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点的淀山湖战略协同区,既是环淀山湖分布的水乡共同体,也是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的五大战略协同区之一。因此,兼具了环淀山湖流域协同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协同的双重内涵,协同范围包括青浦区、昆山市、吴江区、嘉善县四地。她是上海大都市圈最具江南水乡气质的地区,是上海大都市圈第二圈层最活跃的地区,也是与上海联系最为紧密的环沪地区 。面向未来,如何推动协同发展,成为板块行动关注的重点。
// 图1 淀山湖战略协同区规划范围
01 发 展 历 程
淀山湖板块自古以来河湖密布。5000年前,淀山湖周边是陆地初成的水乡泽国,周边汪洋一片;隋唐时期,湖荡逐步形成,是江南积水而不耕之地;到了南宋时期,小湖相互连接,主要湖区初步成型。
// 图2 5000年前淀山湖及周边地理格局示意图
南宋以后,湖区周边兴建圩田并形成众多大小湖;“百物咸集”的昆山、“收不尽魏塘纱”的嘉善等县城开始兴起。到了明朝时期,同里、周庄、甪直等小镇蓬勃发展,手工业、纺织业等商贸集镇逐步成型。
建国后,该地区成为城市集聚、镇村分散的水乡地区,镇村围绕着淀山湖分散分布,外围城市则表现出板块集聚、用地快速增长的趋势,形成了以水乡为本底、人口用地等要素围绕淀山湖圈层式差异化分布格局。
// 图3 基于lbs的人口圈层分布格局
02 核 心 特 质
特征1: 最具江南水乡气质的地区
淀山湖板块河湖水面率高,水网横纵、河湖众多。板块内有近9000条河道,河湖水面率高达19.5%,约为上海大都市圈平均水平的两倍。淀山湖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湖区面积62平方公里,年平均蓄水量1.6亿立方米,是上海市最大的自然湖泊;湖泊中水生植物50余种,底栖动物超30种,鱼类达35种之多。
淀山湖板块文化底蕴深厚、江南气质凸显,拥有典型的水乡魅力特色文化。区域内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5处,占上海大都市圈的三分之一,围绕湖区20公里内密集分布;拥有5项国家级非遗、31项省级非遗,是都市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聚区。
// 图4 淀山湖板块及周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分布图
特征2:
上海大都市圈第二圈层最活跃的地区
淀山湖板块发展水平相对领先,是上海大都市圈第二圈层的佼佼者。该地区人口密度高,达到0.44万人/平方公里(都市圈第二圈层0.38万人/平方公里),特别是昆山、青浦等地人口增速在区域内明显领先。经济水平高,人均gdp是上海大都市圈第二圈层的1.5倍左右。
此外,创新经济在淀山湖板块优势凸显。昆山市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创新百强县榜首,吴江区在《中国区县专利与创新指数》排行中位居前三甲。近年来,超级计算中心、中国财政科学院、华为研发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重大科研项目持续落户;科创园、特色小镇、创新走廊、高等院校(12家)等创新平台不断涌现。
// 图5 淀山湖板块创新载体分布示意图
特征3:
与上海通勤联系最为紧密的临沪地区
淀山湖板块与上海通勤联系紧密,存在同城化的发展趋势。昆山、嘉善均位于上海市域的紧密通勤范围,且昆山跨城通勤占比高达82.4%,昆山市居民到上海的通勤人流有5万左右/日,在相邻区县中居首。就产业联系而言,淀山湖板块与上海、苏州中心城的总分企业关联位于第一层级,在区域关联排名中分别位居第五位和第九位。
同时,该区域对外关联明显强于对内关联。淀山湖板块各区对沪关联占比48%,对苏关联占比20.4%,内部跨区关联仅占2.3%,可见目前淀山湖板块的组织模式更加倾向于湖区水乡的松散组织体系,尚未形成区域完整的功能体系格局。
// 图6 淀山湖板块在上海大都市圈的企业关联
03 协 同 目 标
面向未来,淀山湖战略协同区应延续历史发展脉络,发挥好优越的区位与本底优势,补足高标准与高要求下的不足。同时,淀山湖板块承载着区域示范的发展使命,该区域发展的新模式与新理念对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区域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基于此,借鉴日本琵琶湖、瑞士日内瓦湖等世界类似湖区的发展经验,明确淀山湖战略协同区协同发展目标为“共塑独具江南韵味与水乡特色的世界湖区,打造世界级的滨水人居文明典范”。
04 行 动 重 点
1. 生态共保,共保天蓝水清的湖畔家园
重在实施高品质水系共保行动与开放型蓝绿网络营造行动。一方面,提升水环境,建设太浦河清水绿廊样板工程;管控水空间,保护并适度恢复核心水面,提高区域水面率;加强水安全,构建三级防洪体系;做优水生态,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蓝色珠链”。另一方面,构建贯通度高的蓝网绿廊体系,打通3条区域滨水绿廊,23条地区级滨水绿廊,形成可达性强的公园体系,构建风景湖区。
2. 魅力共铸,共筑人文宜居的江南水乡
重在实施江南水乡文化品牌塑造行动与“世界慢湖区”营造行动。一方面,共同构建江南文化保护的完整体系,保护12处历史古镇、27处古村;打造由周庄、锦溪、千灯、同里等江南古镇构成的古镇联盟,共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强调一镇一特色,强化水乡风貌的整体管控,共同塑造江南韵、小镇味、现代风共鸣的生活场景。另一方面,打造淀山湖旅游品牌,策划有影响力的环湖马拉松、皮划艇赛等国际性赛事活动;植入图书馆、展示厅、音乐厅等高品质的湖区旅游设施,提升湖区活力与服务能级。
3. 创新共赢,共营临沪发展的湖区创新高地
重在实施多元创新载体保障行动与两面清单管控行动。顺应淀山湖板块的创新布局规律与趋势,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创新载体。10公里内滨湖环湖创新圈,重在围绕淀山湖南部、元荡地区等共同打造创新网络共同体;10-25公里水乡小镇创新圈,重在构建联动式、差异化的创新小镇网络;25-40公里城区园区创新圈,重在推动产城联动与提质增效,打造高能级的区域性创新基地。同时,注重两面清单管控,正面清单鼓励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服务经济、文旅经济、创意经济、新基建进入;负面清单重点限制资源开采产业及高耗能、高污染、高风险型产业进入。
4. 交通共建,共建快到慢行的零界地区
重在实施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