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婷,聂浩东
(1.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2.宜昌市夷陵区林业局,湖北宜昌 443002)
2017 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在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到茶叶;2019 年,茶作为我国乡村特色产业,再一次被列入中央一号文件[1],说明中央在“三农问题”工作中对茶产业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关注。我国是茶叶生产和贸易大国,茶叶产量巨大,位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产量的近1/4;我国绿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优势,出口量占世界绿茶出口总量的73%,同时拥有3000 多年的茶叶历史,从事茶叶生产、加工、贸易和服务的人口近1 亿人[2]。长期以来茶产业是我国传统农业产业和茶区的经济支柱产业,更是众多茶产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古时属“峡州”,是古峡州茶产业最集中的产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陆羽《茶经》记载“山南,以峡州上,襄州、荆州次……”,赞誉“峡州”出好茶。据统计,截至2021 年全乡茶叶种植面积0.59 万hm2,年产量突破1.7 万t,产值达6.56 亿元,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名茶之乡”。
1 发展现状1.1 茶产业整体发展情况1.1.1 茶园规模
邓村乡地跨北纬31°茶树生长黄金坐标,最高海拔达2500 m,平均海拔839 m,乡域面积320 km2,昼夜温差大,优良的气候条件和绝佳的地理环境,为邓村乡实现全域种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及市区政府的大力扶持,邓村乡坚持茶叶兴乡战略,积极推进全域“寸土种茶”,茶产业优势逐步凸显,全乡茶叶种植面积由2000 年的不足0.13 万hm2发展到如今的0.59 万hm2,同时通过不断改良茶叶品种,提升茶叶种植技术和茶园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管理、组织、产品等方面的创新,邓村乡现已是世界高品质绿茶核心产区、有机茶领跑产区,以邓村为中心的夷陵区坝库区乡镇茶产量突破3 万t,邓村乡独占70%。2021年全乡干茶产量17068 t(其中春茶5317 t,夏秋茶11751 t),产值6.56 亿元。从2019—2021 年近三年的茶产业统计数据来看,全乡茶叶种植面积增幅较小,茶叶产量稳步上升,茶叶产值也在逐年递增。
1.1.2 企业集群
邓村乡先后扶持培育了萧氏、邓村绿茶、三峡茶城、鸿渐茶叶、一叶知香等本地茶叶企业,形成了萧氏茶业集团、三峡国际旅游茶城集团两家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全乡茶叶加工企业80余家,年生产加工能力超过20000 t,其中公司化的骨干茶叶加工企业25 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9 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区级及以上示范合作社8家。
1.1.3 品牌打造
邓村乡优越的自然条件,优良的茶树品种,精细的采摘方法,精湛的加工技术,保证了邓村绿茶的优秀品质,丰富了现代茶文化的内涵。邓村乡通过持续发展和扩张,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同时,邓村专注于地方茶叶品牌的培育,“萧净尖”“金香品雪”“峡州碧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邓村绿茶”获中国著名商标。
1.2 龙头企业经营情况邓村茶产业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先后扶持培育出了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萧氏茶叶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茶企,这些茶企大多拥有自身的种植、生产基地和茶叶品牌,企业规模较大,茶叶加工生产能力较强。同时通过品牌价值战略,形成一定的产品溢价,提高茶产品的销售价格,充分带动辖区范围内茶农增收致富,全乡茶叶企业从业人员1000 余人,茶叶产业带动全乡农户1 万余人就业增收,全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 万元;另一方面,积极打造萧氏茶山公园、“网红桥”等一批茶旅融合景观,合作助推三峡茶旅小镇项目的落地实施,走茶旅融合发展道路,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1.3 农户经营情况邓村乡大多数农户通过茶产业实现增收,主要有3 种方式:1)将茶园流转给茶企或村集体(其他农户)进行种植,农户从中收取一定的承包费用;2)茶企在产茶季节雇佣当地劳动力从事鲜叶收购、茶叶加工、干茶运输等工作,农户通过季节性招募,为茶企工作,获得收入,收入一般在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3)农户经营自有茶园,从事茶叶生产,自己负责茶园的日常管护和采摘,后将鲜叶销售给茶企或合作社获得收入,具体收入视茶园茶叶产出和茶叶质量而定,一般在几千到几万元之间浮动。尽管农户实现了多途径增收,但茶园流转租金普遍较低;同时经营自有茶园,受茶叶采摘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约束,劳动力缺失是导致夏秋季鲜叶弃采的主要原因。
2 制约因素2.1 茶叶生产标准化水平低,产品品质不高全乡高标准建设茶园仅533.3 hm2,仅占总种植面积的10%,同时大多数农户受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只追求“短平快”的经济效益和眼前看得见、能得到的短期利益,对茶叶过度采摘,缺乏对茶园的精细化管理;出于茶叶换种改植的机会成本较高等因素考虑,大多数农户缺乏对树龄老、品种差的茶树更新换代的积极性,导致茶叶整体品质不高,加之市场同质化产品众多且竞争激烈,进一步致使茶叶加工产品市场溢价低。
2.2 品牌效应差,剪刀差巨大我国农产品产量均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30%左右,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加工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农产品附加值的真正实现是在非产地的消费领域。目前全乡范围内虽然部分茶企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生产规模,同时也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自己的茶叶品牌,但未能在国内市场形成有影响力的市场和品牌,且邓村茶叶产品长期是以原始干茶的形式进行大宗销售,或者只是经简单的初级加工进行销售,这种销售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农产品的增值,以致邓村乡茶叶品牌效应差,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低,产品附加值低。同时邓村乡干茶销售长期处于茶产业链末端,通常被四川、安徽等地的知名茶企采购干茶后贴牌销售,产品附加值低,产品剪刀差巨大。
2.3 组织化程度低,信息化水平落后邓村乡茶叶以农户型生产、加工为主,属于自发性,无法形成现代农业订单制,且主体分散、生产规模小,不利于统一管理。茶叶销售极其依赖三峡茶城等实体店面,借助于互联网优势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很不健全,且缺乏有序的市场竞争,互相压价的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未形成较强的议价能力,长期处于同质化内卷和买方市场状态。同时茶叶科技的推广人员十分有限,针对全乡16个种茶“专业村”缺少提供茶叶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的中介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生产的无计划性和交易行为的盲目性。
2.4 劳动力短缺,大量茶园弃采劳动力缺失不仅是困扰邓村茶产业的一个问题,“用工荒”“用工难”几乎成为了我国产茶区在采茶季节的一个“通病”,制作绿茶、红茶的鲜叶多为人工采摘,这无形中升高了用工的门槛。本地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或创业,本地茶叶从业人员多为“50后”“60后”,文化素质不高,劳动技能低,且外来劳动力引进困难[3]。邓村乡属于高海拔产茶区,每年的采茶季节一般为3—9月,这使得当地茶产业夏秋茶下树率低,极大地浪费了当地优秀的茶叶资源[4]。
2.5 茶产品单一,茶文化挖掘不深入大部分茶企生产的产品均为绿茶,产品品种单一,缺乏丰富、完善的产品矩阵。当今消费市场进一步细化、多元化,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消费水平的人群有着不同的消费需求。当前邓村乡比较单一的产品种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地茶产品在市场的扩张,限制了茶企的发展。另一方面,邓村乡作为产茶历史悠久、茶叶种植面积较大的茶叶生产专业乡镇,对茶文化挖掘尚处在静态观赏这样的浅表层面,茶叶所带来的人文价值和品茶所带来的心理价值及商业附加价值开发尚处于空白,对茶文化的宣传和挖掘远远不够,全乡范围内的茶企和茶农缺乏主人翁意识,没有起到良好的茶文化、茶品牌对外宣传、输出作用。
3 促进邓村茶产业发展的建议3.1 丰富茶产品类型,提升茶叶品质以绿茶为支撑,持续推动茶产业向“绿、红、黑、白、黄”五大茶类转变,进一步完善在售的茶品类矩阵,扩大销售渠道和销售区域。打响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品牌,积极实施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和中低产茶园改造项目,加强农技服务人员的培训和选派,指导茶农做好茶叶病虫害综合防治及茶园管理工作,积极打造高山野生茶园、高山云雾有机茶等高品质茶园示范点,多举措提升茶叶品质,将茶产业打造为高效益、高水平、高附加值的生态化农业产业[5]。
3.2 创新机制,提升茶产业组织化程度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依托大型茶企或专业合作社在重点产茶村扶持发展一批以人工采摘、机耕、机剪、机采、机防、田间管理指导等为主的专业化服务队,开展从种苗肥料、病虫害防治、鲜叶销售到干茶制作、市场销售等全过程服务,提高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组织化程度,从B2B 销售转化为B2C 的销售模式,推动茶叶加工、销售的发展升级,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和市场议价能力,进一步扩展邓村茶产业的发展空间。
3.3 大力打造茶文化的宣传阵地,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茶文化日益成为我国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载体[6],通过深挖茶产业文化价值,积极发展茶主题文化产业,从而为茶叶增值赋能;定期举办明前茶拍卖会、制茶技艺大赛、茶与汉服、茶与棋道等活动,有效促进茶旅的融合发展,坚持以茶为媒,做好从种茶、制茶、售茶到“吃”茶、“赏”茶、“玩”茶的有机衔接,以茶产品为原点,以创意为核心,借助文创力量,做好茶产品的文创转型[7],将茶从“茶饮”打造为“茶保健”“茶护肤”等各式各样的“茶健康”产品,迎合“健康、养生”的市场需求,推动邓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3.4 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校企合作,大力引进专业人才政府要建立健全实用人才信息库,完善人才引进制度与人才培养机制,引进一批、培养一批,加快培育本地高素质茶农和茶叶新型经营主体,为茶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8]。企业要加强与本地高校的合作交流,开展定点实习、茶艺讲座、专项研发等合作模式,加大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努力实现茶产品多样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强化对茶叶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和典型宣传,通过正面引导和强化教育培训等方式,大力破除茶农的“小农”思维,定期开展农民茶叶科技培训班,除进行茶园技术管理、茶文化熏陶外,同时加大对电商、“直播带货”模式的培训指导,适应“互联网+茶叶”新的发展业态,借助淘宝、抖音直播、微店等新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更新销售模式,促进茶农增收和茶产业振兴[9]。
3.5 利用现有旅游资源禀赋,完善茶旅融合基础服务设施政府要加大对三峡茶旅小镇等现有茶旅融合发展项目的扶持,提前谋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需求,与三峡坝库区组团、对接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突出负氧离子极高的“天然氧吧”优势,完善“采茶品茗游”“摄影采风游”“红色研学游”“避暑休闲游”等4条现有旅游路线,进一步打造提升境内精品旅游线路,完善“萧氏茶山公园”“峡州上网红桥”等网红打卡景点,提升吸引度,加快建设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进一步打响邓村“茶旅”招牌,形成以茶促旅、以旅带茶、茶旅互动的发展格局[10]。
猜你喜欢全乡茶园茶文化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茶园飘香心声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茶园之晨江淮法治(2020年16期)2020-11-27茶文化的“办案经”民主与法制(2020年19期)2020-08-24下河乡:视察调研全乡重点项目齐鲁周刊(2020年12期)2020-06-29世界各地的茶文化现代苏州(2019年16期)2019-09-27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19年8期)2019-08-27湄潭茶园乡村地理(2018年1期)2018-07-06茶园观色百科知识(2018年7期)2018-04-17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当代贵州(2014年16期)2014-08-08南方农业2023年5期
南方农业的其它文章重庆农业社会化服务协会成立全年服务面积可达20万公顷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状及对策探讨微藻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人本视角下成都市岷江村“绿林”结合的低影响开发探讨重庆农产品及农资价格周报2023年第九期宁夏灌区土壤盐渍化治理实践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