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小火车徐徐离开车站,沿着铁路线向东北方向行进。这条铁路线一边靠山,另一边临江,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吸引游客纷纷倚窗而立。
1951年夏季的朝鲜战场上,战争转入相持阶段,7月,美国同中朝方面举行停战谈判,谈判期间,侵略军制定了“空中绞杀战”计划,企图以空中优势掐断中朝军队前线与后方的补给线。
敌机的疯狂轰炸,给入朝的多条铁路线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毁,而途经上河口的这条铁路线,却能保持畅通。因为,这条铁路线是一条“秘密运输线”。
除了大山作掩护,这条铁路线还有防空部队的严密保护。当时,志愿军在铁路沿线的山头设置了多个防空阵地,对来犯敌机实施了有效打击。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在种满果树的山上,找到了防空阵地遗址。
当时只有十几岁的李凤彬,还亲眼看到一架敌机被高射炮击中,一头栽在了山坡上。
记者 秦然
难以轰炸到藏在深山之中的铁路线,侵略军就把他们的目标锁定在了暴露在江面之上的上河口铁路桥。 这座铁路桥的第12号桥墩就曾经被炸毁过。
虽然当时我们的铁路工人不顾生命危险,用圆木和枕木修建了一个临时的桥墩。 但是这个临时的桥墩很难承受得住火车头的重量。
为了保证运输,我们的火车司机就想到了一个叫做“顶牛过江”的好办法。
这位96岁高龄的李德文老人,就是当年往来于这条秘密运输线的火车司机。他说,为了躲避敌机频繁的轰炸,列车通常白天隐蔽在隧道中,只选择夜间出行,可即便这样,也不能保证列车的绝对安全。
从1950年11月到1951年11月,李德文在这条秘密运输线上驾驶火车,将大量的军用物资运往前线。期间,他还执行了极为特殊的运输任务。
记者 秦然
这个隧道名叫74公里隧道,也是李德文从丹东进入朝鲜通过的最后一个隧道。
虽然说名字叫做74公里,但是其实它的总长只有740米长。
74公里指的是1950年的11月,从宽甸灌水修到上河口的这条铁路线的总长度。
紧急修建的这段74公里铁路线,连接起一条抗美援朝的运输大动脉。
这条秘密运输线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通过车辆达21723辆,3万多名志愿军战士和大量军用装备物资由此进入朝鲜战场,大量志愿军伤员也经此转运国内治疗,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提供了强大支撑。
如今,这段烽火硝烟的历史已经远去,这条秘密运输线也早已完成了使命。铁轨如故、桥梁依旧、山峦葱茏,它们仿佛在向游客揭秘当年的故事,再现抗美援朝战场上打不烂炸不断运输线的钢铁英姿。
央视军事报道 记者:谭杰 秦然 张晓英 张志 顾得岩 张亚斌 崔鹏 张鑫 李游 曹勇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