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垌乡滴水村距离金秀县城33公里,地处金秀“百里瑶寨·风情画廊”精品旅游线路上。全村辖7个自然屯208户733人,是一个以茶山瑶、山子瑶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十四五”以来,滴水村对标乡村振兴总体要求,聚力推进乡村治理“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形成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和谐、和睦、和美”新农村,积极探索一条以“党建为引领、文化为纽带、产业为支撑、生态为底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先后获评来宾市三星级乡村旅游区、来宾市“美丽来宾·幸福乡村”综合示范村、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自治区民族特色村寨、自治区民间文艺村、全区卫生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
坚持树好党建引领“一面旗”。充分发挥党管“三农”工作的政治优势和作用,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治理优势,构筑乡村振兴“同心圆”。以“党建+自治”为基。深入实施“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推行党组织“星级化”管理,创建“示范村党组织”“标准化自然村党支部”,按照“一旗一徽一栏一墙四牌匾”标准,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造提升,全面提升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村委会、“一组三会”“一约四会一队”等基层自治力量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落实好村民自治各项制度,深入实施村级“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突出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村民代表在议事决策中的参谋作用,使村党组织成为乡村治理的“主心骨”。推行创建“党支部+旅游企业”模式。探索“两新”党组织引领和服务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组建长垌乡旅游行业党总支部,在乡村旅游发展较为集中的滴水、溶洞屯建立党支部,健全党员致富带富“联带”机制,形成“培养一个、带动一片、带富一方”的示范效应,使党组织优势和旅游发展优势相互转化、互融共建。深入实施“双培养”工程。聚焦“党建+产业”,按照“一建双培三行动”产业党建工作思路,即:一建(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双培(把优秀人才培养成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三行动(明岗践诺、结对帮带、先锋服务)。注重把乡村优秀人才培养成为党员,抓好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吸收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着力把乡村旅游个体经营户等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注重把党员培养成为乡村旅游行业优秀人才,通过创建党建示范点和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引导发展“党员民宿店”“党员农家乐”,搭建党员“双带”平台和实践载体。培养出了圣堂闲居、滴水农庄等乡村旅游领域的一批优秀人才。
坚持下活产业振兴“一盘棋”。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乡村善治,需要“动力源”。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做好“生态”文章,重点抓好杉树、八角、茶叶等传统产业及中草药、油茶等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全村杉树、八角、茶叶等传统产业达1.4万亩,中草药等新兴产业达0.4万亩。同时,立足当地优越的生态气候条件、秀美的自然风光及独特的瑶族民俗文化资源禀赋,滴水村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护中有序开发的原则,把发展乡村旅游融入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同保护生态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带动富民增收结合起来,致力打造依山傍水、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特色瑶寨。推动文化铸魂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滴水村在民居、民风民俗等方面注重保持茶山瑶、山子瑶乡土特色,留住乡愁,注重挖掘整理滴水村农耕文化。厚植人文底蕴,坚持用文化的理念发展乡村旅游、以文旅融合提升乡村旅游,通过深挖当地文化资源、彰显文旅融合特色、提升乡村旅游独特魅力和韵味。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坚持项目为王,加强乡村旅游重点村屯和文旅融合重点项目培育,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生态停车场、旅游驿站及观景平台、景观游览步道和原始森林康养步道等一批乡村旅游配套设施,提高旅游接待和服务能力。2021年来,总投入资金1269.9万元,重点实施滴水屯特色瑶寨、滴水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及田园综合体果蔬种植示范基地等12个项目建设。推动多产融合发展,积极推进滴水村农耕文化体验区建设,在金平二级公路沿线种植四季盛开的鲜花,打造“金秀最美旅游通道”,大力推动农旅康养、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探索“党建引领、党社合作、村企领航、多元发展”的模式,成功打造溶洞精品乡村旅游和特色民宿瑶寨示范点,目前全村有农家乐、民宿6家,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万元。每年举办瑶族丰收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摆百家宴、长桌宴,舂“白糍粑”、泡药浴等,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实现群众增收与乡村发展双赢,为乡村产业振兴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路。
坚持扎牢基层治理“一张网”。推行网格化治理模式。积极构建社会治理网格化运转体系,围绕“村屯网格化、服务多元化”的工作思路和“网格化+群众路线+主动监测”三轮驱动工作要求,细化网格中党建、政法、乡村治理、疫情防控等工作职能,进一步激活网格“细胞”,畅通治理“末梢”,真正实现“人到网中去、事在格中办、难在网中解、情在格中结”。目前全村有中网格1个、小网格7个,村屯两级网格员8人。巧用“石牌律”守护民族团结。配齐村级法律明白人,探索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挖掘瑶族文化和处理村内治安及矛盾纠纷传统,创新瑶族人民公序良俗——石牌律,订立规约,镌刻在石牌上,共同遵守。引入“民族团结一家亲 共建共融乡村兴”新时代文化思想理念,将石牌制度赋予新时代文化基因,用于调处“三大纠纷”和处理邻里矛盾,有效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同时,全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深入开展“家风家训进万家”活动,打造滴水村移风易俗示范点,实施乡村振兴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推进人居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开展“三清三拆”行动、“三微”建设,实施全村2个自然屯、90户房屋的乡村风貌改造提升工程,绿化美化亮化村庄人居环境。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真正让农村“美”起来,实现村庄“和谐、和睦、和美”,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如今走进滴水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瑶族风格的民居,村庄错落有致,滴水河蜿蜒曲折流向远方,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下一步,滴水村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发挥党员干部“领头雁”和帮带作用,因地制宜培育富民产业,构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努力实现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