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CKGSB 长江商学院
从北京开往北戴河的动车上,文艺青年的占比已经严重超标,坐在你周围的很可能是新兴家庭、艺术家和慕名而往的年轻人,他们投奔的不再是那片海,也不是军队大院离退休老干部的疗养院,而是live house和网红建筑。北戴河的出租车司机似乎也已经习惯于每一个从高铁站出来的人嘴里说的同一个词:阿那亚。
这里被盛赞成中国的濑户内海,并被看好会成为下一个后现代丽江。
阿那亚这只“凤凰”是如何涅槃的?来看看阿那亚联合创始人、总裁、长江创创社区学员马寅的精彩故事吧。
人生初见:
文艺是阿那亚的底色
不奢华却有朴实的讲究
戴黑边眼镜,穿GXG涂鸦白色衬衫,黑色的9分休闲裤配一双Nike的球鞋,马寅整个人清隽、干净、斯文——完全和阿那亚的气质一致——清爽、自然、舒服。
阿那亚联合创始人、总裁、长江创创社区学员 马寅
对于阿那亚这个项目,马寅不无骄傲地说:“文艺是阿那亚的底色,不奢华却有朴实的讲究。”
但在遍布着“富贵”、“奢华”这些字眼儿的房地产市场,阿那亚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走向返璞归真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回归家庭,回归本我,回归自然,回归有灵性的生活本身”的价值观。
“其实一开始都是被逼出来的,我那会儿天天琢磨的事就是如何让自己活下来,”
马寅真诚地回顾2013年发生的事情。那一年马寅和合伙人贷款收购了后来这个叫“阿那亚”的项目,
“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10个亿的贷款,15%的利息,我想的是3个月到半年把它卖掉,差价有5个亿。即使还银行1个亿的利息那还有4个亿的利润。”
但是当年市场突变,项目卖不掉了。银行的利息仍然继续滚着,一年1.5亿的利息要还。“才卖出4000万,那时候压力还是挺大的。”
必须要活下来,那就要解决最重要的“没人买”的问题。旅游地产项目最大的痛点就是没有几个人可以真正能过所谓的“度假生活”。
马寅说他以前在北京山里也有一个房子,“本来周末有两天的休息时间,基本上一天半都在打扫卫生,打扫完了就该回北京了。”
还有吃饭的问题无法解决,“在山里住的时候,下了山要走好远才可能找到一个农家院吃饭。在三亚,出去买趟菜要开一个小时的车,物业也无法提供什么好的服务。”
结合当年最大的痛点,马寅深知,旅游房地产项目光靠卖房子是卖不掉的,得卖服务、卖内容。
也正是那一年,马寅认为也开始被逼着认真思考买房子的人的真实需求了。
“你看看以前的豪宅地产广告就知道,像‘皇家园林旁’、‘贵胄之地’这样的项目宣传口号,背后隐含的价值观无非是四个字:富贵逼人。权力、金钱、炫耀、虚荣心,只要按这个逻辑打造,在当年就好卖。
但是,到了2013年,我接手阿那亚之后,伴随互联网思维的巨大普及,各个行业都面临转型。所有人好像突然开始思考返璞归真。所谓灯红酒绿、穷奢极欲的生活大家都经历过了,也不觉得它有多么美好,我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需要其实才更重要。”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恰好年近40岁的马寅,也在困惑自己的人生。人生结束了上半场,拿地、开发、建设、销售,忙碌而繁琐。工作几乎是生活的全部,身与心常常处于分离之中。
“得到很多,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