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旅游业的发展比作大型考试,哈尔滨领到的大概是最难的试卷之一。如何化极寒为极美,变“冷资源”为“热经济”?哈尔滨在这个冬天交出了一份答卷,它通过释放善意,通过服务的提升,通过目的地城市与游客之间关系的转型,获得了很好的口碑效应
□《法治周末》记者 戴蕾蕾
□发自哈尔滨
哈尔滨火了。
蔡胜是哈尔滨的一名导游,在哈尔滨生活了40多年,今年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火爆程度,是他从业二十多年第一次碰到。他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等了那么多年,终于轮到哈尔滨了。”
冰雪大世界、圣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东北虎林园、松花江……这些原本就是哈尔滨老牌旅游景点,但在网络短视频的加持和游客们的追捧下,这些“老”景点成为这个冬季的新“顶流”。
3天游客量达到304.79万人次,旅游收入59.14亿元,这是哈尔滨旅游这个元旦假期的“成绩单”,也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
数据显示,2024年元旦假期,海南全省接待游客171.71万人次,新疆接待166.49万人次,宁夏接待75.52万人次,青海接待43.3万人次,哈尔滨分别是它们的1.7倍多、1.8倍多、4倍多和7倍多。
哈尔滨成为2024年旅游城市中的第一个“顶流”网红城市。
“怕亏待了‘南方小土豆’”
蔡胜的印象里,哈尔滨的爆火是从去年12月中下旬开始的,一夜之间,中央大街游客突然多了起来。
1月5日傍晚,《法治周末》记者在中央大街上看到,大街上人头攒动,很多人穿着白色或者浅色羽绒服,带着毛茸茸的帽子,帽子上装饰着诸如兔子、狐狸、熊耳朵形状的耳朵。
蔡胜表示,分辨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主要看的是羽绒服颜色,“哈尔滨人不怎么穿白色羽绒服或者浅色羽绒服,冬天那么冷,浅色羽绒服穿一冬天肯定脏”。
在网络小视频中,游客不管是来自福建、广东、四川,还是来自北京、山东、陕西,都被昵称为“南方小土豆”“南方小金豆”,哈尔滨旅游的热搜也因此频频霸榜。
蔡胜解释说:“‘南方小土豆’不是贬义的。我们东北人不管个子矮的人叫‘土豆’,这是我们对外地游客的爱称,显得更亲切一些。”
为了招待五湖四海的游客,哈尔滨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拿了出来,生怕亏待了“小土豆”们。交响音乐会搬进了商场,圣索菲亚教堂门前升起人造月亮,骏马长起翅膀,松花江上热气球上场,饭店里冻梨摆盘,免费提供糖水、甜豆腐脑,冰雪大世界和雪博会广场上建起了小暖屋,鄂伦春人牵着驯鹿走上中央大街,哈尔滨当地市民当起了志愿者免费搭载外地游客,为了庆祝1月5日第40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哈尔滨市公休1天……
游客的涌入让东北的洗浴文化也火爆起来,蔡胜笑称:“现在澡堂子里都是游客,洗浴中心拿号都拿到200多号。”
哈尔滨市一家大型洗浴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开会的时候告诉我们不要涨价,要对‘小土豆们’温柔一些,希望他们还来。”
哈尔滨街头的出租车司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这样的哈尔滨,本地人都不熟悉了。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不少哈尔滨市民一直在当志愿者,在上下班高峰出租车运力不足的情况下,免费搭载外地游客。
志愿者顺风车司机们有自己的原则,只要出租车运力充足,他们就不出车。志愿者司机们主要观察路上出租车亮灯的多不多,亮灯多,空车就多,说明运力充足。
1月5日晚,气温零下24摄氏度,《法治周末》记者碰到了免费载送旅客的志愿者顺风车,司机确定了游客身份后,说:“去哪里我们送你们去,免费的。”
“我在哈尔滨生活了40多年,看着那么多游客来哈尔滨,喜欢哈尔滨,打心底里高兴,旅游的火爆终于轮到我们了。”蔡胜说。
旅游举措上“新意”
对于今冬的出圈,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欢迎游客们到哈尔滨旅游,旅游接待涉及全市多个部门,大家合力为游客们做好服务。
在外旅游,最怕遇到宰客。为维护消费者权益,特别是为外地游客提供温馨舒适、优质优价的宾馆酒店服务环境,1月1日、2日,哈尔滨市政府组织召开哈尔滨市冬季旅游提升宾馆酒店服务质量座谈会。参会代表表示,将按照哈尔滨市政府要求,加强行业自律,提升服务质量,坚持明码标价。部分酒店同步推出了延长早餐时间,赠送冻梨、黏豆包等哈尔滨特色食品,房间配备地方小吃,增加大堂礼宾员,提供伴手礼、御寒用品等多项服务。
哈尔滨市政府要求,宾馆酒店经营企业要做到不过度浮动价格、不盲目调整价格、不虚高标注价格,真正提供质价相符的优质服务。市场监管、文旅、公安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客房价格、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服务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坚决打击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
据媒体报道,连日来,哈尔滨交通部门陆续推出服务举措,方便游客在冰城主要景区游览。比如,针对太阳岛、冰雪大世界游客较多的情况,哈尔滨地铁制作印发了“地铁摆渡票”,乘客凭此票可免费往返乘坐地铁。车站还为乘客开辟了“绿色通道”,确保快捷出行。跨年夜当天,为保证游客及市民能安全返回、解决乘坐公交车需求,哈尔滨公交公司准备了60辆应急保障车辆集结到防洪纪念塔(友谊路)区域,时刻准备与冰雪大世界接驳专线进行无缝对接,有效保障夜间乘客疏散。
《法治周末》记者在冰雪大世界景区看到,不少民警在景区执勤,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此外,还有数辆消防车在待命。据哈尔滨当地人介绍,冰雪大世界此前有烟花表演,消防车应该是为游客安全做准备。
而在中央大街一位商户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旅游旺季到来前,中央大街上的糖葫芦是10元钱一串,马迭尔冰棍是5元一根,现在仍然是这个价格,“政府部门说了不让涨价,要‘宠粉’”。
在景区的旅游品商店内外,不少纪念品和展品上都印有“如果您旅程中,碰到任何不满意的情况,请打12345投诉,我们会妥善解决”的字样。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花样翻新的揽客举措取得了实效。
从搜索指数上看,去年11月入冬以来,哈尔滨的搜索热度就逐渐上升,随着12月18日冰雪大世界开园开始飙升,在2024年1月3日达到峰值10亿+,元旦假期的余热仍然在哈尔滨蔓延。截至1月3日,哈尔滨旅游相关微博热搜达45个,光是冰雪大世界,就引发了近10亿的阅读量和上万的讨论。
此外,哈尔滨爆火出圈后,网络上不乏大量跟“冰城”旅游相关的视频。一位短视频从业人员表示,现在只要是视频里有哈尔滨,浏览量都低不了。去年12月底,他混剪的一条哈尔滨旅游视频,两天的浏览量高达25万。
去哪儿网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元旦,零下20摄氏度左右的旅游目的地颇受欢迎,哈尔滨、沈阳、长春、大连、延吉预订量较高。最远的一段航程是从广东湛江飞往哈尔滨,历时7个多小时,全程3434公里。
从途家的数据来看,元旦期间,哈尔滨90%以上的民宿被预订一空。在冰雪游热度的带动下,大兴安岭、大庆、佳木斯、牡丹江等地民宿预订量相较去年同期迎来了5倍至10倍的增长。
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大数据测算,元旦假期3天,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
据了解,国内冬季旅游向来是“一南一北”最受欢迎,“一南”是以海南三亚为代表的海岛度假游,“一北”则是以哈尔滨为代表的冰雪旅游。
三亚旅游市场元旦假期共接待游客56.33万人次,同比增长36.19%;实现旅游总收入11.19亿元,同比增长27.45%。因此从数据上不难看出,今年元旦假期,哈尔滨旅游总收入是三亚的5倍多。
《法治周末》记者在去往冰雪大世界的路上,看到一条标语,上面写着“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出圈并非偶然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哈尔滨的出圈时,多位哈尔滨市民提到淄博,笑称哈尔滨接过了淄博的接力棒。不过,与凭借小烧烤“一己之力”带火的淄博相比,哈尔滨的这番爆火并非偶然。
哈尔滨素有“冰城”之称,1953年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冰上运动会和1963年第一届冰灯游园会,都在哈尔滨举行,今年还是哈尔滨冰雪文化华诞60周年。每年历时近5个月的冰雪季,铸就了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冰雪文化,打造中国“冰雪文化之都”品牌IP成为哈尔滨最鲜明的标志。
2023年1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哈尔滨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3)》提到:作为我国冰雪资源集聚程度高的代表性地区,哈尔滨已经走过以冰雪运动服务人类交通运输的初级阶段,进入了运用冰雪资源驱动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
这是一段很高的评价,意味着冰雪旅游这种“小产业”在哈尔滨正在转变为冰雪经济的“大体系”,建筑、赛事、产业、活动、招商、城市名片、交通、生态、文化、人才……凡事皆会打上冰雪的印记,全方位地变“冷资源”为“热经济”。
2022年5月,哈尔滨专门出台了《冰雪文化之都(冰雪经济)发展规划(2022—2030年)》。规划到2025年,冰雪产业总产值达到750亿元,占全省四分之一以上。到2030年,冰雪产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
对于黑龙江省而言,哈尔滨也因其文旅资源丰富成为全省旅游领域的“带头大哥”。
黑龙江规划了“三圈两带”旅游板块,“三圈”中都有哈尔滨。其中“冰雪旅游核心圈”,以哈尔滨为核心,联动黑龙江重点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冰雪装备制造等城市,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谱系冰雪旅游产品体系。
2022年3月,黑龙江还出台全国第一个冰雪经济规划——《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冰雪经济被定位为“黑龙江经济发展新标杆”,每年省级财政还会安排不少于2亿元的冰雪产业发展资金,助推冰雪经济发展。
1月2日,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晶接受采访时表示,哈尔滨这个冬天的火爆其实不是偶然的,已经做了一年的准备了。
何晶说,在2023年1月份,哈尔滨就开展了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和冬季的冰雪旅游“百日行动”。从去年年初开始,运用新媒体平台多维度宣传旅游,邀请头部博主为黑龙江旅游引流,同时还策划了很多高流量的IP,比如“逃学企鹅”“歌声里的黑龙江”等,用这些IP引爆黑龙江的旅游市场。
此外,1月3日,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回应爆火现象时表示,整个冰雪季设计有100项活动。
一位接近当地文旅部门的人士表示,网友们看到的爆点冰雪活动,其中一些是既定安排,另外一部分则是新创意。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多个社交平台均开设了账号,发布冰雪旅游的信息、攻略,其中不乏“哈工大”研学攻略、哈尔滨大滑梯盘点、雪人地图等网红旅游、观光点位。何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除了发布视频,文旅部门更关注视频的评论,“游客需求什么,我们就上什么。有游客说,在索菲亚大教堂旅拍的时候,如果有个月亮就更好了,我们就弄了一个大大的人工月亮;有客人说,哈尔滨天太冷了,我们就造了很多小暖房子”。
旅游产业发展要避免昙花一现
1月4日出版的《哈尔滨日报》刊发《深入打造系列品牌 保热度聚流量坐稳冰雪“顶流”》的文章,介绍了哈尔滨市政协关于开展“挑战冰城”打卡活动搅热冰雪旅游经济的建议。文章提出,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走访调研哈市旅游市场发现,除了政府层面正在做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市场管理的全面升级,还需要从民间层面顺应游客需求,特别是南方的年轻游客猎奇冒险的心理和消费需求,整合民间自发的旅游促销活动,深入打造系列品牌,赋予冰雪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