笑的唐老鸭。
节奏快。路上的行人穿着时尚的,非主流的,怀旧的衣服,每个人的路过都是那么的匆忙,在夜里,也是一样。有的人忙着回家,有的人忙着工作,有的人忙着罗曼蒂克……上海没有夜晚,这句话说的一点儿都没错。
上海话。上海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大都市,给人的感觉没有北京那种急匆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