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遍野方竹林,金山银山在新营,笋厂修在家门口,红票票儿真爱人……”昭通镇雄县碗厂镇官房村新营小组村民范泽良在云笋基地里高兴地唱着自己编的山歌。竹产业的发展为当地老百姓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明提升等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绘就新画卷。
近年来,昭通镇雄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为思路,坚定不移发展壮大“一县一业”竹产业,初步形成了集育苗、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碗厂镇云笋种植基地
合力而行 山岭变竹海
昭通镇雄位于北纬27°的乌蒙山腹地,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雨雾充沛,冬冷夏凉,无霜期长,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赋予了镇雄发展竹产业的天然优势,尤其适合方竹、筇竹的种植。然而,由于之前散种、懒种、经营管理粗放、销路不畅等原因,导致了竹笋产量少、品质低、收益少,当地群众只能填饱肚子,没能鼓起腰包。
“老百姓不愿种,不想种竹子,觉得自家种着玉米、洋芋比较实在,能看得到实在的收益。”碗厂镇镇长余大贤对此非常苦恼,群众空守宝山根本找不到致富的路子。
县、乡、村党组织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扭转群众“竹笋只是季节性零食”,“种竹笋没有收益”等观念,激发农民参与竹子种植的积极性,各级干部入户宣传、召开院坝会、炉边会,积极鼓动致富带头人,支部引领,党员先行,带领群众种植竹子,学习科学的管育技术,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抚育竹林,提升产笋量。余大贤介绍,碗厂镇官房村有村民亩产达到了1400斤,去年竹笋单价6.2元/斤,按照6元/斤来算,至少都有6—7千元的竹笋收益。有了带动效益,也尝到了种植竹子的甜头,越来越多的群众看到了希望,被动变主动,纷纷参与到了竹子种植中。
截至目前,镇雄全县竹产业基地已达93万亩,其中原生竹林10万亩,人工笋用竹林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已投产32万亩,年产鲜笋6.4万吨、竹材0.8万吨,建成竹文旅休闲康养基地1个、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
云笋基地冬笋即将上市
企业带动 竹海化金山
近年来,镇雄县积极探索“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村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推广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管护技术,扩大种植面积,引进竹笋加工龙头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创建企业品牌,有效拓展销售增收渠道,让农户真正感受到了“存款在山上”的优势,老百姓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种植、管护竹子的决心和信心。
“以往,农民采笋走的是山路、土路;靠的是肩挑背扛,竹笋运输耗时又费力。”余大贤感叹道,“十三五”期间,碗厂镇修建了110多公里的采笋道,老百姓二次转移竹笋更加方便了。“采笋道可以助推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竹笋运送到我们工厂,工厂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加工,由此也保障了原材料的新鲜程度。”镇雄县黑颈鹤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文彬说道。
镇雄县黑颈鹤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镇雄最大的竹笋深加工企业,旗下云笋工厂自2015年成立以来,就以保底价向农户收购竹笋,让笋农收入翻倍的同时,还面向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近800个,招收产业工人8000余人,带动农户10296户,40912人,其中,杉树乡396户,1663人;碗厂镇2293户,10783人。工厂每年按照8%的收益来给农户分红,多渠道为农民增收。
苍翠欲滴,漫山竹海的山岭富了百姓腰包;企业带动,朴实真诚的百姓也富足了精神世界。曾经自主创业,经人才回引,由政府部门推荐到云笋工厂做采购经理的谭智涵笑着说:“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个趋势,在云笋工厂工作能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人,积累到丰富的经验,增长阅历,开阔眼界,管理、技术以及自身成长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镇雄县黑颈鹤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云笋工厂内工人正在进行竹笋粗加工
政策支撑 金山更富饶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撑。在政策加持,关键技术支撑的影响下,镇雄县的竹产业发展节节攀高,金山更加富饶。近年来,为加快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做大做强“一县一业”竹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中共镇雄县委、镇雄县人民政府印发《镇雄县加快脱贫致富示范区建设——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并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三张牌”要求,围绕昭通市委、市政府六大高原特色产业布局,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铆“竹”干劲,下“竹”功夫,大力抓管护、建基地、育品牌、保人才,助推竹产业提档升级、量效齐增。
“三分栽树,七分管护。”镇雄县大力做好竹产业后续管护文章,每年每亩补助50—130元实施幼林抚育管护,每亩补助300元实施低效竹林提质增效,每亩补助500元分三年实施非竹林地改造种竹,并按照相关幼林抚育的管护标准,抓细做实除草、施肥、扩塘等工作。在抚育管护政策的有效引导下,碗厂镇老百姓总结出了一套“四砍四留”的经验,即砍老留嫩、砍密留稀、砍坏留好、砍小留大,最终达到了大小均匀、高矮均匀、稀密均匀的目的,为规范化种植做出了表率。
要提升收益,扩基地、抓配套是关键。镇雄县依托退耕还林、低效非竹林地种竹等项目,今冬明春将全面建成100万亩竹产业基地。持续创建示范基地,逐步建成集中连片基地,真正实现规模发展。专人专班专抓专管,真正推动竹产业提质增效。合理规划建设竹笋初加工工厂、管护房等基础设施,加大冷链物流设施投入力度,不断解决竹笋下山难、保鲜难问题。加快推进坪上竹产业示范园区落地建设,持续扶持发展壮大黑颈鹤、森林众心等一批竹笋和竹材精深加工企业,逐步补齐加工短板。
要创造产值,育人才、树品牌是保障。镇雄县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和中科院昆明分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逐步建立专家工作站、实验室、研发中心,依托黑颈鹤、森林众兴等龙头企业,探索建立竹产业人才合作培养体系,不断提升县乡村干部、企业从业人员、竹农专业素质,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与此同时,以“品牌行动计划”为抓手,积极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提升“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影响力,争创云南省绿色食品“10大名品”“10强企业”和“20佳创新企业”。借助直播带货、可视农业等新型媒介,积极推行“产品+直播”等营销模式,提升竹产品电商销售额占比和品牌影响力。
碗厂镇云笋种植基地规范化竹林
展望未来 振兴画卷展
竹产业项目属于可再生资源,有投入少、产出高、效果好等特点,竹农充分感受到了这一产业带来的实惠,发展竹产业的积极性逐渐增高,既能把项目建成,又能把项目建好,且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收益,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中竹农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认可。
此外,竹林既是重要经济林,也是重要生态林,是昭通重要生态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竹林四季常青,鞭根发达,纵横交错,固土能力极强,可增加空气湿度5%~10%,可调节气温3~5℃。竹子以清秀、正直、谦虚、有节等特征被人们所喜爱,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影视、饮食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近年来,镇雄县不断探索,创新,在竹林生态康养、旅游与消费、生态与文化等层面进行有机结合,为当地旅游文化与经济发展寻找新的增长点。
立足当前,随着劳动力和生产成本的不断增加,竹产业正面临技术变革,推动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颠覆性技术已成为刚需。展望未来,竹材加工利用应充分发挥竹材资源丰富、生长速度快、绿色环保、可再生、可降解、可持续、性能好等优势,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培育、技术创新、产业布局,建立健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提高利用效率、拓展应用领域,发挥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优势,为促进竹产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发展竹产业,是贯彻长江经济带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的有力举措,是昭通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担当,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谋定而后动,做“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大文章,昭通镇雄乡村振兴的大美画卷正在全面绘就,徐徐展开。
今日推荐
来源/云南网记者 王开妍
监制/胡华玉 编审/保进 编辑/李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