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寺位于大同古城内西南隅,始建于辽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依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而命名。兼具辽国皇室宗庙性质,地位显赫。后毁于战争,金天眷三年(1140年)重建。
寺院坐西向东,山门、普光明殿、大雄宝殿、薄伽教藏殿、华严宝塔等30余座单体建筑分别排列在南北两条主轴线上,布局严谨。
华严寺占地面积达66000平方米,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当我进入寺庙那并不宽敞的大门,矗立在眼前的是一座座完全没有见过的建筑形式的寺庙,且愈走愈看愈发为之震撼,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虽不是内行,却也能看出其建筑工艺的精湛和规模的浩大是前所未见的。
建于辽代的华严寺自然具有辽代佛教寺院特点,这使得华严寺与众不同,来到山门前,就能够感受到它有别于其他寺院。一般寺院规制,都是坐北朝南,而华严寺整座寺院却是坐西朝东,这因为契丹族人有崇拜太阳的习俗,所以他们的建筑多是向东。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时,契丹人最先领受到太阳光辉,因此,辽代契丹人的建筑,都表达了这一习俗。
寺院入口在山门的北侧,进入寺院,感到有些冷清,即不见香火,也不见和尚,游客也寥寥。迎面是普光明殿,两侧的配殿,悬挂扁额“净心行善”和“顿悟成佛”,普光明殿两厢及佛身后绘有壁画,大概源于刚刚完成修缮,略显古色,未感古香。
大同华严寺,辽代为皇家寺庙,建筑宏伟,佛像高大,地藏舍利。古代塑像犹存,特别是露齿微笑胁侍菩萨,被梁思成称赞为“东方维纳斯”。
华严寺分为上华严寺和下华严寺,上华严寺以大雄宝殿为主,前院附建山门、观音阁、地臧阁等,后院是僧人居住的地方。这是上华严寺山门。
华严宝塔是根据《辽史·地理志》上的记载恢复建造的。木塔平面呈方形,包括塔刹在内总高43.5米,为三层四檐纯木榫卯结构,每层面宽、进深各为三间,均按辽金时期建筑手法营造。
华严宝塔是继应县木塔之后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通高43米,上景金盘,下承莲池,特别是塔下近500平方米的千佛地宫,采用100吨纯铜打造而成,内供高僧舍利及千尊佛像,金碧辉煌,全国唯一,是传统与现实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华夏大地,佛寺众多,华严寺凭什么享有盛名呢?须知大同自古就是边塞重镇,也是民族融合的交汇之地,历史上的大同曾长期在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建于辽代的华严寺自然具有辽代佛教建筑的血统,这使得华严寺与众不同,它的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
上寺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大雄宝殿,是现存辽金时期最大的佛殿之一。 殿内供奉的是五方佛,四壁皆为彩绘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屋脊上突出的那个是琉璃鸱(chi)吻,鸱吻,传说龙九子之一,喜欢东张西望,做张口吞脊状。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之意。是辽金建筑的特色。
下寺以薄伽教藏大殿为中心,是存放佛经的地方,殿内有著名的彩塑合掌露齿菩萨。
来到华严寺的时候正是下午近四点,冬季的太阳已经开始西下,柔美的斜阳投射在寺院里,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光影,给这偌大的庭院增添了几许神秘与神圣,此刻置身于这温暖的暮色下,内心充盈着崇敬抑或这就是佛教的力量所赋予的。
穿过山门,面对一座较小的殿堂,叫做“念佛堂”,念佛堂两侧各有穿院通往西面的大雄宝殿。北侧方门上刻着“拈花笑”,联语曰“花开见佛留心印,米香传衣续祖灯”。
南侧方门上刻“击竹间”,联语曰“翠竹黄花圆色相,清池皓月净禅心”。穿过方门,又是一道月洞门,上方分别写着“圣境”“古刹”。
漫步在这清幽的寺院内,犹如穿梭在时空隧道,无论是古迹遗存,还是遗址缮后,每一处建筑都闪耀着辽金建筑艺术的结晶,深深为之叹服。云中古刹华严寺,是历史之珍品、文物之精华、中华文化之结晶,它将继续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流传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