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梅庵梅园八百亩梅林,是庄实传一生的心血。
(文/谢小真 摄影/张力伟)
相传,曾有十位仙女厌倦了天宫的寂寞,向往凡间生活,瞒着玉帝偷偷下凡,在青岛虎山北麓结庵而居,并在房前屋后种了很多梅花。不久,仙女下凡的事被玉帝发现,派了天兵天将前来捉拿,十位仙女留恋世间温情,于是化成十朵梅花,永驻人间。十梅庵,由此得名。
美丽的传说在十梅庵村代代相传,可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人们却从未见过一株梅花。直到26年前,当地农民企业家庄实传大刀阔斧地进行南梅北移,才使得十梅庵八百亩荒山如今能够梅开遍野,成为中国江北第一大梅园。千滴血汗一枝梅,这其中的百般滋味只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最能体会,这个人就是人称“梅痴”的青岛梅园园主庄实传。
“玛丽,坐下!听我和朋友们说说话!”
“我要让十梅庵名副其实”
青岛十梅庵梅花节已经连续办了十九届,每年到了赏花期,76岁的庄实传习惯把家搬到山上,在这里住上一两个月。来到老人家中,老人的爱犬——一只名叫玛丽的比利时马犬兴奋异常。“玛丽,坐下!听我和朋友们说说话!”说罢,老人坐在他的藤条椅上,泡了一壶崂山绿茶,缓缓地点起一根烟。
年轻那会儿,庄实传靠着把力气,拉过板车扛过大包,跟着村民敲山卖石。改革开放后,十梅庵村办起砖厂,庄实传从供销员、会计干起,一直干到厂长,整日带领村民烧砖卖砖,一年能产上亿块。再后来,赚了钱的庄实传又转行建筑业,干起建材化工。
卖建材卖得好好的,庄实传又琢磨:荒山被挖得满目疮痍,这样持续性地破环生态一定不是长久之计。因此,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和村民的不解,将虎山北麓八百亩荒山承包下来。最初,老人听了别人的建议,种了满山的沙棘,可忙活了一年,沙棘一棵都没活下来。“既然十梅庵传说是有梅花的,我为何不让这里名副其实?”
如今已经76岁的老庄每天都要到梅园里看看,这条路他走了二十多年。
老庄痴了,他把钱全“扔”了
1991年春节,庄实传从央视《东方之子》栏目中看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梅花专家陈俊愉教授种植梅花的事迹。第二天,他便订了一张北上的火车票,辗转找到陈教授的家。第一次敲门无人应答,第二天他又去了,但教授家的门仍然没有开。
“第三天,我写了一张纸条,‘我叫庄实传,我们家有一片荒山,我想听陈先生讲授关于梅花种植的事情。’然后把纸条顺着门缝塞了进去。”老人笑着回忆道,“后来我去又往门缝里塞纸条,直到第六天才见到刚从合肥梅花展返京的陈先生。”老人说,陈俊愉教授听后非常感动,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去武汉的中国梅花研究中心找赵守边先生,请赵先生帮他引种种植梅花。
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我国梅花大面积栽培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在气候寒冷的江北地区,梅花的品种、数量都比较少。庄实传和妹妹一面千里奔波,跑遍陕黔湘皖苏等十余省,买回3000余株梅花,一面请教专家,引种栽培适合北方生长的抗寒型花果兼用梅。
缺水,一度是十梅庵种梅花的限制因素。庄实传就带着工人,来不及吃饭就随身带几块干粮,推着翻斗车扛着锄头,修水库、铺山道。干建材钱来得快,庄实传一边经营自己的生意,一边往山上“砸”钱。 “村里人笑我,老庄痴了,人家赚钱买房买地,他倒好,全‘扔’了!这几千棵梅花,吃不得、砍不得,要过几百年才能赚钱啊?”
赏花期游人如织,他们不知道每一株梅花都倾注了老人的心血。
荒山秃岭终成江北第一大梅园
1999年,庄实传用自己的血汗经营起的梅园已初具规模,这一年梅园举办了第六届中国梅花蜡梅展览会和首届青岛梅花节,自此阳春三月去十梅庵赏梅开始变得家喻户晓。每年到了赏花期,漫山遍野的梅花如烟如霞,绽蕾盛放,暗香涌动。据庄老讲,梅园现有梅花两万余株,品种两百多个,这其中就有不少名贵珍稀树种,也是在1999年,梅园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梅花之乡”。
“陈俊愉先生曾经在崂山太清宫发现了一株珍贵的梅花,”老人回忆,“它叫银边飞朱砂,是一个濒危稀有物种。陈先生想得到一个梅枝进行培育,太清宫的道长却怎么说也不给。”后来,庄实传找了不少人,想尽办法得到两块梅枝,共六个芽,在陈先生的指导下将六个芽分成三份,分别种在青岛、武汉和北京。
老人说:“结果只有青岛的两个芽嫁接培育成功,而崂山那株银边飞朱砂在我们培育成功后,第三年就枯死了。”
采访时,对待梅花的种类,庄老总是讳莫如深。“到底有多少品种,我是一个字都不会和你说的,这是机密。”老人解释道,他种梅花二十多年,山上来过不少不怀好意的“采花大盗”。“有中国人还有日本人、韩国人,最多的一天我们没收了十把剪枝刀。我恨得真想揍他们,可我也不能真的动手啊!”
“含苞待放的最美,像姑娘。”老人说。
“我能留下的,只剩这片梅林”
2001年春,庄实传参加了在无锡举行的中国梅花节,与来自日本静冈市丸子梅园园主相聊甚欢,对方邀请他免费到日本参观考察,临别前还将日本独有梅花品种赠予他。“最后,那位园主向我要我们中国的梅花品种,我坚决地拒绝了。虽然我们之间因梅花结缘,这份友谊很珍贵,但中国的梅花,我不能给他!”
“十梅庵里原十梅,百年已失今成林。千滴血汗一枝梅,万代香风醉后人。”梅园里的石刻就是老人26年种梅的心路写照。如今梅园已实行公司化经营,庄实传任梅园董事长,“30元的门票已多年未变,现在人工、农药、肥料什么都在涨,梅园里的一举一动都在亏损。这八百亩山林我还有48年的承包权,投在梅花上的钱,这辈子我是赚不回来的。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会一直种下去,不留金也不留银,能给国家和子孙留下的,只剩这片梅林。”
老人仔细检查这棵绿萼的长势。
“梅痴”庄实传和他的八百亩梅园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梅花专家陈俊愉教授题字的“青岛梅园”
老人说,看到游客把花苞折掉在地上,他很心疼。
每年老人都要在山里的家住一两个月,守着他的梅园。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