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在大陈岛上干事创业的年轻人。方晨晔 摄
伫立在宁静而美丽的梅花湾畔,海风拂过,只见浪花拍岸,一波接着一波,无休无止,就像是这里的回忆,重重叠叠,这里的精神,赓续绵延。
“垦荒”,对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遥远又陌生的字眼。
但在大陈岛,这座位于东海之滨、面积不到15平方公里的小岛上,很多年轻人却喜欢自称新时代的“垦荒人”。
因为这个称呼,意味着荣誉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曾亲临这里看望老垦荒队员,而它所承载的垦荒精神,更是得到总书记的两次回信、多次肯定。
因为这个称呼,意味着责任与奉献。省委书记车俊日前赴大陈岛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听了这群年轻人的故事后,动情地说,事业是一代又一代人辛辛苦苦干出来的,这其中凝结着的垦荒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
那么,这群新时代的“垦荒人”又是如何赓续垦荒精神的?记者跨海踏岸,追寻他们的“垦荒足迹”。
年轻的选择那么多,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些人却偏偏不选择平川缓流……
他们,为了梦想而来
11月的大陈岛,寒意已浓,咸湿的海风,吹得人裹紧了衣服。
从椒江七号码头前往大陈岛,客轮在望不到边际的海面上起伏前行,映入眼帘的,是带着淡淡雾气的地平线。
从海的这一边,到海的那一头,王燕闭着眼睛都能指出一路所能看到的景色。风景很美,但对晕船的她来说,3年多来不断重复再重复的这一航程,更像是一种无休止的煎熬。
“幸好现在的客轮越来越好,航速也越来越快。”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这一变化给王燕带来的慰藉,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女儿大了,得跟着爸爸读书;儿子尚幼,只能跟着自己上岛。事实上,儿子尽管在岛上,她陪伴的时间也非常有限,还要靠跟着她上岛的母亲照顾。
的确,身兼大陈镇社发办副主任、妇联副主席、便民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数职的王燕,实在空不下来。即便下班后难得空下来,一有电话,她就化身“渔小二”,帮着岛上的居民跑腿办事……
“后悔过吗?”“没有。到大陈岛工作是我的梦想,既然选择了,就要踏踏实实做好。”30岁出头的王燕,说着说着突然像个孩子似的笑出声来,“连省委书记都跟我握手,为我点赞,这说明我的选择完全没错。”
与王燕一样生长在椒江,从小就听着老垦荒队员事迹长大的曹娅萍,选择大陈岛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