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貌类型甚为丰富的山东,场地的原始特征常为建筑设计带去许多灵感与惊喜。项目的类型、规模与使用功能虽各不相同,却无一例外地非常关注与场地的关系。
近年来,中国当代建筑在此的实践活动相当丰富;继上篇“建筑地图 | 山东:对话山海”后两年,又有不少新项目建成。
一起来看山东的山海建筑吧。
山东建筑漫游地图(编者绘)
01
泰山佑游客中心
设计:line+建筑事务所、gad,2021
坐标:山东泰安岱岳区环山东路凤凰山社区西北侧
摄影:金伟琦
游客中心位于度假区南端,与主入口相连,场地内视野开阔,山水环绕,远眺便可一览泰山雄浑壮阔的景致。于是,“与山水相连,与自然融合”的建筑场景成为设计最初的设想。
建筑从地面自然生长而起,一气呵成,以盘旋上升的姿态化作远处巍峨山势的延续,由以舒展的曲线造型回应群山环抱的自然环境,同时巧妙地化解场地高差,顺势连接东西两侧的公共空间。由西侧低势地面缓缓抬升的屋面既是建筑的第三立面,也是开放的公共空间,游客可以由此拾级而上直至最高点,远眺或俯瞰,收获一番别样的景观视野。
场地东侧是建筑的主入口,在与入园流线相衔接的同时,通过屋面的出挑形成架空,与景区入口、湖面构成流动的视觉通廊。架空顶面覆盖镜面波纹板,金属反射将波光粼粼的湖面、连绵的群山均吸收映射在此,山、水、建筑就此融为一体。
建筑连续的外部造型,对应拾级而上的内部空间。中庭在围合下应运而生,室内功能围绕着中庭,随着大台阶依次展开。即使功能有所转化,空间的整体感和流动性仍始终贯穿在游客的体验中。
02
泰安东西门村活化更新
设计:孟凡浩-gad·line+ studio,2020
坐标:山东泰安岱岳区
项目鸟瞰 摄影:章鱼见筑项目外观 摄影:章鱼见筑五号院子 摄影:章鱼见筑八号院子 摄影:章鱼见筑
上位乡村规划希望以文旅为切入点,将九女峰十九个村整体打造成集田园文旅、康养度假、高效农业、研学游学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区,其中东西门村的改造后业态被定位为高端度假民宿,但由于并没有太多增量用地指标,设计范围被限制在现有的宅基地内。场地为典型的坡地村落,植被茂密,一条小河穿过其间,登至村落山顶,可遥望泰山,尽揽壮阔景色。项目启动之初,地块内已经没有村民居住,只留下十二组石屋,以及一些残破的石头墙壁和少量曾被作为猪圈使用的生产用房,有的为近期新建,有的已有多年的历史。
面对多重挑战,建筑师提出双线并行的设计策略,一是做针灸式的改造,在保持宅基地边界不变的情况下,以存量建筑的空间激活和原有环境的生态修复为切入点,从而实现旧村落的新生,二是通过建立公共空间来激发可以引流的媒体效应。将场地内现有宅基地改造更新为度假酒店,利用少量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打造一组具备媒体引流效应的公共建筑,同时兼顾酒店的公共配套。
设计深化及材料运用均围绕石墙展开。前期测绘现场留存的石屋和石墙后,选择质量比较好的部分进行标注和保留。由于质量问题无法保留的,也将石头堆放保存,再按照原来的位置重建。
十二个院子中,一、二、四号院场地现存建筑为近期新建的石屋。设计保留了部分毛石墙体,梳理了建筑和场地的关系。五号院原建筑共有两部分,南北平行布置。南边部分为长条形农民新建石屋,长度过长,与地形结合生硬。建筑师将旧的体量打断,分为两部分。西侧保留“一字”型布局,形成两间客房。东侧则结合地形置入竖向体量,在底层区域建立服务于客房的公共空间,并依据高差走势在内部设置大台阶,使得室内空间层次丰富、功能多变。
七、八、九号院原始建筑均为围合布局的老民居。新建筑顺应旧的建筑肌理及空间形态,做三面围合,在原有空间逻辑上增减体量,形成室内外融合、高差变化的院落空间。
03
泰安九女峰“故乡的月”仪式堂
设计:袈蓝建筑,2021
坐标:山东泰安岱岳区道朗镇西门
摄影:郑焰
仪式堂坐落在神龙大峡谷谷口附近的山涧边,设计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和简单的材料,创造简单、纯粹的空间。站在山顶俯瞰,仪式堂与头顶的月形成人造与自然的对话,又与环境相融,不会割裂山谷的完整性。拾级而下、逐步临近,“月”在林木枝桠间时隐时现,在视野中渐渐放大,直至重构人对建筑、对故乡的认知。
经停车场进入“月亮”,需要穿过一段“洗心路”。绕到巨石后方,才能看到栈道入口。大约5-10分钟,不长不短,傍山设路、沿溪而行,始终难窥建筑的全貌。这种路径设置让人产生期待的心理,让人在被引导、被遮蔽的过程中突然闯入室内,被倒置的月亮所震撼。它就像是佛教中“顿悟”的过程,依托山林的底色,在情景的刺激中完成心绪的重整。
04
济宁市美术馆
设计:西泽立卫,2021
坐标:山东济宁任城区运河路140号
摄影:ACF 域图视觉济宁市美术馆是济宁市文化中心四大场馆之一,由普奖得主、日本建筑师西泽立卫打造。美术馆设计理念采用荷叶造型,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然、幽静、水天一色的建筑意境。大屋顶的高度在4至13米之间,缓缓起伏,延续了公园内的有机景观。庭院意在营造通透明亮的氛围,大屋顶和砖砌的墙体则提供了适宜的“暗”的空间。建筑师也希望大屋顶能够在济宁炎热的夏天里,为人们带来凉爽的荫蔽。结构本身由钢框架构成,屋顶下方约有一半的空间被用作公园空间,余下的部分是美术馆的区域。设计的最终目标是让建筑成为公园的一部分,并与周围的景观建立和谐的关系。
建筑师希望这座建筑在具备现代性和透明性的同时,还能够展现它与中国传统和历史的连接。美术馆使用了当地的砖材,与钢架的轻盈感和透明感形成对比。这些砖材是在传统的砖窑中烧制而成,并且采用了历史悠久的材料配比方案。
大小不一的展厅和其他不同类型的房间被独立地布置在美术馆内,外部以玻璃走廊环绕,形成多个庭院。除美术馆外,还带有公园、咖啡厅和凉亭。美术馆属于公园规划的一部分,它四周被大自然环绕,毗邻开阔的湖泊,绿色植物与滨水空间充斥在场地之间。
05
粮仓音乐厅
设计:VDA设计研究所,2019
坐标:山东济宁泗水县等闲谷艺术小镇
摄影:方淳音乐厅位于济宁市泗水县等闲谷艺术小镇,紧邻小镇的核心院落——等闲谷艺术粮仓。粮仓是由几栋红瓦石头房子围合而成的长方形院落,曾是用于储备粮食的战备粮仓,粮仓功能废弃后经过文化产业升级成为等闲谷艺术粮仓。经过近十年的精心磨砺,艺术粮仓已发展成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基地。
项目用地在艺术粮仓与村庄之间,处于几条主要道路的交汇处,其中西北侧道路连接村庄,东南侧紧邻粮仓艺术区的公共活动空间,音乐厅的立意源自粮仓,圆形的建筑体量回应了场地。音乐厅就像是一个大谷堆,其饱满而充盈的造型恰好填满整个低洼场地;建筑虚实的变化统一在连续转折的大屋檐下,从周边任何一个角度都可感受到音乐厅的秩序感与力量感;纯粹的石墙立面上大大小小的窗户就像是一个一个的取景框,将音乐凝固于建筑中。
地理位置及功能需求都赋予了音乐厅空间布局的向内聚拢、功能服务的向外辐射之特性。因此在建筑功能布局上,塑造了一个以舞台为中心的圆环形建筑空间,在室内室外营造出两个虚实变化截然不同的展演空间,既能满足室内大型演出集会活动的需求,同时室外连续起伏的大屋檐围合出的灰空间,也为村民们提供了夏日纳凉与孩童玩耍的场地。
06
山东临沂颛臾主题酒店
设计:SWArchitects 宋玮建筑工作室,2019
坐标:山东临沂蒙山旅游度假区
©SWArchitects 宋玮建筑工作室
该项目是以九个客房组团,外加一系列配套服务区域所组成的野外度假型酒店。相对于功能,场地对项目在初始阶段影响最大,悬殊的高程变化为集中式布局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同时,30米的高程变化在体验上的差异,却因场地本身所在600余米的海拔而显得并不明显。如何利用环境特质,来塑造甚至放大人在建筑内部对“高度”的感知,是项目的“破题点”。
建筑师认为,如果无法通过直接的方式来强化项目的“高处”特质,可通过调整视距来建立一种“相对”的高程变化感知。基于此逻辑与对场地周边环境的整理,将作为核心的客房单元归为三个组团:位于低程的一组团整体布局朝向西侧,受限于西侧峡谷,从客房看出去的主景以近景为主;位于中程的二组团的朝向则从西向南旋转,朝向的变化带来的是房间内视距从近景向中远景过渡;前文提及的场地后程的高差变化明显令居于最高处的三组团同二组团地平完成面高差大于10米,视线可以一览整个酒店全貌,并跟随峡谷纵深方向往更远的地方飘去。三个组团通过综合周边和场地特质而布置,依靠建立三个组团的不同景深体验,向客人暗示身体所在的高程改变,最终以一种基于观者体验的策略来实现对场地的重塑。
07
海岸上的“时光塔”
设计:OPEN,预计2024建成
坐标:山东烟台福山区海滨路扬帆广场
冬日海景效果图 ©OPEN建筑事务所白色混凝土样板 ©OPEN建筑事务所室内空间效果图 ©OPEN建筑事务所
这是一座50米高的文化建筑,由底部的半露天剧场、中间蜿蜒的环形展厅和空中的图书馆组成,顶部还有一个独特的半室外“现象空间”,供人们欣赏一年四季中壮丽的自然景观。该项目于2021年获得英国AR未来建筑奖Jeu d’Esprit特别奖,目前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24年落成并向公众开放。
烟台这座城市得名于明朝在此设立的一系列烽火台。时光塔所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也是现在的产业发展重地。面对任务书的要求——为快速发展的新区建立一个海边的“地标”, 设计师给出的回应是去建造一个有意义的地标,一方面唤起敬畏自然的、古老的仪式感,一方面为新城带来亟需的公共文化功能。美丽的黄海日出和太阳运动的轨迹,也成为设计中着重考虑的因素。
塔的几何形态仿佛一个大型日晷,曲面结构神奇地被阳光切开,将内部开放给壮阔的大海。建筑坐落在一个缓缓向场地中央下沉的广场内,呈组合壳体结构,内外两层白色混凝土壳体由水平的楼板和坡道连接支撑。经由OPEN与结构工程顾问Arup的密切合作,这样复杂的结构最终得以实现。
08
鸡鸣岛海角艺术馆
设计:TJAD若本建筑工作室,2021
坐标:山东威海荣成市环海路
摄影:孙祥洲、李季
荣成处在山东半岛的陆地最东端,海岸线漫长,自然景观资源优越。建设场地毗邻一座开阔的轮渡码头,与数公里外的鸡鸣岛遥遥相望,游船每天定时在码头和岛屿之间往返。在一望无垠的海平面上,场地如同尖角一般伸向大海。
海边的两块场地远离城市和乡村,地势平缓,缺乏明显的环境线索。海角般的地形令人联想起古希腊的米利都城(Miletus)。这座2500年前的古代城市规划以人工的方格网作为对自然地形的回应,城市空间设计追求和谐、秩序以及动态的均衡,重要的公共建筑均呈现简洁的几何形式。
这种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中对于简洁有力、具有几何原型意味形体的偏好,同样也体现在大地艺术这种与自然密切相关的当代先锋艺术形式中。于是,我们确定了一方一圆的总图策略,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长方形建筑作为游客服务中心,整个态势面向码头的方向水平展开,容纳售票、候船、餐厅、民宿等实用性功能,适合采用秩序感强的肌理,我们称之为“大海边的聚落”。圆形建筑作为艺术馆,靠海更近,功能更加灵活,从外部形象上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