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二猪 科普中国
7 月 28 日,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晋江沿海登陆,沿途带来不少破坏,也带来一些少见的景象,比如冲上微博热搜的“台风杜苏芮给漳州市民吹来遍地生蚝”。
图源:新浪微博
从新闻中可以看到,不少市民拿着袋子、小桶、网兜等工具来装生蚝。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生蚝都是从哪儿来的?到底能不能捡回家?能不能吃?
被台风吹到海滩的生蚝
到底从何而来?
“生蚝”又叫牡蛎,很多朋友都应该尝过它的味道。蒜蓉粉丝生蚝、烤生蚝、蚵仔煎的主角都是它。
在我国常见的牡蛎有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近江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密鳞牡蛎(Ostrea denselamellosa)等,具有较大经济价值和养殖价值。
其中,长牡蛎是市场上最常见到的。这些年你吃的各种生蚝,不管个头大小烹饪方法,基本上都是它。这次被台风带到海滩上的,大概率也是它。
被台风带到漳州海滩的生蚝,图源:沸点视频
牡蛎属于双壳类软体动物,和我们平时吃的蛤蜊是亲戚,但是它和我们常吃的蛤蜊又不太一样。
平常的蛤蜊壳一般是接近椭圆形,光溜溜的,会钻沙子,打开以后有一块很大的形似斧子的肉。而牡蛎的壳是疙疙瘩瘩的,打开之后也找不到那个斧足。
这是因为牡蛎过着固着生活,它们在小的时候在海洋中过着浮游的生活,当遇到合适的“地基”,比如河口或海岸潮间带的礁石,就会落在上边,随后会分泌一种液体,就像我们平时粘东西用的“502 胶水”一样牢固地把自己“粘在”礁石上,这辈子也不会再挪窝了。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随着牡蛎的成长,它的钙质外壳也会随着周遭环境而变化,一般会变得一块大、一块小,壳的表面也会生长出不规则的皱褶几乎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曾经我在赶海的时候就见到过野生的牡蛎,密密麻麻的一大片。而且每一个都几乎成为了礁石的一部分,除非使用工具进行破坏性的操作,否则很难把它从岩石上分离开来。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那么,问题来了,台风是怎么把牡蛎给弄到岸上来的?
我个人的猜测,这些牡蛎应该不是野生的,而是附近养殖场的养殖牡蛎。原因很简单,除非台风把礁石一起刮过来,否则能把固着在其上的牡蛎刮走,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我去过的牡蛎人工养殖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海上搭一个架子,然后将附着了牡蛎幼体的绳子一头放入海水中,一头固定在架子上。另一种是直接将附着牡蛎幼体的木桩固定在海底。
这两种方式都是通过将固着物放入含有牡蛎浮游幼体的水中,让其固着其上。之后牡蛎会微微将壳打开,露出一个小缝,再通过震动鳃片上的纤毛让海水产生流动,这时体外的海水会流入体内,通过腮上的纤毛将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硅藻等有机微粒过滤出来,作为自己的食物。
等牡蛎长大了,就可以将它们从绳子或木桩上收下来,当然比从石头上撬可是方便多了。
左右滑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