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40 距长江源头3,900km,《母亲河》 ©王岩
摄影师王岩出于在国外对中国的“异样”感受和对“母亲河”神话的挑战,开始了长达4年,跨越6211公里的长江拍摄计划。她架着大画幅相机从长江源头顺流而下,按照Google的定位,每100公里拍下照片,照片尽量不掺杂情绪和观点,以描述和观察为主。在看不见长江的情况下,王岩用自己的身体触摸长江,她终于找到了母亲河,也找到了长江源那个洁净的景象。
《母亲河》定位地图
创作计划:
1. 在Google地球上把全长6,211km的长江平均分成62个部分,每部分长100km,并标记这63个坐标点,从源头到结束为:Y1-Y63。
2. 从长江源头的Y1点开始,不计代价地尽量精确定位每个坐标点。不管拍到的是什么,只用大画幅相机拍摄这些坐标点上的景象。
3. 重复这个过程63次,到达每个坐标点并拍照,直到入海口的点Y63。
地理文化影像
—————————
摄影 / 王岩
撰文 / 大卫 · 贝特
大卫 · 贝特:摄影艺术家、作家。现任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摄影研究硕士课程的负责人。他的理论著作包括《超现实主义摄影》(Photographyand Surrealism),并曾在欧洲和北美各地举办过摄影作品展。
Y1 长江源头Y2 距长江源头100kmY3 距长江源头200kmY4 距长江源头300kmY5 距长江源头400kmY6 距长江源头500kmY7 距长江源头600kmY8 距长江源头700kmY9 距长江源头800kmY10 距长江源头900km当我们谈起中国时,往往很轻易地把她定位成一个“转型中的”国家。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此时在中国拍摄静态照片如此重要。在变动年月里,我们非常有必要记录下这些地方是如何存在的,否则最终人们将忘记这些地方曾经的模样。静态的照片会给观者以特定的讯息,它们记录下人类如何在空间中留下印记,及其作为地点的文化暂时性。静态照片的“静态”取其最基本的意思,意即照片是静止的、无法移动的。然而,绝非消极或冷淡,照片是打动人的:它们激发和调动观众。所以当静态照片以特定顺序展示,它们就会激发一个故事或是叙述一段冒险,带领观众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作为隐喻或象征性影像,还有什么能比一段关于从河流的旅程故事更合适的呢?
Y11 距长江源头1,000kmY12 距长江源头1,100km
Y13 距长江源头1,200km
Y14 距长江源头1,300km
Y15 距长江源头1,400km(未能到达)
Y16 距长江源头1,500km(未能到达)
王岩的“母亲河”项目所探索的,正是中国(以及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这条河发源于西藏的高原,历经约6300公里蜿蜒曲折的河道,直至上海和中国东海。这条河流的旅程,不仅标记了中国在地理路径上从此地到彼地的过渡,也跨越了地质的疆域,在文化上记印着此文化影像到彼文化影像的变迁。这是为何题目中所选用的词组——“地理文化影像”,与王岩将地理学和地质学描绘入社会和文化影像框下的作品相互关联,而这种策略已存在于景观摄影的不同传统之中。
Y17 距长江源头1,600km
Y18 距长江源头1,700km
Y19 距长江源头1,800km
Y20 距长江源头1,900km
Y21 距长江源头2,000km
连同抽象的岩层以及土地物质的影像,地质学与地理学通常被当做是一种科学实践。这些影像也常常作为测量的形式生成目录清单,并作为对土地的检测。相比于抽象的数据,摄影影像能为土地的科学概念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