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新开的上海自然博物馆里竟然也惊现‘许愿箱’”的帖子正在网络热传,显示恐龙骨架下被参观者扔了一地的钱。
这个五一小长假,新开馆不久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当仁不让成为申城景点新宠:假期第一天客流就创新高,达到14273人次,5月2日下雨天客流继续攀升到15742人次,5月3日再次突破1.5万人大关,达到15532人次,瞬时最高承载量4731人次。
根据节日大客流现场情况,馆方把启动临时限流的瞬时承载量从4000人次调至4300人次,并在不超过最大瞬时承载量5544人次且不影响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缓解游客馆外排队的等候时间。
5月1日至3日,上海自然博物馆接待游客共计4.55万人次。馆方提醒,周一闭馆,游客千万不要自顾自过去以防吃 “闭门羹”。
所谓“馆红是非多”,一则“新开的上海自然博物馆里竟然也惊现‘许愿箱’”的帖子正在网络热传。该帖所配的图片显示,在一个用玻璃罩住的恐龙骨架下,堆满游客扔进来的纸币。有网友评价:“往里面投钱的都是什么心态?希望一副史前恐龙骨架来保佑自己从此不再骨质疏松么?”
这真的是来自上海自然博物馆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在网上查询后发现,这其实是以讹传讹。一切源于网友“石不该”的微博。
5月2日中午11时25分,网友“石不该”发微博称:“恐龙化石标本下面堆满观众投放纸币。”该网友注册地为天津,粉丝数达10万,许多网友在评论中主动澄清照片并非“上海自然博物馆”。“石不该”也明确表示,照片为北京自然博物馆。
然而,当日中午,@今日上海热点引用“石不该”的图片称,“在自然博物馆内看到一具标本里面居然都是零钱!难道这也能拜拜?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工作人员怎么还不来清理?这种陋习是怎么养成的?”下午2时27分,@上海话播报新闻发布的微博中转发时称自然博物馆为上海自然博物馆,引发上海网友广泛关注。
这一天,“阿拉上海”微信公众号以《上海自然博物馆竟然出现了这个!对不起,我实在忍不住了!!》列举了大量在景区景点的迷信活动,最后用“亮点来了”继续转发网友“石不该”的照片,并称该照片为上海自然博物馆。
5月3日,上海科技馆发出官方微博称,“恐龙拜拜(意指膜拜恐龙)”并非来自上海自然博物馆,因为“咱家的大恐龙可没有玻璃罩,也不脚踏鹅卵石,背景图片也不对”。事实究竟如何?澎湃新闻5月3日实地进行了探访。
上海自然博物馆内游客如潮,有恐龙的地方主要在三处,一是1楼的“生命长河”展区,展出了曾是老自博馆镇馆之宝的合川马门溪龙,此外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恐龙之一、新自博馆最大的机电模型——阿根廷龙,它不仅身形特别高大,而且会不时张嘴嘶叫。
二是B1楼的“恐龙盛世”展区,巨大暴龙摇晃着脑袋发出咆哮,窃蛋龙发出威胁嘶叫声保护面前的一窝恐龙蛋。双嵴龙“家门口”没有玻璃栅栏,多棘沱江龙同样也是“开放式卧室”。
三是在B2楼的临时展区,也有几只体型健硕的恐龙在展示。
和网上流传的图片不同的是,上海自然博物馆的恐龙骨架和标本均没有玻璃罩,都是开放式的,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也没有看到有任何一枚硬币和纸币被投入。
澎湃新闻记者拿着纸币“许愿箱” 的照片随机采访了十户游客家庭,有九户游客家庭都表示,“没有见到这样的许愿箱。”“骗人的吧,怎么会有这样的图片。”“真的假的!”“这也太不文明了!”“博物馆又不是寺庙。”只有一户带着两个孩子的妈妈问记者:“在哪里,带我去看看,我也投一投,祈求好运气。”
虽然投币的恐龙“许愿箱”是子虚乌有,但是不文明的现象并没有绝迹,有的游客手摸标本,一副“爱不释手”的陶醉模样,有的直接在展厅里吃起了东西:面包、八宝粥、西瓜……
虽然一边的志愿者在不停地提示“请不要使用自拍杆”,还是有一些游客拿着自拍杆狂拍。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也很无奈:“我们多次提醒游客不要带自拍杆入内,拍照时不要开闪光灯,因为这些对标本都有很大的伤害,但是有些游客仍然我行我素。”还有一些游客睡在了用于休息的椅子上,一人占了三个位置,全然不顾有其他游客没有座位,只好坐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