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从白马湖文化公园盛开的鲜花下走过。李龙 摄
“我就是冲着公园去的。”热衷健身的李华直言不讳。早几年,她就果断将家安在了紧邻公园旁的小区,临湖而居。只要是晴天的早上,她最喜欢在园内的游道里慢跑5公里,听虫鸣鸟啾,看岸柳成荫,闻花之芬芳,生活非常惬意。除了李华,城西片区的居民来到公园里打太极、跳舞,家长带着孩童在此肆意放飞、玩沙、坐滑梯......这里已成为他们活动休闲的主要场所。
夜幕降临,白马湖文化公园同样精彩。李华最喜欢打开窗户俯瞰公园,园内喷泉随之高低起伏,左右回旋。而虹桥、梦得桥、风荷桥上五彩绚烂的灯光,像风帆、似波纹,与喷泉交相辉映。公园周边也是一幅光影画卷,几十栋楼宇、几十种灯光颜色、几万盏彩灯流光溢彩,气势恢宏。“这夜景可以媲美国内一线城市!”她不禁向记者感慨。
城市就像人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成长变大。近年来,常德“三中心”和“三馆”相继在白马湖文化公园内落成,让其发挥了“空间聚集”效应,吸引着来常德寻梦的有为之士、管理精英、财团大亨。当然,他们也是看中了这颗明珠,并深谙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公园环境是拉动城市片区经济增长的引擎。随着巨大经济流的注入,引来了常德万达、德景园小区、喜来登酒店等高品质商场、地产、酒店的进驻,更激发了这座城市的开放和创新。以白马湖片区为中心城市CBD的全新轮廓赫然显现,让白马湖文化公园这颗明珠更显珍贵。
近年来,在白马湖文化公园举办的国际赛事、综合展览、百姓活动等不胜枚举,比如说百合主题花展、“德马”国际赛事的起终点、百姓广场舞大赛等。这更加印证了,公园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
现代化的设计提升城市品质
资料显示,白马湖文化公园园区自北向南形成三大功能区,北侧为文化展示区,坐落着“三馆”“三中心”两大市级公益建筑和德舞、德善两大广场。八骏奔腾雕塑竖立在德舞广场,为公园标志性建筑。中间为湖滨休闲区,水域驳岸培植有1万余平方米的水生植物,连接南北两岸的公园三桥以及湘西北最大的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南侧为自然游憩区,以植物观赏为主,近万株桃花争红斗艳,50余品种颜色各异,配以各类景观小品,为市民踏青休闲必游之地。
“设计师在设计公园时采用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契合现代美学观念及功能价值需求。公园里的每一座建筑,每一个景观,都是一件至精至美的艺术品,体现了人与自然交融之趣,现代与传统的辉映之味。”市建筑勘测设计院副总建筑师龚建兵曾参与过公园的部分设计工作。他说该公园以其大气、包容和厚重,成为一个饱含特殊美学元素的载体,提升了城市品质。
龚建兵信手拈来,向记者挑了公园几处景观设计进行点评。公园北入口的巨型雕塑——“白马奔腾”,采用不锈钢整体浇铸的8匹奔马,凸显“德行天下,和谐奋进”的常德精神;绚丽与动感的音乐喷泉点亮景区,以弧形为造型,配置108个喷头、1800盏水景彩灯,中间主喷最高喷达100米,还有6组跑泉与水雾,整个系统集合了激光环绕音响于一体的水景喷泉,打造全新城市景观,绽放现代化城市魅力;“三中心”采用大地艺术手法,以流线性动态造型,契合湖泊湿地城市的自然肌理,与东侧的“三馆”硬朗质朴的形态形成刚柔相济的对比,植物配置搭配香樟、杜英和绚丽花卉,与建筑群外立面米黄色石材相呼应,浑然一体。
白马湖文化公园开园后,成为常德市民休闲游玩胜地,前来观看音乐喷泉的市民络绎不绝,展现了一座现代化城市的魅力。常德市城建档案馆供图
桥也是公园设计的一大亮点。位于东侧的梦得桥,以桥墩造型新颖博取游客看点;位于公园中央的虹桥,桥长120 米,桥面呈S线形,钢塔倾斜,与斜拉索组成一个帆状,再加上主墩承台设计成船形,颇有“扬帆起航”之像;西侧的风荷桥,采用“虎踞龙盘”方案,桥身略呈波浪形,且红白相间,倒映在水面上分外好看。站在不同的桥上欣赏白马湖美景,总能感受到设计建造者在亲水性、自然性、趣味性等方面的匠心独运,处处体现了常德这座现代之城、浪漫之城的丰富意蕴。
白马湖夜景美如画。刘颂 摄
历史人文与自然深度融合
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被朝廷贬到朗州(常德),当了十年“司马”。他探幽访胜,寻古城遗迹,观沅江竞渡,听洞庭唱晚,赏月桃花源,祭祀太阳山,采菱白马湖……留给常德一张张文化名片。
“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这是千年前的刘禹锡畅游穿紫河、白马湖,写下了著名诗篇《采菱行》。也是在同样的这片白马湖水系,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白马湖文化公园焕发出更迷人的光彩,与历史遥相呼应。
市民沿着龙港路进入公园内,就可看见刘禹锡主题雕塑,在雕塑附近再现了《采菱行》的场景。只见“刘司马”骑马,望向湖中采菱女,采菱女乘着菱桶(像一个椭圆的洗澡盆)划到菱叶深处,清凌凌的菱叶漂浮在如镜的湖面上,微风拂过,碧波荡漾。采菱女左手翻菱棵,右手捞起一串串菱角……这一切,仿佛千年前的梦境,跨越了苍茫时光,与现实世界交汇重叠,为公园增添了一份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历史的渊源,造就了白马湖文化公园内涵的厚度。今人在古人的基础上,再次为公园平添一份人文的甘醇。紧邻白马湖文化公园西侧的湖南文理学院,校园生态“水”景与白马湖文化公园连为一体,高雅、清新、活泼的学府气氛渗透在整体环境之中,予人一种书香气息。特别是近年来,常德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学校发展,决策将白马湖文化公园统筹纳入湖南文理学院,将其打造成湖南最美高校,加快建设成为“地方性、开放式、国际化”国内一流综合性应用技术型大学。“学府 公园”产生强大“空间聚集”效应,为城西片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深层动力。
历史与人文为公园凝聚了魂,筑牢了根,常德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对公园自然景观的整体布局,景观效果的提档升级,服务功能的完善,将历史、人文、自然景观深度融合,也使之成为一般公园景观所不能望其项背之处。
今年初,经历了疫情后的人们,不仅懂得了对大自然的尊重,也更向往绿色生态的居住环境。从3月起,宅家战“疫”一个多月的人们渐次走出小区,奔向公园。白马湖文化公园里,桃花灼灼,深红、绯红、粉红、洁白等花色各异,争相斗艳。一群群踏春者闻香而来,赏花吟诵,上演着一场春天的游园会。
常德市城投公用资产公司公园管理部负责人彭琳告诉记者,白马湖文化公园是一座以桃花为主题,也是全国桃花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特色城市公园,公园内已经栽植了桃树1万株,品种达到50个。桃花朵朵,深浅不一的红、无暇似雪的白,或匍匐于水边,或点缀于山坡,或成林于柳暗处,让人恍如身处“世外桃源”一般,怡然自得。为弥补桃花花期短观花季节单一的问题,自2014年起,园区部分桃树应用现代桃花花期调节技术,实现秋季开花,从而形成“两季桃花”的观赏特色。市民、游客在春季能观赏桃花,也能在国庆期间观赏桃花,让市民、游客真正感受到“桃花源里的城市”之美。
春暖花开,桃花灼灼,市民在白马湖文化公园拍照留念。刘颂 摄
常德日报
编辑:林炎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