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我承认大家都没有恶意,不是「因为不喜欢外地人而不讲普通话」;但是外地人不会在意你的动机,只会在意交流不便是否从结果上提高了生活门槛。
不管你是故意不讲普通话,还是实在讲不好普通话,听不懂就是听不懂,从结果来说这就是在排斥。这一点重庆还远不如上海深圳包容。
饮食上的不包容
2
重庆火锅重庆菜确实好吃,但是本地人对本地口味的过度执着,反而不利于形成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两年很流行的一个段子就是「好嘛,那就吃鸳鸯锅嘛,这句话是重庆人对外地人最大的宽容」。
虽然段子只是博大家一笑,但也多少可以反映重庆人在口味这个问题上有多强势、不肯让步。
那么如果是真的不喜欢吃辣或者身体原因不能吃辣的人到了重庆怎么办?赶他们走吗?本来外来人才就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什么口味的人都会有,有人喜欢一种口味的饮食也就必然会有人不喜欢。
所以一种口味独大的地方顶多叫「美食之乡」,海纳百川多种口味百花齐放的地方才能叫「美食之都」。
出行方式的不包容
3
如果到一个城市旅游找不到路,游客可能会感叹这座城市好魔幻好有趣;而如果到一个城市工作定居找不到路,那人家只会抱怨这座城市生活太不方便。
在重庆,出行有一套本地人才懂的暗语,诸如什么只讲上下不讲东西南北,就连问路都很难沟通;叫个Uber吧,司机一般都不说道路名、门牌号这些放诸四海皆有效的碰头地点,而是说一些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小地名甚至是老地名,外地人听了只能一脸懵逼。
还有一些由于规划失误或者懒政带来的困惑,比如一个城市有两条汉渝路、两个茶园、两个大石坝、n个三角碑,或者比如江北渝北北部新区两江新区我到底在哪个区,再比如走不通的重庆北站南北广场……
这些简直像故意设计出来迷惑外地人一样的独特生活法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居住的障碍,也就是客观的排外。
生活态度的不包容
4
大城市生活最可贵的地方,就是「我不理解,但我尊重你的生活态度」。
「重庆人就该耿直、就该热心、就该火爆、就该勤劳、就该好斗、就该大嗓门、就该不拘小节、就该不讲究品质」,这些几十年前流传下来的stereotype至今深入人心,以至于似乎一定要给自己贴上这些标签才能融入这座城市。
那么那些委婉、怕麻烦、文静、追求闲适、温柔、轻声细语、崇尚精致、讲究品质但是同样善良并且有能力的人怎么办?
重庆不欢迎这些人吗?他们有没有资格成为重庆人?
人不想被别人代表是常见的诉求,而重庆人在这个问题上给彼此留的空间恐怕还不太够。
对一座大城市而言,热情好客容易交朋友不一定是外地人所需要的人际关系;但人和人之间不干涉不打扰的相处方式,必定是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习惯和三观的人们所向往的人际关系。
政策的不主动
5
众所周知以京沪为代表的一线城市不仅本地市民对外地人颇有微词,而且连政策也是想方设法刁难非本地户籍人员的。
但即使是如此排外的城市,在面对高端人才的时候也会网开一面。在他们的落户政策当中,名校、名企、高学历、海归、创业成功等身份或多或少都是有加分的。而且在办理调档、租赁、购房、公司注册等相关手续时,一线城市的办事窗口都有着极高的效率,一些部门周末也提供服务。
所以一线城市虽然看起来排外,但其实本质上是一种筛选而不是盲目排斥。他们对他们认可的人才,其实是非常积极欢迎的。
而重庆吸引人才落户的政策有哪些呢?政府窗口的办事效率有多高呢?反正我是听朋友(非重庆籍)抱怨过在重庆开公司办手续被反复折腾的经历,至于是不是普遍现象,在重庆的各位可以问问身边的外地朋友。
缺乏从用户体验出发考虑问题的思维
6
我邀请人才,我是主动提需求的一方,那么重点就不是「我能给人才提供什么」,而是「人才需要什么」。
人才有很多需求,衣食住行健康教育理财娱乐以及下面的诸多细分领域。这些内容重庆不是不能提供,而是很少针对人才市场去有计划地宣传。
就拿文化娱乐来说,重庆是个很潮很有活力的城市,有很多可以吸引年轻人的流行文化,但是却很少主动宣传展示这些文化。
现在很多重庆人(包括年轻人)在介绍重庆的时候,还在一味地喊火锅夜景美女三大名片的口号、一说旅游就推荐两江游白公馆、一说文化就大谈三峡抗战巴蔓子,其实都是无的放矢。
年轻人喜欢什么,你就告诉他们你这里有什么,而且氛围很好,人家自然会动心。
比如现在年轻人流行DOTA2(只是打个比方,我也不年轻了,举的例子可能不太恰当),那就把wings在TI6夺冠的新闻好好炒作一番,顺水推舟在大学城搞个电竞创业基地欢迎全国电竞爱好者过来发展,做大了还可以搞直播造星网红甚至承办赛事。
那么至少对这一领域的爱好者而言,这样操作是不是比一味推销火锅夜景美女更有可能吸引留下年轻人呢?
再比如现在流行akb48、snh48这种二次元向的美少女组合,那么已经打造了全国最火的少年组合的重庆又为何不积极跟进呢?
吸引年轻人还是要迎合年轻人的喜好,不能总是依靠老祖宗留下来的那些遗产。世界是老祖宗的,也是年轻人的,但归根结底是年轻人的。
至于气候什么的反而不是多大问题。你们以为上海杭州夏天上不了40度?超过35大家都躲空调房了,40度和41度又有什么区别。
爬坡上坎也不是问题,现在出门都是打车坐地铁多走路少,偶尔爬个几米高的坡能有多累?东京旧金山几米高的坡多了去了,不还是国际大都市么?
所以说重庆的地理环境并没有硬伤,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生活方式、生活理念这些「软环境」的不适上。
以上这些例子看下来,大家应该也能理解为什么我说「其实重庆很排外」了吧。
重庆就像是一个自成一派的「国中之国」,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什么东西都有一套和其它城市截然不同的游戏规则,并且不接受其他城市的游戏规则,所以重庆人很难适应外地的生活、外地人也很难适应重庆的生活。
试想一下,如果我生活在重庆简直像生活在外国一样没有归属感,那么就算你是个发达国家,我也会三天两头打离开的主意啊。
在我看来解决问题的关键,除了提升经济基础这种「硬实力」以外,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