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某旅游网站发布的《2017职场人旅游消费白皮书》显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近七成职场人首选旅游作为减轻压力的方式,另有12%的人会观看演唱会,还有10%的人会选择看电影等方式放松。
职场有压力,解压需谨慎。虽然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但是,也有很多职场人表示,旅游虽好,却不能贪玩。一场尽情尽兴的旅游下来,身体乏累,情绪倦怠,难以适应返回职场的节奏。职场解压,什么才是对的呢?
解压虽好,却不能任性
《白皮书》显示,目前,职场“千禧一代”已经成为旅游减压的主力。事实上,随着80、90后在职场中占比的增长,当下职场人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1992年出生的金融界白领小郭看来,工作之余就应该“尽情嗨”。“连续工作了十几天,每天都要面对老板处理工作,生怕出错,必须谨小慎微,好不容易过周末,必须要到酒吧里不醉不休,玩到痛快。”小郭说,从国外求学回来后,他就学到了西方人“workhard,playhard”的精神,“狠狠地玩是为了犒赏自己用功工作的辛苦”。趁着完成了工作任务,手头没事的时候,小郭特地请了一天假期。“为了给周末的宿醉后留一天的休息时间。”小郭说,唱歌、跳舞、喝酒连轴转之后,难免体力不支,头晕目眩,留出一天的过渡期,正是他跳跃于工作和疯玩之间的调整方法。
“这样疯玩虽然过瘾,可毕竟不是长久之法,总不能人到中年,还总往酒吧里跑吧。”与小郭相比,他的朋友小林就钟情于各种旅游,为了错开假期高峰,她计划了一次“小清新的日本特别之旅”,“去京都看寺庙,去奈良喂小鹿”。
不过,“特别之旅”也有“难言之隐”。“除了要提前和朋友协调时间以外,还要做各种攻略务求与众不同,然后,为了能在朋友圈里发出让大家点赞的靓照,还要求着朋友为我设计造型拍照,还要P图,加滤镜……”
“我是不是被朋友圈绑架了?”小林说每次她旅游回国后,都不禁问自己这个问题。“玩的时候累,回来更累”,小林的心声或许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说不出的秘密”。
适度压力并非坏事
不同代际的职场人对于缓解职场压力,也有不同的看法和体会。在一家日企工作的资深HR李慧昆看来,缓解压力是一种生活态度,不过,选择方式却应好好斟酌。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职场生活,他们的抗压能力和解压方式都与上一代人有所不同。例如,他们常常会寻求一种刺激的、另类的方式标榜自己的个性,或者,随着社交软件一代成为职场主力,很多人会产生攀比心,把生活中一些日常活动当做网络谈资,这其实违背了解压是为了给职场充电的目的。”李慧昆说,解压虽好,但如果选择一些比较任性的方式满足自己贪玩的心理,或许会因此而影响了职场上的正常发挥。
“在我们这种科技初创企业,高管频繁调动是常态,有时候为了工作付出了很多努力,但随着换帅,马上就要放弃之前的探索,调整新的工作方向,这经常让同事们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杜小姐说,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同事会睡不好觉、吃不下饭,长此以往,影响了工作状态,还面临着被裁员的风险。
但是,杜小姐从小学习舞蹈,业余时间一直保持着练习民族舞的习惯。她说,下班以后,保持适度的舞蹈训练时间,既扩大了朋友圈,有氧运动之后,还可以吃得好睡得香,培养了艺术气质,又陶冶了情操。“重要的是,通过我的兴趣爱好,我的心胸也更开阔了。你的天地广阔了,自然不会有太大压力。”
要学会放自己一马
“减压最好的办法,是尽人事听天命,这样心态平和放松自然,反而能把这个工作做好,做好了领导还表扬你,你越想着可别万无一失啊,就越容易出错。”对于工作上求全、求好和完美主义的倾向,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杨凤池认为,如果没有平常心,不能原谅自己的错误,就会很容易给予自己过大的压力,出现挫折感,导致心理障碍。
“我接待那些困惑的来访者,几乎每个人坐下来跟我谈话之前,都说很痛苦,也都会问我:你能解决什么?”杨凤池表示,用完全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再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苦恼。起码可以让来访者大幅减少负面情绪。面对压力过大、情绪性问题,及时应对,正确处理其实是缓解身心压力的科学方法,因此,认识到心理咨询师的重要性,也是职场人士缓解过高压力的一种理性的方式。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