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住户存款余额大幅增长了18万亿元,“人们为啥更爱存钱了”成了热议话题。
表1反映了近几年住户存款余额的变化。2014年~2017年,住户存款每年增长大约5万亿元;2019年~2021年,每年增长大约10万亿元;2022年,增长了18万亿元;2023年上半年,住户存款余额达到133万亿元,比2022年底又增加了12万亿元。
2023年上半年居民新增存款量,超过了2022年之前任何一年全年的总量。我们想知道哪个省份的人均存款最多?哪个省份的居民最喜欢以储蓄的形式积攒财富?2023年有哪些新变化?
表1:2014年~2023年上半年住户本外币存款余额与增长情况
按照中国14亿人口来算,2023上半年,中国居民人均存款达到了9.5万元。但是,各省份居民的人均存款差异很大。我们先看看哪个省份的人均存款余额最高。
一、各省份人均存款余额
我们统计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称各省)的住户存款余额(不考虑港澳台地区,同时排除了未披露数据的河南省),并以2022年底的常住人口数据计算得出各省的人均存款。表2为2023年6月末各省的人均存款排名。
从表2可看出,人均存款余额超过20万元的仅有两地:北京28.8万元,上海23.3万元。天津,排名第三,为15.7万元。第三名和前两名的差距非常明显。
人均存款排在第4~10位的是:浙江(14.2万元)、辽宁(13.3万元)、江苏(12.1万元)、山西(10.3万元)、河北(10.2万元)、吉林(10.1万元)、广东(9.8万元)。
新疆、青海、广西、云南、贵州和西藏六省垫底,其中广西、云南、贵州和西藏的人均存款等于或低于5万元。
表2:2023年6月末各省人均存款余额
注:由于数据缺失,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山东的数据口径为人民币存款,其他省份为本外币存款。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山东数据仍然可用于和其他省份比较,因为同一省份的人民币存款与本外币存款数额差距一般不超过1%。
从高存款省份的南北分布看,在人均存款超过10万元的9个省份中,北方占6个,南方占3个。北京(第1)、天津(第3)、辽宁(第5)、山西(第7)、河北(第8)、吉林(第9)都是北方省份。在排名前15的省份中,北方占10个,南方占5个。
但从人均可支配收入看(图1),南方明显胜过北方。2023年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前十名中,北方仅占了四位:北京(第2)、天津(第5)、山东(第8)、辽宁(第10)。
图1 : 2023上半年各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
天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多年以来都低于浙江(图2),而多年积累下来的存款却高于浙江。经济第一强省广东,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第6,而人均存款却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22的山西、排名21的吉林和排名17的河北。
图2:浙江省和天津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2022年)
为何本不算富裕的东三省、河北、山西的住户存款余额名列前茅?答案只能是这些省份的居民更愿意以存款的形式保存财富。
二、各省2017年以来的存款意愿
为了衡量各省居民存款意愿的差别,我们定义了一个指标:“存款意愿”。
定义如下:
一段时间的存款意愿 = 这段时间内的人均存款增量 / 这段时间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总和。
我们来计算一下,2017年以来各省居民的存款意愿,看看有何规律。
表3列出了各省“2017年以来的存款意愿”。前十名为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河北、山西、天津、陕西、上海、湖北。这里只有上海、湖北属于南方,而且排在第9、第10。
人均收入排名靠前的江苏、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分别排在15、17、18、23、24。山东是储蓄意愿最低的北方省份。
存款意愿最低的四个省是低收入的贵州、云南、广西、西藏。这些省份存款意愿低的原因可能是必要的生活支出在收入中的占比较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北方人民比南方人民更倾向于储蓄,北方人投资更加保守。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重视商业、投资氛围浓厚,居民的投资渠道较多。这些地区的居民买股票、房产、民间借贷、自己做生意等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