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教授唯一感受到教师的校园卡比学生的校园卡优越的是在图书馆借书,本科生普通外借图书的借期是30天,教师和研究生是60天,但2015年3月23日厦大图书馆公告调整借阅规则:“本科生普通外借图书的借期由30天调整为60天,满50天后可续借一次30天,与教师和研究生一致。”这彻底击碎了邹教授对教师校园卡仅存的优越感。
每一次到食堂刷卡,看到刷出来的数字都比标价要高,心里都会跳一下,但暗暗地还是会竖起大拇指——一个敢于公开对学生比对教师还要好的学校,真应该为她点赞!得屌丝者得天下。全中国高校没学生,厦大都会有学生!
三、极致,超出客户(学生)的预期
本科生4人一间房,硕士生2人一间,博士生1人一间。厦大在全国高校最早给学生安装空调,到现在差不多已到更新期,目前在全部更换新空调,只要有条件的宿舍,一律安装淋浴热水器,宿舍楼有洗衣机。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学生宿舍都是海景房。有些助教哭了,他们租的房子,还不如学生。
翔安校区五星级图书馆,今年开始向学生免费出借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同样五星级的还有太阳能恒温游泳池。高大上啊!
厦大新闻传播学院大堂有一架钢琴,起初以为是新闻学院独家,后来才知道,厦大在很多公共空间,都放了钢琴。方便学生们随时可以弹一曲。许多不是音乐课的教室,也放置钢琴,甚至是三角钢琴,我上通识课所在的教室,上课前,就可以让同学即兴弹一曲,然后老师再来讲哲学、文学或者经济学。
厦大追求极致是有传统的。“止于至善”的校训,翻译过来,就是追求极致。厦门大学1921年建校,1922年7月,在福州、上海等七地同时招生,仅录取新生152名。可是你看厦大的历史建筑布局,就可以感受到陈嘉庚当时的气魄,陈嘉庚对厦门大学的校园蓝图和远景规模,是这样设想的:“面积数千亩校园,可容纳自全国各省和东南亚各地的学生数万人,而操场越大越好,本校或本省开运动会时,可容纳十数万观众。”
每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我就对嘉庚先生的崇拜如滔滔江水。嘉庚先生,你怎么知道70年后,中国高校都要扩招,校园会不够用?
无独有偶,1950年代初,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捐建厦门大学南大礼堂,设计座位可容纳5000人,成为当时全中国最大的单体礼堂,那个时候,人民大会堂还没有建呀!要知道当时厦大学生一年才招700多人,光前先生,你怎么也知道,40年后,中国高校都要扩招呢?
有人会说,看来厦大是是土豪呀,有钱就任性,难怪有人批你们是贵族办学。其实,做到极致,并不是厦大特别有钱,厦大也没有多收学生一分钱学费,重要的不是钱多钱少,而是怎样分配手中的钱。调进厦大,我就听到不少教师抱怨,厦大教师的待遇不太好。朱崇实校长在欢迎新教师入职时也说:“我知道我对教师的欠账很多,所以每一次测评,学生满意度越来越好,教师满意度却逐年下降。因为钱有限,要把钱先花在学生上,花在教学上,花在基础设施上,请老师们理解。”朱校长欠老师的,他懂!哈哈!
四、需求(刚需)——为学生服务学生想什么,就是刚需。
厦大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这是刚性要求,否则,博士生再多、学问做再好,科研成果再优秀,考核还是不及格。厦大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现象:本科生大学四年,见不到教授,只有助教讲师上本科生课。厦大给每一个本科生都配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为此有一小笔钱补贴,可以喝咖啡,但这是老师请同学喝咖啡的钱,不能挪用。
厦大让有条件的每一个学院,都设咖啡屋或者茶室,除了老师可以在这里进行学术交流,最重要的是,可以有空间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喝咖啡教学相长。所有的安排,都一个目的,不能让学生见不到老师,见不到教授!学生不仅要见到教授,还要见到校长。厦大每一个月要安排校长和学生代表共进早餐,在全校范围内邀约20名本科生,挑选学生的方法不是辅导员、团委书记推荐,而是网络报名进行抽签。
最近的一次校长和学生共进早餐,有一个校园新铺石板路的争议。下面是关于这个故事的报道:“要求匿名的报料学生说,昨天他们到达集合地点后,朱崇实也骑着他那辆28寸自行车到了。随后,他邀请学生在早餐会之前和他一起骑行石板路。学生们说, 骑车的老师不止校长,还有学生处、团委的负责人。
这一特殊的骑行队伍骑了厦大的三段石板路,从学生们抱怨最多的芙蓉路开始,接着到群贤路,最后还到厦大年代比较久远的石板路——国光路逛了一圈。
随后在例行的早餐会上,朱崇实开门见山,直奔石板路话题而去。朱崇实说,他收到学生写的邮件抱怨说,学校新修的石板路颠得自行车快散架了,有的则说,骑完芙蓉路,放在自行车篮子的快餐,全被颠出快餐盒外。
在骑行后,朱崇实问学生:是不是颠到已经无法忍受的地步?难道那三五百米的距离,就让人这样无法忍受?
有学生写信说:以后迟到就不要怪我哦!但朱崇实明确回复:不要把迟到怪罪到石板路上!
朱崇实意味深长地说,学校对于学生永远是最宽容的,但是,如果把宽容当成任性,当你到社会上,还是一味任性,不理智的话,可能会吃亏,甚至摔得鼻青脸肿……
但新闻报道好多天后,我看到有工人在石板路上把凸出的石块凿平。
教育学生不能为迟到找借口,但不平的路,还是要整平。
五、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爱学生的传统对学生好,没有理由,只有细节。
经济学院的教授,回忆当时考研究生的时候,他们的老师送货上门,轮流到学生宿舍的走廊,搬一个板凳,坐在那里方便学生随时提问,一时没有学生提问,就自己看书。“这样的风景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陷入回忆的教授,泪光闪动。
厦大1964级学生王泉生回忆,他当时参加学生会俱乐部工作,国庆活动要经费,听说凡是钱都要校长批,就和同学去找了王校长,“学生活动要钱怎么可以直接找校长?”秘书挡住了他们,王校长闻声出来,和善地问明缘由后对秘书说:“他们是学生,不懂手续。不要从财务那边开支了,就从我的钱里面拿吧。”让秘书当场就把钱给了学生。
爱学生,还要注意细节和方式。比如说免费米饭,就有人提出,只有真正穷的学生才在乎米饭免费,他们的比例并不太高,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给全体学生的米饭免费呢,从经济学的角度,完全可以专门设一个免费米饭的窗口,让贫困学生凭证打饭呀!但校方的考虑是:这样做虽然省下了钱,但会让贫困学生难为情的。当大家都刷卡免费米饭,贫困学生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爱学生,还要尊重学生。
厦大这一传统,来源于陈嘉庚先生。在陈嘉庚最困难的时期,借不到钱来维持厦大开支,陈嘉庚把留给儿子的大楼卖掉。这就是著名的“宁肯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的故事。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被广为引用的话,我不太认同,我坚持认为“教育之道,学生为本”。有多少没有大师的大学,培养出大师级的栋梁之才呢!所以,我愿意改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亦非谓有大师之谓也,乃有大学生之谓也。”大学之大,大在学生,只有学生大了,才能成就大学之大。
在大学,学生最大,一切学校资源应该向学生倾斜;一切工作重心,应该围绕学生展开;一切教育目标,应该服务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拷问一所大学是否有良心,不是看它如何对待权贵,也不是看它如何对待富豪,甚至不是看它如何对待大师,而是看它如何对待自己的学生。
厦大,不一定是最好的大学,但一定最有良心的学校。
六、粉丝经济:厦大校友,全中国最爱母校的
厚待自己的学生,就是厚待自己的未来。在厦大,大学生将受到双重教育,除了专业知识,还有陈嘉庚精神的感召。每一个受到过陈嘉庚“倾资兴学、厚待学生”洗礼的厦大学子,走出这个校门,都会许下这个心愿,如果将来学有所成,一定要用各种方式回报母校。
在厦大,到处可以看到乡亲、校友捐赠的建筑物。每一年的校庆,都有校友捐赠。过去捐赠比较多的是海外老华侨,现在高考恢复后的校友,成为捐赠的主力军。在厦大毕业的学生,他如果想做慈善捐款,第一个想捐赠的大学一定是厦门大学。
厦大校友对母校的爱可以在网络上看得见,厦大即便有负面新闻,厦大校友一定力挺厦大。不是他们不明是非,而是他们一定会表明他们爱厦大。在网络上,经常看到有某些学校的学生骂自己的大学,这在厦大校友圈几乎看不见。他们会批评厦大的某人某事,但却舍不得说母校一句坏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