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正如“欲戴王冠,必受其重”,这一切的背后,是勇于承受时光的淬炼,是勇于承受成长中痛苦、压力、折磨、蜕变,是勇于承受化茧成蝶的阵痛,也是家族责任与使命使然……
“确实,经常有被拔苗助长的感觉”,她笑着感言。暮春三月,春光正好,面对《海西商界》,这位美丽女掌门,讲述了自己相伴中华城共成长、蝶变的十年足迹与心迹。
“黑马”记忆
名闻遐迩的“海上花园”鼓浪屿,其一水之隔的对面,是跻身“中华十大名街”的中山路,这里是厦门百年文脉、商脉繁华之所在。
如今,坐落在中山路商圈最核心商业片区的大型商业项目,就是“中华城”,厦门乃至海西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旧城商业改造项目。
现在,这里已是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观光于一体的大型都市生活中心,也是厦门著名的“一站式购物休闲”生活体验场。而其执掌者,是个85后,一个喜欢自我定位为“企业二代”的女子。
她就是李莉。与中华城相伴成长约十年后,她与这个家族事业,俨然已浑然一体。
这一切,始于其父所创的融坤集团那一年那一次的土地竞拍——对李莉来说,时至今日,这次竞拍还深深烙印在脑海心间的,是两个字眼:“黑马”。
这是当年厦门本土媒体对其父所创融坤集团的“称呼”,因它出人意料竞得了厦门最著名的旧城改造纯商业地块——“厦门市中华片区2004G09地块”:2004年12月13日,该地块竞拍时,融坤集团力敌群雄,以4.95亿元成功摘取,以“黑马”姿态一鸣惊人、声名鹊起。
那时,李莉正处高三上半学期,学业正紧。数个月后就要高考了,和同学们一样,她也处于冲刺中。因此,如果得主不是自家企业,她更可能是无暇旁顾象牙塔外之事,即便那次土拍在厦门沸沸扬扬、众所瞩目。
此后数年间,“中华城地块”处于施工建设状态,而李莉则考入了厦门大学,就读于经济系。
但当时的她完全没有料想到,日后自己的时光,会与这幅地块、这个商业项目紧密相连,成为她人生中不可抹却的足迹和印记;她更想不到,日后于其之上开发起来的“中华城”,会让自己承受那么多、那么重,也会让自己成长得那么快……
“一直到大学,都处在象牙塔里”,李莉说,家里一直给与她的是呵护:家境随着父亲事业发展而蒸蒸日上,她拥有相对优渥的条件,整个学生生涯,总体上是单纯快乐、无忧无虑的。
但那段时间,也有成长的“烦恼”。父亲非常希望她在课余之外,能参与到公司的日常,但对当时的她来说,真的觉得这是学业之外“额外的负担”。
“所以,当时的我,是能躲避就尽量躲避”,李莉说,直到多年后,她才明白,这一切是因为父亲的为之计深和用心良苦。
父命难违
2009年7月,李莉大学毕业了。
毕业前夕,李莉面临着几种选择:或是出国继续深造,或先到一家成熟企业历练一两年,又或是是直接回到家族企业。
父亲经过深思熟虑,希望她直接回到自家企业工作,用意也不言而喻:希望她尽快成长起来,尽早承担起家族事业的经营。
“当时,真的非常迷茫和不自信”,李莉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否能承载和达到父亲的期待,但父亲坚信,回到自家企业,从一开始就融入到中华城项目中去,是最实际的、更能快速学习、成长、成熟起来的方式。
父亲的决定,就是最终的决定。李莉说,早年间,父亲从福清一个贫困山村走出,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和打拼,最终在厦门建筑行业、房地产业,闯荡出一片天地,“父亲就是家里的权威”,作为乖乖女、家中长女,她也只得“父命难违”。
“我的成长,伴随着父亲的创业、经营、发展过程”,她还表示,从幼儿园起就颇有记忆,因此,关于父亲创业前后的许多事,她虽没参与但从小耳濡目染,很早就感受到父亲白手起家的坚韧与毅力精神,也一直深受父亲奋斗、创业事迹的激励:在她心中,出身贫寒之家的父亲,虽然个子不高,但形象高大伟岸,因为他一直为不断改善家庭条件而不懈奋斗,能吃苦、肯吃苦,还勇于尝试、勇于拼搏……
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是“父命难违”的另一原因。李莉还有两个弟弟,父亲针对子女三人的性格、兴趣及特长,相应规划了三份事业区块,希望让其各自传承,并认为长女更为适合商场运营。比如,商场运营、管理,需要打理和应对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女儿细腻和柔婉,以及较强的抗压性,可以与其相适;又比如,女儿的敏感力和感受力更强,这在商场业态的布局、品牌的引进上至关重要……
就这样,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李莉,一踏入社会,角色定位就已清晰了然:“中华城”未来掌舵者——而从大学毕业起,她也真正开始与中华城切身与共,一晃至今近十年。
在这十年间,她全程参与了中华城的施工建设、招商运营、业态调整、营销推广等全程,也在承压、历练、成长、蝶变中,饱尝了五味俱全的人生况味……
十年蝶变
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华城的李莉,从基层员工做起,起初是一名招商专员。一年多后,父亲就让她出任融坤集团执行董事,并直接兼任中华城总经理,主责中华城项目的内部管理、招商洽谈。
虽然有父亲在背后大力撑持,但当时李莉觉得,这项任命,在职位与头衔之外,更是责任与压力:“这意味着,很多时候避无可避,无法像以前那样,一边旁观跟着学习,得自己直接出面、直接面对”,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她惶恐忧惧于不能胜任。
“最初,心里是很抗拒的”,她直言,那时自己性格偏内向,而且年龄、经验、阅历、见识等,还完全无法匹配工作能力要求,更不能承担起这么大的责任。
“那时,还很在意别人的目光、评说”,比如,在意公司内外的人议论她身在高位,不过因为是企业是自家开的,做得再好,人们都认为主要是有个好爸。
但更重要的是,她害怕自己会犯下致命错误,让家族企业面临“不可承受之重”。
“经常性失眠和持续性焦虑,是那几年生活的常态”,她坦言,自己虽然物质生活无忧,但也背负着远比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