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它以独特的造型、宏大的规模、奇巧的结构,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她以其独特的聚居方式、合理的布局及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选址理念,堪称为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瑰宝。福建土楼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栏杆式”、云南“一颗印”,并称为汉族五大传统住宅样式。土楼也是福建最著名的特色之一。福建土楼主要集中在闽西南山区,这里地势险峻,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之处。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传统家族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以其高大、厚重、雄伟、粗犷的建筑风格和端庄完美的造型艺术,体现了客家的山乡文化神韵。福建土楼现存 3万多座,主要集中在龙岩永安县、漳州华安县、南靖县。其中永定土楼以量大而著名,华安土楼以形大而闻名,南靖土楼以特色为标志(四菜一汤)。
二宜楼正是福建土楼中的佼佼者,二宜楼位于福建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有着“圆楼之王”、“民居瑰宝”、“神州第一楼”之美称。它建于清乾隆五年至三十四年(公元1740至1770年),楼主蒋仕熊与儿孙三代人历时30年才建成,距今已有 250年的历史。它以“宜家宜室”、“宜山宜水”、“宜内宜外”、“宜兄宜弟”、“宜子宜孙”、“宜文宜武”的寓意取名“二宜楼”。
二宜楼的选址经过缜密的考量,依山傍水,楼后山峰层峦叠嶂,山丘绵延逶迤,楼前地势平缓开阔,两条清澈的小溪交汇于楼前,向西南流去,小桥、楼阁、翠竹、村舍点缀其间,青山绿水风光秀丽与圆楼黄墙黑瓦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实实在在是个“宜山宜水”的好地方。
二宜楼平面直径为73.4米,外环楼高四层,通高18米。内环为一层,它均匀、平等地分成12个单元,除门、厅、梯道外共有房间 192间。其空间结构相当合理,内环平屋为“透天厝”,设厨房、餐室与客厅,它兼有内通廊式和单元式两种圆楼的优点。整座大楼抗风抗震,冬暖夏凉,公私兼顾,安稳舒适,确实是“宜家宜室”的民居建筑。
楼内民居门内是自家天地,户外是家庭世界,大楼中心是公共场所的大内院,占地600平方米,有两口水井,分名为“阴泉”和“阳泉”,组成太极图形。院内竖立着许多 2米多高的石柱,可晾晒衣服和农作物。大楼外是绿色的田园村庄,家族成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是个“宜内宜外”好居处。
二宜楼在建筑格局上的“一统世界无贵贱,平分空间无大小”。各单元之间都有土墙分隔,自立门户,防火隔音,这非常有利于家族内部团结,发挥其凝聚力、制约力功能,因此说它“宜兄宜弟”、“宜子宜孙”确也十分贴切。
二宜楼外环楼通高18米,一至三层不开窗,四层只开小窗洞,四周布有枪眼,台基用块石和花岗岩条石砌成,露出地面的部分约 2米多高,台基上夯筑生土墙,厚达 2.5米。圆拱形大门用花岗岩条石砌筑,设两重门板,内层铆上铁板,门后有双闩,门顶有泄水漏沙装置,可防火攻。四层楼上在泥墙与板壁之间有全楼贯通的“隐通廊”,还有小门与各户相通。楼内每个单元地段内各筑一个弯曲隐蔽的传声洞。在总体设计上十分科学,说它是“宜文宜武”一点也不夸张。
二宜楼不仅有着最具特色的福建土楼建筑,而且其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楼内有数百幅彩绘壁画、几百件木雕、楹联,这在福建众多土楼中是独有的,在中国古民居中也亦属罕见,堪称民间艺术珍品。甚至在一些单元的墙上、天花板上还绘有西洋钟、西洋画,及上世纪30年代西方的一些报刊,说明早期的客家已有了海外交流的实践,二宜楼也作为当年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