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百年,深受湖湘文化浸染的长沙人民以天下为己任,艰难求索,前赴后继,力挽狂澜,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半部中国近代史由湘人写就”,而长沙是他们的最初舞台。
而散落在长沙城的老街古巷,承载着城市根的记忆。时光变迁,经过有机更新过的长沙老街,历史与新潮在这里汇聚,重新焕发出全新的活力,成就长沙岁月风雅与新潮魅力。
今天,让我们一起打卡“青年毛泽东长沙足迹之旅”“长沙近现代名人故居之旅”“长沙老街巷之旅”,感受波澜壮阔的长沙百年,千载星城的古韵国风。
线路特色:
鲲鹏击浪从兹始。长沙是毛泽东的“初心”之城。1911年至1923年,毛泽东在长沙度过了中学、大学的求学时光,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广泛学习探索思考,成为有志青年,投身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行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参与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及中共湘区委员会。第一师范“二十八画生”“嘤鸣求友”,“建党先声”新民学会,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岳麓书院,“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橘子洲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省级支部所在地”,“人间知己”毛泽东与杨开慧共同居住时间最长的家清水塘22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湖南自修大学……跟着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探索与奋斗的步伐,一起去感受青春飞扬。
天心区
鲲鹏击浪从兹始。长沙是毛泽东的“初心”之城。1911年至1923年,毛泽东在长沙度过了中学、大学的求学时光,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广泛学习探索思考,成为有志青年,投身改造中国与世界的行动,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参与建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湖南支部及中共湘区委员会。第一师范“二十八画生”“嘤鸣求友”,“建党先声”新民学会,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岳麓书院,“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橘子洲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省级支部所在地、”“人间知己”毛泽东与杨开慧共同居住时间最长的家清水塘22号,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学校湖南自修大学……跟着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探索与奋斗的步伐,一起去感受青春飞扬。
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
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美誉的湖南第一师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重要策源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发源地之一,更是毛泽东初心形成地和毛泽东思想萌芽地,
一代伟人毛泽东曾在这里求学、任教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长达八年,大礼堂、八班教室、水井、阅报室……见证他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由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转变。
中国近代史上众多杰出人物如曾国藩、左宗棠、黄兴、蔡和森等都曾在此学习或工作。除此之外,这里还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建党伟业》等众多红色影视巨作的取景地。
走进校门,一楼的五个展厅,以及八班教室、自习室、大礼堂、君子亭等十多个红色纪念地,都展现着青年毛泽东辉煌的求学经历。
这里还设置了主题展览《一代伟人从这里起步》相关史实基本陈列展,展厅分别按照时间脉络整理出了许多当年的照片和文物,人们可以沉浸展览间,了解那段历史。
岳麓区
新民学会旧址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在长沙市湘江西畔岳麓山下的一栋民房成立。这里正是蔡和森家租住的住所。学会初旨为“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后确定为“改造中国与世界”。从1918年到1921年,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为代表的广大会员,为探寻救国救民道路,努力创造新环境,积极向外发展,热烈讨论建党,谱写了一曲曲改造自身、改造湖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动人篇章。距离新民学会成立已经过去一百多年,在鸟语花香的春天,一起穿过城市的车水马龙,来到岳麓山下的这处安静的老房子,感受100多年前“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青春理想吧。
在故居旁还有一座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陈列馆。在这里,大家可以了解到新民学会的发展脉络,看到《湘江评论》为反帝反封建所做出的斗争,也能了解到蔡和森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主张背后的故事以及意义......时代的车轮虽滚滚向前,但青年们的“书生意气”“爱国情怀”却永远不会消逝。
橘子洲
橘子洲久负盛名,就算你还未亲临现场参观过,也被《沁园春·长沙》的文字所感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这里是一代伟人指点江山的地方,见证着建党早期的奋斗足迹,是长沙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漫步在诗词碑、指点江山碑、问天台、望江亭这些景点,每走一步都是红色印记。
登上洲岛,你一定不能错过和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合影一张。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层出不穷的打卡机位,无数游客和青年毛泽东一同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注视着曾经奋斗的青春热土。
爱晚亭
爱晚亭对于毛泽东而言,是“野蛮其体魄”的主要场所之一,是开展早期革命活动的基地。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期,曾在爱晚亭留下深刻的足迹。
毛泽东发起革命活动,常常把爱晚亭当做从事革命活动的基地。1918年4月,毛泽东组建了新民学会,爱晚亭便成了会员开会、讨论问题的场所。暑假,毛泽东和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一大群人都住在岳麓山上,自己挑水煮饭,习惯吃蚕豆饭(一大半蚕豆一小半米)。这也是为了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从而为革命打下基础。他们常常在爱晚亭聚首读书,锻炼身体,讨论时事,探求革命真理,或从爱晚亭登山,有时分散在山中露宿,有时顶着大风雨,进行“风浴”“雨浴”。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毛泽东与朋友们会谈的地点之一,便是直接取景于爱晚亭。
岳麓书院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策源地—— 岳麓书院,100多年前,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进步学生,也曾多次在这里踯躅。在他心中,虽然圣贤已千古,但“实事求是”就是真正的老师,是岳麓书院的精华。这位青年进步学生,就是后来成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
他不但身体力行“实事求是”,更是在革命实践中,创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实现的根本途径。始创于公元976年的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1917年,怀揣实业报国梦想的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手书“实事求是”悬挂于岳麓书院讲堂,将其作为校训,引导学生从事实出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
开福区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
在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内,有一栋“国保”级建筑——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门牌号“清水塘22号”。它坐北朝南,是一座典型南方风格的两进三开间砖木结构建筑,门窗镂空装饰,屋前半圈青砖墙与房子连接,合围成一个小院落,占地面积179平方米,建筑面积112平方米,整个建筑由堂屋、主卧室、客房、退堂屋、会议室、小卧房这6间正房及几间小杂屋组成。1922年5月,中国共产党最早由支部变为区委的省级党组织——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在此成立,毛泽东为第一任书记。这里还是毛泽东、杨开慧夫妇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
如今,清水塘畔绿草茵茵,杨柳依依。那段“湘区工人最猛烈”的创业奋斗历史、那段小家大国人间知己的动人故事已成为永不磨灭的“湘区丰碑”。
湖南自修大学旧址
1921年8月,为了培养党的干部、掩护革命活动,毛泽东等人利用船山学社的社址和经费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以“研究马列主义,注重社会实践”为办学宗旨。学员最多时达200多人,成为湖南人民革命的大本营,被誉为“革命策源地”。
如今,在自修大学旧址漫步,看着过去的老照片与文字,仍能感受到风云变幻的社会环境下革命志士坚守的初心。
浏阳市
青年毛泽东活动旧址陈家老屋
1917年冬天,即将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的毛泽东,为了丰富阅历、增加对社会的了解,与几名浏阳籍同学一同赴浏阳进行社会调查,并住在其中一位同学陈绍休家中。社会调查进行了十多天,毛泽东等人白天走家串户了解情况、给当地学校上时政课,晚上整理撰写所见所闻,得空了就帮陈家挑水、种菜。
祠堂、古井、古樟,武馆、商铺、榨坊……更见茂林修竹,小桥流水,红旗漫卷。走进红旗美丽屋场,能感受到乡村的安宁美好。
毛主席植板栗树遗址
1917年,在那个粮食紧缺的年代,板栗被视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湖南的农民都热衷于栽种板栗树。在毛泽东离开陈绍休家的前一天,陈家正巧请人在后山种植板栗树。见到农民们干劲十足,毛泽东也兴致勃勃地加入种树行列,亲手在陈家后山种下两棵板栗树幼苗,他对陈绍休和周围种树的农民说:“我们这是前人栽树,后人吃果。”
1930年夏,陈家大屋在一场大火中烧得只剩几堵残墙,屋后山林几乎被烧为灰烬,毛泽东亲手栽下的两棵板栗树却在劫难中完好无损。十多年前,这两株板栗树一棵遭到雷击截断,另一棵自然枯萎,当人们以为救不活了,它们却再次萌发新芽。如今,板栗树依然生命旺盛,春花盛放后,秋天又能挂满果实。
打卡线路
天心区(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岳麓区(新民学会旧址、橘子洲头、爱晚亭、岳麓书院)——开福区(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湖南自修大学旧址)——浏阳市(青年毛泽东活动旧址陈家老屋、毛主席植板栗树遗址)
打卡小贴士:《四言诗·奋斗》《四言诗·〈明耻篇〉题志》《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沁园春·长沙》等毛泽东诗词题志,不仅是理解其胸怀与情怀的钥匙,也是绝佳打卡文案。
诗词节选:
1910《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7《四言诗·奋斗》:“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1918《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吾为发浩歌,鲲鹏击浪从兹始。洞庭湘水涨连天,艨艟巨舰直东指。”
1920《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1923《贺新郎·别友》:“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1925《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线路特色:
红色热土芳草萋萋,百年风云赤子心 。近现代时期,长沙涌现出无数爱国志士。他们前赴后继,探索救国救民与图强的道路。他们的名字和历史连在一起:晚清维新志士谭嗣同,辛亥革命元勋黄兴,革命领袖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刘少奇、胡耀邦,国歌词作者田汉,爱国将领程潜,新中国时期的建设者雷锋…….和平年代幸福的小时光里,去他们生长、生活或工作的地方,走近风云激荡的岁月,感受民族之魂与赤子之心。
天心区
李富春故居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红色印记遍布长沙。位于天心区的李富春故居,记录了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以身许党,经邦治国”的光辉历程;在天心阁古城墙,依旧回荡着抗战的雄浑号角;在槐树巷5号,一直在讲述着“卧底英雄”徐楚光的红色传奇;还有历经风华的火后街8号,见证了长沙的和平解放。
芙蓉区
程潜公馆
2015年,湖南和平解放史事陈列馆在白果园程潜公馆内建成,面向公众免费开放。馆内设两个专题陈列,语言简洁朴素、色彩统一有序,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这段历史的厚重沧桑与伟大荣光。
馆内收藏了数十件国宝级的珍贵文物史料,述说着80年前湖南战与和的惊心动魄,这里是各种主题党日的首选地点,你可以来此深入体验党的历史,领悟红色精神。这里也是打卡红色文化的不二选择,在各种文物史料面前,感受历史的激荡。
岳麓区
肖劲光故居
在湘江西岸岳麓山下赵洲港天马山东边的坡地上,有一处清末典型的土木民居。它没有古镇深宅大院厚重的人文历史,却是肖劲光从小遮风挡雨的住处。
1903年1月4日,开国大将、人民海军的主要创建者肖劲光在此出生,并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学生时代。2011年,天马山景区提质改造时对故居进行修缮,复原了肖劲光一家曾经的生活场景,并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资料展示了肖劲光的生平和革命历程,以及他对中国人民海军建设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望城区
郭亮故居
郭亮故居位于今望城区铜官镇西湖乡和平村文家坝,始建于清末。1987年迁建于原址西十余米处坡地上,陈云题写“郭亮旧居”四字。建筑面积二百八十平方米,土木结构,为一进五开间、左右厢房的民居建筑,坐西朝东,前依田地,后靠小山。故居内堂保存着郭亮生前使用过的家具等文物。
雷锋故居
雷锋故居位于今望城区雷锋镇雷锋村简家塘。故居原为地主谭四滚子庄屋,因雷锋祖辈租种谭家田地而住在谭家庄屋内。庄屋原有房屋两进十二间,三面环山,西面为塘。1940年12月18日至1956年11月,雷锋在此生活了十六年。1958年故居房屋因年久失修被拆,后由雷锋堂叔雷光明在原址重建了三间茅屋,土木结构。1993年修复对外开放,正房陈放雷锋祖孙三代用过的两张床、一张大柜、一张书桌和几条凳子。
长沙县
黄兴故居
故居为黄兴家祖宅,位于今长沙县黄兴镇黄兴新村凉塘,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故居占地约28亩,共有房屋53间,为硬山顶、小青瓦的土坯木结构,具有浓郁的江南农家大院风格。
黄兴于1874年10月25日出生于此,1904年为了筹集革命资金,黄兴卖掉该祖宅以及周围田产2000亩。后房屋几经易主,1980年由政府收回,成立黄兴故居纪念馆。
徐特立故居
徐特立故居是一所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式民居,院内翠竹摇曳,静谧文雅,徐老往日在家办学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延安五老”之一的徐特立是毛泽东的老师,在中国翻天覆地的半个多世纪中,两人并肩战斗,风雨同舟,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杨开慧故居
杨开慧故居前临公路,后枕小山,四周有松柏、香樟、翠竹环绕,依地势分三阶梯共三进,土砖墙,小青瓦,大小房间共28间,其父母卧室和本人的住房等均作原状陈列。
李维汉故居
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李维汉故居,前临水塘,背靠青山,为三进砖木结构平房,屋与屋之间有天井、回廊相连,房屋错落有致。故居内设有李维汉生平业绩陈列室,通过大量的史实资料,生动地再现了李维汉的人生经历。
田汉故居
田汉文化园内包括田汉故居、田汉艺术中心等11处景点,时光流逝和文化陶冶将清灰绵长的建筑沉淀出了独特的魅力,展示了“文艺巨匠”田汉的辉煌一生。每当国歌响起,田汉的名字也会随之闪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许光达故居
许光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杰出的无产阶级军事家。其故居建于1901年,为典型的清末湖南民居风格。
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代轻型坦克停放在其故居门口,备受瞩目。斯人已逝,铁甲依旧护卫着这位“装甲兵之父”的故居。
陈树湘故居
陈树湘故居是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依旧保持着土砖屋的设计。昔日的小小少年从此地启航,成为了“断肠明志”的红军师长,是福临人心中永远的英雄。
杨立三故居
杨立三故居是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主题陈列主要包括树立信仰、建功立业、鞠躬尽瘁、永远怀念四部分。他是人民军队后勤工作的奠基人,一生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堪称国家和军队的“红色管家人”。
缪伯英故居
缪伯英故居坐落在开慧镇飘峰村一个小山冲内,属于典型的清代江南民居建筑,土木结构,大三进,两天井,现存房屋为二进一天井,内有大小房间12间。在缪伯英故居,不仅可以探寻革命先烈的红色事迹,还能在这里欣赏好风景。
浏阳市
胡耀邦故居
胡耀邦故居为清末湘赣边界典型民居建筑,坐北朝南,由胡耀邦家与胡氏宗亲合住,东西对称,自中轴线以西为胡耀邦家,以东为胡氏宗亲住房。总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共计19间,其中胡耀邦家9间,正厅为合用。东西面宽30.95米,南北进深18.98米。房屋结构为土木结构,悬山顶,盖小青瓦,墙体均为黄土、石灰、河沙配比的三合土夯筑而成。2013年,国务院公布胡耀邦故居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谭嗣同故居
浏阳城区北正南路101号,一座明末清初的古建筑正默默讲述着谭嗣同的故事。 这里是谭嗣同的15-17岁生活的地方。故居坐西南朝东北,砖木结构,二进院布局,东侧有园囿,前栋临街,面阔5间,进深2间,二层硬山顶。中堂与后堂之间有一过亭,歇山顶,封火山墙,盖小青瓦,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基本保存完整。
王震故居
王震故居位于浏阳市北盛镇马战村,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大小房屋共计19间,是开国上将、原国家副主席王震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王首道故居
王首道故居位于湖南省浏阳市张坊镇上洪村蟹形组蟹形大屋,故居为清朝嘉庆年间由尚宏王氏俊朝公从江西万载王发运手中购置而来,至今近三百多年,坐东朝西,中间正屋前后二栋,两边对称横屋伸出。距王首道故居右侧约百米,建有王首道生平事迹陈列室。2011年1月,王首道故居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宋任穷故居
故居位于浏阳市葛家乡乌石龙村,典型的湖南民居风格,建于清末,土木结构,共计大小房舍17间。1909年,宋任穷在此出生,并一直在这里生活、学习,直到1927 年才随部队离开故居。
故居陈列室里,展示着宋任穷在中南海永福堂的模拟办公室,摆设的都是宋任穷使用多年的家具。其中,办公桌上的一个卡其色劳动布包裹的皮箱格外引人注目,为邓小平夫妇所赠。在频繁的工作调动中,这个皮箱始终陪伴着宋任穷,见证了几十年的风云变幻和历史浮沉。
杨勇故居
杨勇故居位于浏阳市文家市镇市场路,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为江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故居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小青瓦,悬山顶,前面五间泥瓦老屋基本保持原貌,后面两间临街门面曾是杨勇父亲所开“杨利生饭铺”的场所,现做了复原陈列,屋前的庭院栽种了一些果树和花木。杨勇父亲杨贵蟾因早年参加丙午年洪江会起义,失败后为逃避官府追捕,于1906年携全家从文家市老屋(即现故居)躲进了偏僻的清江冲里,因妻子刘氏娘家居住于此,便从刘氏宗祠租到了几间破瓦房开了家名叫“清江店”的小饭铺。直到1912年,杨贵蟾一家才重迁回文家市老屋重开“杨利生饭铺”。
新中国成立后,杨勇故居基本保持原貌,老式麻石大门架,左厢房为杨勇儿童、少年时代跟母亲在一起的住房,右厢房则是杨勇二哥的住房。解放后,杨勇母亲就居住在故居,直到1963年病逝。杨勇将军童年生活在故居直至参加革命离开,后于1949年和1960年两次回到家乡,并在故居居住兼接待来访群众。2004年,杨勇故居被公布为浏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志民故居
李志民故居位于湖南省浏阳市高坪镇志民村塘头组,故居始建于清代末年,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共六间房,建筑面积140平方米,为普通民房建筑。整体建筑因年久失修,破坏严重,2002年按原貌重建,2006年7月复原陈列了李志民的卧室、书房等,并陈列李志民生平事迹。
李白故居
李白故居位于浏阳市张坊镇白石村,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坐南朝北,土木结构,覆小青瓦,面阔五间,设前后两栋,两侧有厢房,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外有围墙和槽门,保持完整。2009年,浏阳市文物局复原了故居陈列并制作了李白生平事迹陈列展览,同年对外开放,并公布为浏阳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寻淮州故居
寻淮洲故居位于浏阳市社港镇大洛黄狮塘。建筑建于清末,为砖木结构,青砖基脚,小青瓦,泥粉外墙,石库门保存完好。门前有宽敞屋坪。房屋一字排开,原有七开间,部分已改建,今存四开间,基本保持原貌,内已进行复原陈列。2011年,寻淮洲故居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宁乡市
刘少奇故居
刘少奇同志故居位于宁乡市花明楼镇炭子冲村,为土木结构,坐东朝西,前迎池塘,后依土丘茂竹,是由正屋、外坪内院组成的一组典型的湖南传统四合院式民居。故居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刘少奇的曾祖父刘再洲在这里定居时,仅有三间茅草屋,清同治十年(1871年)刘少奇的祖父刘得云对建筑进行扩建。后又经刘少奇父亲刘寿生,长兄刘墨卿几次扩建和改建,才形成现在的规模。
刘少奇同志故居四周环境优美,内部集生产、生活于一体,是湘中民居的代表建筑,具有较高的民俗艺术价值。同时也为研究清代湘中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刘少奇同志故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人民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地点,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何叔衡故居
何叔衡故居位于湖南长沙宁乡沙田乡长冲村杓子冲,为一所普通农舍。故居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坐东朝西,土木结构,青瓦屋面,有正房、左右厢房共23间,中辟天井,外围建有土砖泥筑院墙。故居前有田园小塘,后有崇山峻岭,一股清泉自后山而下,绕屋而流,景色宜人,门额上端悬挂的廖沫沙题写的“何叔衡烈士故居”横匾更显熠熠生辉。故居在1972年后经多次维修,现复原陈列有何叔衡及其父母的住房、书房等,在匆匆岁月中诉说着革命前辈的沧桑一生。
谢觉哉故居
谢觉哉故居位于宁乡县沙田乡,是一座土砖青瓦木质结构的普通农家房舍。该故居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坐东朝西,为两进,面阔三间,由堂屋、卧室、厨房、杂屋等构成,中辟天井,两侧为厢房。整栋建筑高大通透、古朴典雅,前临农田、后依山坡、松竹环绕、环境幽静。现故居内陈列着谢觉哉生前使用过的清代家具和床等遗物。
打卡线路
天心区(李富春故居)——芙蓉区(程潜公馆)——岳麓区(肖劲光故居)——望城区(郭亮故居、雷锋故居)——长沙县(黄兴故居、徐特立故居、杨开慧故居、李维汉故居、田汉故居、许光达故居、陈树湘故居、杨立三故居、缪伯英故居)——浏阳市(胡耀邦故居、谭嗣同故居、王震故居、王首道故居、杨勇故居、宋任穷故居、李志民故居、李白故居、寻淮州故居)——宁乡市(刘少奇故居、何叔衡故居、谢觉哉故居)
打卡小贴士:除市区的名人故居外,其他故居多位于风景秀美的乡镇地区,可顺道欣赏田园风光,品尝地方风味美食。名人故居数量多,可分批次打卡,从容出发。部分故居瞬时容量有限,请提前查询官方预约参观要求,做好规划。
线路特色:
长沙老街越逛越有味,沉浸式打卡“开放的老长沙博物馆”。从2000多岁的太平街,到民国风味浓厚的潮宗街、白果园,再到满街烟火气的坡子街,长沙老街巷是“开放的老长沙博物馆”,这里有贾谊故居、伍厚德堂、金九活动旧址、天心阁古城墙、火宫殿、程潜公馆等悠久的历史印记,不仅饱含历史韵味,也和当下的时光交织新的精彩。麻石地面、山墙、古树、故居、老公馆……把历史装进你的镜头,或把自己放进历史定格。传统小吃、新派湘菜,不要犹豫,都是你的菜。老字号新文创,统统装进口袋。
潮宗街
“不入潮宗门,不进长沙城。”在长沙,有这样一条街,走进它,就像走进了一座历史记忆的博物馆。这里是长沙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保留着明清以来形成的街巷格局,是老长沙的文脉和传承所在。
如今的潮宗街,有曲径通幽的明清街巷格局,有藏于深巷的“惊艳”美食,有风格多元的时尚潮玩,是一个可以代表长沙年轻人潮流腔调和生活态度的地方,是长沙最具时尚都市感的历史文化街区。400多年的老麻石路,从内到外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历史古迹和新兴商业让这里散发着常逛常新的迷人魅力。
西园北里
如果你想寻找老长沙的记忆,那就来西园北里吧。仅仅560米的一条窄巷子,却串起了左宗棠祠、李觉公馆等7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西园历史陈列馆、金石书画家李立故居等15处人文景点,充满了历史文化底蕴。
两厢翠竹、白墙、黛瓦,中间一条坑洼的麻石路蜿蜒曲折,穿过一栋栋外墙斑驳的瓦房、木屋……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留着时光雕刻的痕迹。漫步西园北里,仿佛一下子回到旧时光。
北正街
北正街,故名思义,长沙古时北城门 (湘春门)正对着的街。以前的时务学堂,郭嵩焘别墅,王闿运湘绮楼以及陈寅恪出生地,都在这条街上。北正街是长沙最古老的商业街之一,是过去北城门区域最繁华的一条街。如今的北正街虽已焕新,漫步麻石地板,窄巷深宅,扑面而来依旧是老长沙气质。
天心阁
不登天心阁,不知古长沙。天心阁位于长沙城南古城垣之上,是以古阁楼和古城墙为主要景点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约始建于400多年前,曾是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的地方,百年间历经战争洗礼,世事变迁,摧毁与重建,潇湘古阁承载了太多历史记忆。自明清时期以来,天心阁就被视为古城长沙的标志,素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之赞誉。
都正街
都正街全长314米,宽5.5米,东临天心阁、西靠蔡锷路、北至人民西路、南到县正街,是位于芙蓉区解放路南侧,背靠天心阁仅留的“老城根儿”,人文历史底蕴深厚。青砖灰瓦、麻石小径,相较于人流如织的太平街、坡子街来说,都正街显得更加沉稳厚重,安逸闲适。穿梭于古巷之中,你能感受到天心阁城墙下的古城韵味和闹中取静的市井气息。
太平街
“千年太平街,一部长沙史。”位于天心区的太平老街,主街虽仅有375米长,却是3000年古城长沙的记忆。
太平街坐落在长沙最为繁华的五一商圈,自战国时期长沙有城池开始,就是古城的核心地带,历经千年没有改变。
一入老街,古戏台、旧门楼,雕刻着光阴的痕迹;老商铺、老字号、名人故居鳞次栉比;香气扑鼻的美食店、创意十足的文创店,让人目不暇接……旧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