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农发〔2021〕129号
各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村委,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万盛经开区农林局,机关有关处室:
现将《重庆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12月14日
重庆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十四五”规划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12月
目 录
第一章 现状基础与发展形势
第一节 发展现状
第二节 问题及挑战
第三节 面临机遇
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空间布局
第四章 重点任务
第一节 注重品质提升,优化产品体系
第二节 完善设施配套,提升硬件水平
第三节 规范管理服务,提升服务水平
第四节 健全信息体系,发展智慧旅游
第五节 健全安全体系,促进安全生产
第六节 培育多元主体,激活主体活力
第七节 强化组合营销,做强旅游品牌
第八节 加强区域协同,推动一体发展
第五章 经济增长点培育
第一节 民宿经济
第二节 生态康养经济
第三节 后备箱经济
第四节 线上经济
第五节 小农户创意经济
第六节 都市微农业经济
第七节 乡村夜经济
第六章 重点工程项目
第一节 精品工程
第二节 重点项目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保障
第二节 提升融资能力
第三节 加大用地保障
第四节 强化人才支撑
第五节 加强政策支持
附件:《重庆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十四五”规划》环境影响说明
第一章 现状基础与发展形势
第一节 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关于“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的决策部署,以打造精品线路、建设各具特色地标项目、培育多元素地域产品为抓手,推动全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全域全季发展,在资源开发和业态丰富、要素融合和整链打造、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品牌培育和产业升级、设施配套和服务改善、规范管理和品牌推广上实现新突破,乡村休闲旅游业整体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规模不断壮大。“十三五”期间,全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成为引领全市乡村产业振兴的主力军。2020年,全市培育休闲农业主体22407个,休闲农业从业人数64.01万人,全年实现乡村休闲旅游业经营收入658亿元、接待游客2.11亿人次、游客人均消费水平312元,较2016年乡村休闲旅游业经营收入349亿元、接待游客1.52亿人次、游客人均消费水平230元分别增长了88.5 %、38.8%、35.8%,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7.2%、8.5%、8.0%。
业态更加丰富。乡村休闲旅游业业态不断创新,从传统摘农家果、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拓展到卖产品、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卖教育、卖乡愁、卖健康。依托果园、菜园、茶园、花海、橘海等形成了观光采摘体验游,依托农业基地、农业科技等发展了研学旅行游,依托民族村居、闲置农房等培育了特色民宿、休闲农庄、乡村酒店旅游业态,挖掘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形成了文化旅游业态,依托高山、湖泊、温泉、森林、中药材等形成了康养旅游业态。
图1 2016-2020年重庆市乡村休闲旅游业经营收入、接待游客、人均消费水平变化趋势
品质不断提升。全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品质不断提升。注重丰富文化内涵,进行文化元素提炼、多元文化融入、文化创意开发,不断提升乡村休闲文化品味。注重融合发展,跨界配置乡村休闲旅游与文化教育、健康养生、信息技术等产业要素,不断丰富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品类。注重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健全标准体系、完善配套设施、规范管理服务,不断提升乡村休闲旅游业服务质量。
分层示范突出。通过开展“精品路线+地标项目+地域产品+示范单位”分层示范,突出示范引领。全力打造精品路线,结合区县文旅双晒,推出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132条,建设地标项目268个,培育地域产品441个。积极开展示范创建,在全国层面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2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美丽田园48个,在市级层面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39个、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社区)338个、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村点506个。
品牌效应彰显。大力培育乡村休闲旅游业品牌,通过采取“线上+线下”组合宣传推介,形成了“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等系列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品牌,春季“橘香江岸”、夏季“武陵风情”、秋季“乡悦金秋”、冬季“冬趣年节”四季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品牌,以及“春季踏青赏花”“夏季避暑纳凉”“秋季采摘体验”“冬季民俗年节”四大主题“巴渝醉美乡村”精品线路品牌。“十三五”期间,全市乡村休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9.4亿人次,充分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乡村休闲旅游需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扶贫成效显著。以14个扶贫工作重点县及18个深度贫困乡镇为重点,全力推进乡村休闲旅游扶贫。通过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扶贫产业,促进了贫困地区建设观光休闲农业基地、开发加工伴手礼,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了贫困地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十三五”期末,全市从事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为11万人,通过从事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农村脱贫人数达7.86万人。
第二节 问题及挑战
“十三五”期间,全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十四五”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未来全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及挑战亟待破解。
建设用地难与投资融资难的双重制约。目前,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的用地政策、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短板。全市大部分乡村休闲旅游示范点和乡村休闲旅游重点项目由于受到“大棚房”整治政策、建设用地政策的影响和有限资金的制约,推进比较缓慢。部分经营主体在此冲击下观望态度较重,再投入发展动力不足,前景不明朗。
投资成本高与盈利能力低的双重挤压。近年来,全市大力培育“巴渝人家”“山水田园”休闲农业品牌,形成了中国最美的潼南油菜花海、忠县“三峡橘乡”、南川十二金钗大观园等知名品牌。但总体来讲,在全国知名的乡村休闲旅游品牌较少,影响力还有差距,吸引力也比较缺乏,现有品牌的真实价值体现不足,放大溢出效应不足。导致乡村休闲旅游部分项目盈利能力有限,与乡村休闲旅游项目高成本投资开发不相匹配。
克服疫情影响与抓住国际消费回流的双重挑战。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市民外出游玩惧疫情、不外出的心理较重,研学机构、旅行社组织休闲活动受限,市场全面激活有难度。同时,在国际疫情蔓延下,国际旅游受阻,相当多的国际高端旅游度假休闲消费开始回流,如何抓住这个窗口期加快促进全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升级换代,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