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庄村位于莆田江口镇靠近山里的小山村,与福清新厝镇应谢村毗邻,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晚稻收割好,进山讨柴,那时天气干燥,晴空万里,蓝天白云,秋风习习,利于薪柴晒干,割柴是个细活,把割好的薪柴一把一把放整齐,以便并在一起,箍在一捆结实,哪怕用扁担挑得也利索,这些工艺做好后,还要把薪柴放在坝上晒一晒。这时,每天傍晚柴讨好,用草绳捆绑好堆成一座小山,然后开始煮饭煮番薯,经常是煮不熟,吃夹生饭,配着包菜腌,吃的津津有味,至今还回味着。
尽管日子艰难,当讨柴工序全部做好,躺在坝上,望着天上星星,很多遐想,还是很美好,想想以后日子里,能够娶老婆就像我表姐一样多好,细声细语,温柔能干,有文化聪明,人长得美丽大方,我讨柴功夫几乎都是她教的,人们都说她年纪很大,还嫁不出去,她大我十五岁左右,而我看她却是仙女一般,也许那时爱的朦朦胧胧。
官庄村,又名归庄村。经我考证,莆田是“文甲之乡”,科甲芬芳,当年进京赶考驿站就是设在这里,那些金榜题名的进士(莆田历代出了21名状元,2400多名进士),考取功名,高官得到后,都在这里整妆回家,衣锦还乡,好风光一路。另外一方面,很多待嫁闺女,以身相许,盼望其心上人,早日成亲,结成伉俪,因此得名归庄村。
四十多年前,当我拉着板车经过官庄村,稀奇看着老高的房屋,还有那些具有红砖碧瓦南洋风情的房子,真是羡慕,我们还在填饱肚子,苦苦挣扎,生活在困苦岁月里,他们就住小洋楼。
如今官庄村,家家户户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出国谋生,赚到钱后,回乡起大厝,整排整排的别墅,叙述这个村庄的过去,未来……
讨柴的岁月,是极其艰难的,我穿着厚厚的衣服,防御马尾松落下毛毛虫在身上,其痒无比,脚上穿着空气鞋,现在叫凉鞋,是赤港华侨农场生产,价格低廉,方便,挑着百把斤薪柴,每走一步,是那样不容易,有时,薪柴双头箍,担子就更重,每天都是这样重复,一星期过去了,装好一板车,也有一吨多薪柴,当板车从东方红水库坝顶上,直冲到官庄村坡底时,胜利喜悦不言而喻。
讨柴时,碰到下雨天,真是苦不堪言。有时也会去偷捆福清应谢人“红柴”,被应谢人追得屁股尿流,把讨柴工具丢得一干二净,我最小妹妹如今还嫁到那个村庄,但他们是在外工作的福清人。否则,我做错了事,也不会原谅的。
再见了!官庄村。你好!官庄村。愿岁月静好!明天更好!山青水秀的官庄村,随着时代的进步,一定迈出更加坚实步伐。归庄村变成官庄大道!
官庄村的记忆,证明了苦尽甘来。不管生活如何困苦,都动摇不了我们对生活的信心!官庄的记忆永远美好!
东方红水库两岸林木一定会郁郁葱葱,云雾缭娆,诗情画意,不再是童年的痛了。
好不容易将此美篇做好,借以怀念那段与我表姐相依日子,其中同学家父八十大寿寿宴大礼,促使我浮想联翩,督我成篇。
表姐,蔡美全,新墩村人,老三届,由于文革辍学回乡劳动。她的漂亮与她的名字一样,她的内心善良无不闪烁光芒,又有文化,知书达理,但命运多难,家中老大,尽管是女的,淘海样样在行,撬海蜊,捡海蛏等,秋天讨柴,田里老把手,莆田女人勤劳,智慧,侍家,集中体现。她的一生,像骆驼一样,无怨无悔,默默耕耘。中年又失去爱人,我那年轻开朗的姐夫,由于车祸,永远离开我们,深深的怀念!表姐,现已年逾古稀,愿岁月静好!
当年,我拿着户口迁移证,国家干部审批表,大学录取通知书,给她报喜,她那激动的情影,历历在目,永远铭记于心!
作者简介
关宋陵,男,检察官,就职于光泽县人民检察院。从79年离开家乡,已有39年之久,偶尔提笔,抚慰乡愁。
图源:莆田旅游、莆田作家、作者提供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