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羊麻苗寨景区地处黔东南麻江县宣威镇翁保村西南面,距沪昆高速公路出口下司古镇19公里,距黔东南州府凯里43公里,距沪昆高铁凯里南站28公里,距都匀市37公里,距离麻江县县城33公里。是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麻江县“农耕文化体验旅游”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黔东南州阳光郊野之旅精品线路中的一个观光点。也是凯里市、都匀市、贵阳市、广州市的后花园和菜篮子。
乌羊麻苗语称“凹样骂”,意译为水深而可以淹没马匹的地方。据记载,很早以前,卡乌大户张氏出钱从卡乌古渡口铺设一米左右宽的石板路(现仅存数处古花街路遗迹),途径乌羊麻接通龙山到达麻江,便于雷山、凯里、丹寨等县客商运送盐米前往麻江、都匀、广西等远方货物到卡乌渡口。乌羊麻修有过河石磴,马帮经过乌羊麻,需要卸货放马凫水过河,或骑马的路人至此必定下鞍过磴。因石磴处水深,马过河时被淹没仅露出马头,因此而得名。
乌羊麻的嘎尤苗。自称 “乃尤”、“嘎闹乃尤”,意为属于“尤”这个苗族支系的人,是苗族四大支系之一“嘎闹”中的“嘎尤”分支。凯里、雷山、丹寨等“嘎闹”苗族称其为“乃尤”,意为尤人。麻江畲族人称其为“阿哟”、“阿尤”,意为崇拜鸟的族人。周边汉族称其为 “稗子黎”或“百子莲”,此名称来由是该支苗族是上古九黎部落中的燕子部落(苗族称燕子为“闹把灵”),是根据该支系苗族妇女的发箍顶呈多籽莲花状而命名。
苗寨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共73户,320人,苗族占 99%,由龙家寨、陈家寨组成,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地,民族文化风情多姿多彩,有自己的节日,有斗牛节、芦笙节、游方节、刨汤节,特别浓重的节日是“七月半”,苗语称“农敢嘿”,意为吃新米。每年农历七月十三那天,家家户户捉田鱼、煮新米饭(早熟香)、插香瓜,大家饭后欢聚一堂跳芦笙、唱苗歌。新米节期间夜晚,村村寨寨群众齐聚一堂放腰篓鬼神通灵问卜、放地牯牛自娱自乐、仪式神秘庄重,嘎尤苗族祭祀、歌舞、宗教等文化淋漓展示。苗寨同胞心灵手巧,世代会制作苗衣、刺绣、酸汤鱼、刨汤长桌宴、灰制魔芋豆腐、麦芽糖制作等。
来到码头,映入眼帘是波光粼粼的羊昌河蜿蜒而过,是我县第三大河流,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属清水江水系,水资源充裕,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玉带式环绕而成的是桃花源占地600亩,由欧式教堂、桃花源、水上溜冰步道、亲水码头等组成,河边有船只,大家可以亲自体验羊昌河猪槽船的刺激、两头尖的快活、单篷船的浪漫、高低篷的舒适。羊昌河内有珍稀桂鱼、角角鱼、蛇鱼、白漂鱼等。
走进寨子让大家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苗族人民的古朴与热情、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村寨的精致而优美,嘎尤苗寨依山傍水而居,有百年民居杆栏式吊脚楼、美人靠、小桥流水、见证历史能通车的全国唯一的全木质风雨桥、千年神树、载歌载舞的芦笙堂、留住乡愁的水碾房水磨房、男的成龙、女的成凤的成龙桥,也叫同心桥,象征两寨世代团结、友好相邻、和谐相处,弘扬苗族同胞一种同心同力、同德同向的精神。
在村寨的半山坡就是我们贵州的红旗渠,犹如碧水玉带穿寨而过。在70年代我们嘎尤苗寨的群众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的“三不怕”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动全寨男女老少仅凭双手、铁锤、铁棒、人力车等参与修渠,通过一年日日夜夜的斗天斗地,终于修成了长20余公里、宽5米、高2米的贵州红旗渠工程,更好地解决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也是嘎尤苗寨的生命线。
随处可见的青衣白鸟衣服饰,属苗族长裙型,衣色尚青,为右衽型制,边沿饰以自编花带。下穿长裤,前后各系围片一块。束发,头部围以黑白相间方格织锦头围,未婚妇女发髻戴莲花形状银质发箍,喜欢插燕子鸟雀形状银饰装饰的银质发簪,项戴银圈。已婚妇女仅束发,围头围后搭上织锦方巾或毛巾并卷成向上耸立的尖牛角状。男装上着黑色对襟衣服,下着大裆宽裤,头戴青布包头。嘎尤苗歌有古歌、情歌、山歌、迎客歌、敬酒歌、苦情歌、劝世歌等。乌羊麻嘎尤苗寨的群众是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会喝水就会喝酒。景区采取1+2运营模式,即公司+合作社+组管委共同经营管理,景区内有乌羊麻贫困户传统喂养长寿黑毛福猪腌制而成的香肠腊肉、制作粑粑和血豆腐、种植的锌硒米,贫困户每年腌制香肠腊肉、粑粑血豆腐、锌硒米畅销县内外,供不应求,市场反响很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近年来,麻江县在乌羊麻苗寨开发建设“乡村田园养生养老园”,依托麻江蓝莓健康产业,凭借优越自然气候和环境,秉承“康养蓝莓,身心合一”的养生理念,大力推进乌羊麻养生养老园项目建设,引进养生养老服务相关企业,强化合作,争取把乌羊麻建设成为国内知名、服务一流的养生养老服务基地。
咨询热线:0855——2673866
地址:贵州省麻江县宣威镇翁保村乌羊麻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