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把创建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动全县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在一起,为全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崇溪镇崇溪社区村民自编自演文艺晚会 崇溪镇提供)
突出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巧家县委组织紧紧围绕云南“一区一兵一中心”的定位,通过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核心,横纵开展“三讲三评”“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等教育、学习、培训活动,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思想植入各族党员、干部、群众的心里。
(东坪镇威宁村趣味活动喜庆新春佳节 东坪镇提供)
同时将各民族优秀人才作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共同富裕的骨干力量,有目的的在各族优秀人才中培养党员。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少数民族党员888名,党员示范带动民族团结的效应初步形成。以推动全县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为主线,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移民搬迁,以“百名讲师上讲台、千堂党课进基层、万名党员进党校”为抓手,以乡镇行业党校为阵地,抓住“关键少数”,突出党员干部教育,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常态化,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教育纳入各级党校培训课程和任前培训内容,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22期参训各族党员干部6850余名,全县党员干部队伍抓基层治理促民族团结、抓经济发展促民族进步的能力和信念全面得到夯实。同时,用活主题党日这个“传家宝”,架起连心之桥。将主题党日融合传统节日、民族文化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让主题党日活动富有群众性、开放性,在春节、清明节、火把节、花山节、六月六等各民族传统节日,积极开展党员带头、各族群众参与的系列活动,做到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切实架起各族党员干部群众情感交流的桥梁,增强了少数民族同胞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增强了民族团结的“向心力”。
(大寨镇官村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化输出就业宣讲 大寨镇提供)
织密组织体系,夯实战斗堡垒,建强民族团结“主心骨”
巧家县委组织部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线,着力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大少数民族村“社区”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持续增强基层治理能力,为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脱贫工作期间,为切实做到扶贫路上不让任何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巧家县委组织部始终将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作为推动全县少数民族地区同步进入小康的重要保障,坚持把少数民族脱贫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重点,结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移民搬迁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抓实民族团结进步“精神家园共建、和谐关系共创、发展成果共享、民族事务共治、示范创建共促”五大工程,切实将各级党组织打造为维护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富强的中坚力量。同时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在少数民族村党组织的班子中配备少数民族干部;积极推动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能力较强的少数民族人才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截止目前,全县共有59名少数民族干部在村(社区)任职;发布优秀人才回引公告,审核拟聘106人进入村(社区)干部队伍,其中包括8名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同时投入资金1.536亿元,建成518个小组活动场所、104个村级活动场所,其中少数民族地区(大寨车坪、茂租坪子、茂租白卡、红山白果、小河拖车、小河竹山、小河马鞍、崇溪羊棚)建成20个小组活动场所、8个村级活动场所,实现全县少数民族村都能享受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在全县各族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巧家县少数民族地区扶贫攻坚工作取得实际成效,实现硬化路、动力电、广播电视、网络、标准化卫生室和活动场所等全覆盖,3295户9628人少数民族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扶贫工作的胜利进一步增强了少数民族同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也兑现了扶贫路上不让任何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承诺。
(金塘镇梨树村举办“百场演出进百村”文艺演出 金塘镇提供)
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电站建设涉及巧家大寨、白鹤滩、金塘、蒙姑、崇溪5个镇32个村(社区)184个村(居)民小组,有搬迁安置人口16945户48563人、生产安置人口17875户52949人,为切实做好库区各族群众生产安置、搬迁入住工作,巧家县委组织部积极谋划动员全县各族党员干部投入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明确了“四包四保”工作责任,针对少数民族移民群众更是安排少数民族干部进村入户结对子、认亲戚,把电站建设意义和今后发展方向认真向移民进行宣传解答,同时组织少数民族移民观看电站建设后发展规划宣传片,直观上让移民体会电站建成后对家乡发展的好处,切实增强少数民族同胞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树立选培导向,坚持引育并举,唱响民族进步“主旋律”
坚持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引领民族团结进步的有力措施,牢固树立注重实绩实干、重视基层一线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持续加大工作倾斜力度,切实为少数民族地区提供扎实的干部人才队伍保障。为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直接了解本民族特点及人民愿景和在处理民族事务过程中具备天然政治优势,坚持把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提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时征求县委统战部和县民宗局意见,积极选拔任用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任少数民族干部,截止目前,全县科级干部中共有71名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逐步凸显。
(马树镇草莓种植基地)
通过开展合作、创业共建等形式,广泛引进草莓、林下菌种植和生猪养殖等各方面尖端人才;同时依托专家工作站,开办“田间大学”,聘请专家进行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共组织开展技能培训12期4437人,种养殖培训20期6350人,不断加强本地各民族人才队伍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共有10543名各行业优秀人才纳入人才数据库,其中包括722名少数民族人才,为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经济,推动民族进步打牢基础。
以特色产业发展为依托,以重点人才项目为纽带,注重挖掘培养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等方面的特殊人才。通过组织开展制糖工艺大比拼,邀请来自手工作坊的28支代表队参加了技能大比武,选出了技艺精湛的制糖人,其中,制糖人郭发万、李兴富等7人传承了巧家小碗红糖、朱氏唢呐锣鼓、尹武刺绣、马树红毡和噜布村高氏斑铜等传统文化,被评为昭通市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带动培养各民族实用人才3000余人,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十足,增强了少数民族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董超 梁永 中共巧家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黄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