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委航校的主要领导由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和叶剑英亲自签发,可见中央对航校的重视。”
“当年航校所在的窑洞现在为居民所用,期望能将它们变成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让东北老航校在安塞有一个落脚点。”
“安塞窑洞育雏鹰,航空前辈赫赫功,筚路蓝缕斩荆棘,栉风沐雨戴月星,蓝天筑梦凌云志,杏子河畔聚群英……”
3月10日在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东北老航校后代及部分空军后代相聚一堂共同纪念“第十八集团军工程学校(军委航校)成立80周年”。来自密山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空军工程大学及陕西延安安塞区委、黑龙江密山文旅局的相关代表在纪念活动上进行了发言,共同回顾了军委航校的创办历史。
航空专家回延安,蒋介石密令拦截
1940年,王弼、常乾坤从苏联莫斯科茹考夫斯基航空工程学院毕业后,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回到了延安。“当时蒋介石下了拦截令,8个教员分成了两个组,其中一个组四个人被国民党抓捕,父亲那一组历尽艰险,耗时两年才回到了延安。”密山东北老航校研究会会长常砢介绍了父亲常乾坤赴延安的经过,作为当时我党早期的航空专家,一到延安后,他们便筹划创建红色空军。
常砢展示蒋介石拦截密令影印文件
1941年3月10日,在中央的指挥部署下,军委航空学校暨第18集团军工程学校在今安塞区侯沟门村正式成立。王弼任校长,丁秋生任政治委员,常乾坤任教育长,4月6日正式开课,学员40余人。因形势需要,学校严格保密,对外称第18集团军工程学校,对内称军委航空学校。
同年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无力继续援助办学,又逢中央“精兵简政”,10月航校奉命撤销,改组工程队,隶属抗大3分校。
“军委航校虽然只有短短半年多时间,但是绝大多数人才保留在抗大三分校,延安军事工程学院,延安航空机构里。”常砢在发言中说,1945年这支队伍在绥德集结,向东北进发,参与创建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而就是从早期工程学校聚集的一百多名航空技术人中,走出了抗美援朝空战英雄,以及空军、航空工业、民航的领导者。
军委航校旧址
地图上没有的“侯家门”到底在哪里?
因建校时间短及多次改编等原因,军委航校校址具体位置几十年来几乎无人知晓。
熊晓虹介绍旧址位置
“很小就听父亲讲延安航校的事情,听父亲说是在安塞城西一个农村土窑里诞生的。这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在哪?查了很多资料后发现在侯家门,但地图上却没有这个地名,可我发现在父亲说的地方的附近有一个侯沟门,我就去了。”2011年,曾参与当年航校筹建工作,后任中国试飞研究院院长熊焰之女熊晓虹,在查阅其父回忆文章时发现了相关信息并前往安塞实地探访,经过多方询问和走访后,最终确认了军委航校旧址在安塞侯沟门。
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副会长王兆
2019年3月,延安日报对东北老航校研究会“追寻足迹”活动进行了报道,揭开了尘封78年的军委航校历史。
近几年经过东北老航校及安塞当地相关部门的推动,军委航校旧址被确定为省级文保单位。活动当天,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副会长、王弼之女王兆表达了众人的期待:希望最终将军委航校旧址窑洞评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纪念馆,让东北老航校真正同安塞军委航校一线牵。
空军工程大学教授曹家彬
空军工程大学教授曹家彬介绍了空军工程大学与老航校的历史沿革,发言最后还赋诗一首以示祝贺。来自陕西延安安塞区宣传部的李峰介绍了当地革命旧址保护、修缮的情况,并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黑龙江密山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卜炳昊通过线上送来祝福,称两地航校血脉相连。
陕西延安安塞区宣传部李峰
活动现场,密山东北老航校研究会与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北京延安文化展示中心副主任王寅生表示,双方通过合作共同挖掘历史,会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空军后代们还将从安塞学习来的非遗项目安塞腰鼓带到了纪念活动会场,在粗犷、雄浑的鼓点中,在动力十足的鼓手舞动中,将人们带回了陕北黄土高原……
王寅生与常砢签订合作协议
活动由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副会长吴溉之外孙郑晖主持,参加本次纪念活动的老航校研究会成员有刘亚楼孙媳刘建利、熊焰之子熊东放、李熙川之子葛金城、儿媳董建军,龙定燎之女龙华军、刘福生、林汉京、刘若渲、陈京萍;以及空军后代刘春明、吴铁军;安塞知青联谊会夏宝庆、袁大明、曹庆生、任建华;原中央警卫局熊亮;鸿韵舞蹈艺术团郭玉屏等。
参加活动的老航校研究会成员及空军后代
撰文:王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