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光牌坊
当你走进这座已经具有95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扑面而来的就是那浓郁芬芳的文化气息和特有魅力的古建风姿。村前矗立明万历六年胡文光刺史牌楼,高 12.3米,宽 9.95米,通体用当地的“黟县青”大理石砌成,雕琢精绝,巍峨高耸。
胡文光刺史坊与徽州其它牌坊样式不同,这座牌坊有五个层次分明的楼阁,有顶有檐,所以准确地说应该称它为 “牌楼”。牌坊顶端飞檐翘角的脊端上,有3对龙头鱼尾的鳌鱼,锡制的触须呈波浪型,寓意是步步高升、独占鳌头、青云直上。正楼龙凤牌上刻着“恩荣”二字,两旁盘有浮雕的双龙,表示是皇上恩赐的荣誉。
历史上,西递村头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为旌表孝子和贞节的。在文革破四旧的时候,原有13座牌坊中的12座都被拆掉,只有胡文光牌坊幸存下来。据说,它得以保留下来得益于牛的功劳,当有人要将这座牌坊同其它牌坊一起砸掉时,因为牌坊的柱子上拴了牛,当地老百姓说“牌坊拆了我们就没地方拴牛了”,没想到这个理由保住了这座建筑。
走马楼
位于胡文光牌坊西侧的走马楼又称凌云阁,始建于清代的道光年间,相传是当年西递的首富胡贯三家族为了迎接歙县的亲家而临时建造的。现在的走马楼在原先的基础上重新修复,分为上下两层,里面表演黄梅戏、抛绣球、茶道等节目。
胡氏宗祠
“追源溯本,莫重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在明清时期古徽州,这两句民谚流传甚广。宗祠,被尊崇为家族完整的象征,她极具凝聚力和感召力,徽州现存的大大小小几十座宗祠中,西递的胡氏宗祠无疑最具代表性。它不仅历史悠久分支明确,而且保存得最好规模也最大。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这是在胡氏祠堂中看到的一副对联,一直以来,胡氏家族一直把“孝”列为人伦之首。在敬爱堂的后厅悬挂着有一个斗大的“孝”字,这个“孝”字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书。细看此字,集字画一体,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上部像一个仰面拱手作揖跪地、敬孝长辈的俊俏后生,而后面则是一个猴子的嘴脸。能敬孝长辈则为争气儿孙,反之就是返祖,退化为猴子。
青云轩
建于清同治年间的青云轩虽然也是一座徽派民宅,但却是仿北方四合院的形制,在西递的古民居中别具一格。该宅的主人祖上曾经在京城经营钱庄生意,因为喜欢四合院,所以就在家乡投资兴建了这座小院。
进入小院,面对的是一扇月亮圆门,院内有一棵百年牡丹,有着“花好月圆”的寓意。
厅堂正中地面上有一个小圆洞,当地人称“土空调”,圆洞上面放着石盖,冬天掀开,暖气上升;夏天掀开,凉风送爽,如同一个天然空调,令人称奇。圆洞较深,与地下洞道相通,梅雨季节洗刷地面的水可以进洞流入阴沟,建筑师的设计非常出众。
像这样暗藏玄机、值得一说的民居建筑有很多,很多时候就需要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而且最好是听听导游的解说,不然的话也就是外行看个热闹,里面的精髓无法看得明白。
西递楹联
西递村上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文化遗产,村中民居古楹联不下百幅,说的是如何经商做人,如何忠孝礼义,对今天仍有很多益处。“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人莫心高、自有生成造化;事由天定,何须苦用机关”......
西递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戴望舒的《雨巷》哀怨又惆怅,每逢念起这诗脑海里浮现的便是江南连绵的雨,以及悠长深邃的雨巷,而这样的画面在西递确是时长能见到的。
走完整个西递,几乎所有的民居都有精巧的小花园、各式木雕,漏窗房梁上的浮雕尤为精致,奇花异卉、飞禽走兽,配以古砖瓦精雕细琢而搭建成的楼台亭阁,足见当年建造和设计者的聪慧和工艺的精湛。这么一座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村落,值得细细去品味。
探徽旅行:探索文化精髓,传播徽州经典,有关于黄山旅游都可添加微信songdu112咨询。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