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孔祥华 柳士伟 赵冠群
唐山港,引领唐山未来的发展。
围绕逐步建设环渤海油气储运枢纽,唐山港已建、在建和规划LNG泊位总数达到5个。图为日前开工建设的新天LNG项目二期工程施工现场。 朱旭东 摄
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建立大港口一体化智能管理体系,曹妃甸对港口和口岸各类信息资源实行“一站式”整合,在港口贸易大厦建设了港航综合信息化指挥系统。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作为海洋资源大市的唐山,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及对我市提出的“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动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如今蓝色经济正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唐山未来发展最大的优势在海洋,最大的空间在海洋,最大的潜力也在海洋。”7月8日,在唐山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古江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转身向海、重点突破、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
近年来,我市坚持“33458”工作思路,把推动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全市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今年上半年,沿海县区(曹妃甸区、丰南区、乐亭县、滦南县、唐山国际旅游岛、海港经济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3.4亿元,占全市的比重为40.3%;1至5月份,沿海县区固定资产投资975.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0.3亿元,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51.0%、43.0%。
港口建设开创新局面
沿海兴,则唐山兴。我市海域面积4467平方公里,占全省的64.3%;陆域海岸线229.7公里,占全省的47.4%;岛岸线118.5公里,占全省的97.1%;曹妃甸港是环渤海5500公里海岸线上唯一不需开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设40万吨级大型泊位的天然“钻石级”港址,这些赋予了我市建设海洋强市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利用这些优势,我市推进唐山港港口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大。在不断优化港口功能结构上,围绕逐步建设环渤海油气储运枢纽,全港已建、在建和规划LNG泊位总数达到5个,总设计能力达到2450万吨以上;围绕压煤限矿、扩大综合物资运输,京唐港区和曹妃甸港区分别率先开展全省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全省首单6辆二手车出口业务。今年上半年,全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123.61万TEU、3.5亿吨,增长13.07%、9.76%,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2位。
利用这些优势,唐山港港口开放合作不断深化。海向方面, 新开航唐山港至韩国平泽港集装箱班轮航线,全港内外贸集装箱航线总数达到46条。陆向方面,在日韩中蒙过境班列持续运营的基础上,开通首列蒙古国至曹妃甸港区回程国际班列,实现钟摆式运输。内陆港总数达到40个,初步形成覆盖三北、东西联动的内陆港发展格局。
利用这些优势,港口服务功能不断优化。围绕服务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大力提升曹妃甸自贸片区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率先启动全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港航企业互联互通试点工作,完成港口引航电子签证单研发并投入使用,推行海事静态业务集约办理模式。围绕做大做强港航服务业,加大交易、信息、全融等高端服务业招商力度,今年以来新增备案船货代企业8家。围绕提升港口增值服务,加快完善“港口+跨境电商”保税加工贸易、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服务业态,全力提速综合贸易大港建设。
围绕绿色智慧港口建设,我市还在提高港口智能化水平上加快推进了国投码头生产智能化平台等21个智慧港口项目。京唐港区“5G+无人集卡”特殊场景自动驾驶率达90%以上,无人机点检、口岸移动式检疫方舱等新技术、新模式加速投入使用。
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港口强,则产业旺。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支撑,科学精准编制规划,围绕海洋、精品钢铁、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港口后服务业等11个重点产业,建立了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项目库,目前共入库162个重点项目,涉及总投资2958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569.5亿元。今年1至5月,沿海县区共实施重点项目100个,累计完成投资355亿元。钢铁、焦化、陶瓷向沿海搬迁有序推进,海洋装备制造业异军突起,全市实现修造船1万载重吨,生产港口输送机械1.2万吨。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快补链强链延链。今年1至5月,沿海各县区组织各类招商活动100余次,签约项目112个,涉及总投资1126亿元。特别是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坚持以市场换产业,借助我市能源资源及市场优势,积极与中国工程院、东方电气、北汽福田、长城汽车、三一重工、佛山飞驰、中建材、亿华通等企业进行深入对接,目前正在持续跟进,部分项目已进入可研论证阶段。河钢集团首批30辆49吨氢能重卡已投放使用,用于从唐山港京唐港区到河钢唐钢新区货物的运输,标志着我国首条市场化运营的氢能重卡运输线正式投运。此外,海港开发区首座日加注能力500公斤、能满足30至40辆49吨氢能重卡加氢需求的加氢站已经建成。
与此同时,临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围绕港口发展与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依托现有口岸资质和产业基础,我市大力发展临港粮油和木材加工、钢铁全产业链等重点临港产业。特别是依托“自贸片区+综保区+综试区”政策叠加优势,曹妃甸港区已经形成了原木进口、检疫加工、综合利用和大宗交易的木材特色产业集群框架,加工贸易企业达到48家,年木材加工能力达到360万方,上半年港口贸易额达到1507亿元,增长12%。
改革开放取得新成果
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作为河北自贸试验区中唯一沿海片区的曹妃甸片区,在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过程中,全面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和营商标准,加快推进投资自由化、航运便利化,推动了市场主体加速聚集。自由贸易试验区前五批改革试点经验中有117项经验在我市落地实施,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工作中已有6项已落地复制推广。今年1至5月,曹妃甸片区新增市场主体516家,累计达到2166家;新增跨境电商企业60家,总数达到864家,预计交易额完成80亿元,增长50.3%;综合保税区新增企业140家,总数达到1250家,经营总收入达到50亿元,增长51%。
立足推进我市沿海经济带体制机制改革,今年以来,我市明确了规范沿海各开发区管理机构、深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开发区(园区)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招才引智机制、加快资源要素向沿海地区聚集等方面的主要任务。尤其是自今年3月11日唐山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以来,按照省、市战略部署,我市在加快沿海经济带城市建设上,深入实施“一港双城”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加速构建了沿海地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突出曹妃甸新城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打造现代化高品质滨海新城;注重统筹协调,全面推动沿海县城扩容提质、乡村环境整治。在园区平台建设上,聚焦主责主业、多措并举,促使开发区能级和水平快速提升,曹妃甸自贸片区建设不断加快,曹妃甸综保区进出口业务捷报频传,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主体已达900家。在创新能力建设上,成立专班、落实机制、创新平台、培育主体,并加大了高端人才智力引进力度。在生态环境建设上,重点在大气、水、土壤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做文章。其中,年内完成营造林面积14万亩,占全市的17.3%;7月底前纵横钢铁“公转水”项目、10月底前小集铁路专用线建成投运。
改革入新境,开放增活力。今年1至5月,我市实际利用外资84089万美元,同比增长19.1%,其中沿海县区(曹妃甸区、丰南区、乐亭县、滦南县、海港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16213万美元,占全市总量的19.3%;全市进出口总额547.2亿元,同比增长56.7%,增速高于全国28.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4个百分点。通过不断强化与东北亚合作对接,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地位与作用逐渐显现。尤其通过扎实开展“外贸主体提质增量、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政策护航稳外贸、联系服务进千企、外贸平台提档升级、抢先释放试点红利”六项行动,全力扩大了我市外贸规模优势。特别是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有序实施钢铁、建材、装备制造等优势领域国际产能合作,带动了我市成套设备、技术、标准及劳务输出。今年上半年,我市沿海县区、开发区新登记市场主体13547户,完成省达全年任务的58.38%。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伴着唐山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号角的吹响,我市沿海经济带正向着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引领区、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支撑区、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示范区的目标加速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