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关注我们
走过古城墙,犹如阅读一部恩施老城的历史。(记者 黎袁媛 摄)记者 黎袁媛 通讯员 刘清华有人说,有了城墙,才有了城市。城墙,是看得见的文化,是摸得着的历史,也是一个城市的地标符号。多年来,饱经沧桑的施州古城墙被截为数段,人们只闻其名,却很难一睹其整体风貌。为让人们能够记住老城的历史,恩施市文物局启动了恩施老城墙维修工程。完工以后,这里有望成为州城旅游新景点。一清江浩浩而来,从恩施老城边绕过,日夜不息向东而去。西岸矮矮的红砂崖上,有古城墙,有文昌祠,有武圣宫。古城墙环抱的,便是旧时施州卫、施南府。从恩施市六角亭街道办事处学田巷口进去下石阶,再从一座不起眼的小土屋旁右拐,走过一段泥路,古朴苍凉的施州古城墙便徐徐在眼前展开。与四方规整的北方城池不一样,施州古城墙带有山地城市的特点,依山就势而建,呈不规则波浪形。10多米高的城墙下,穿着蓝色制服的工人正在施工。夯土、清淤、砌墙……他们在为施州城址城墙修缮工程赶工。工程分为两期。第一期城墙(南门至西门段)总长1178米,于2017年5月13日进场施工,目前完成工程量80%。第二期城墙(回龙山段)总长660米,于2017年10月29日进场施工,目前完成工程量40%。据施工方介绍,工程内容是维修开裂、扭曲变形的城墙,清除杂树杂草及树蔸草根,疏通排水,护坡治理以及适当环境整治。待省文物局批复下达后,将启动城墙垛修缮。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墙被各种建筑分作数段,让人难睹其真面目,修缮工程的最终目标便是将之连成一线,让城墙“亮出来”。目前,施工方正抓紧施工,力争5月完成二期工程,年底完成环境整治,建成可供市民观览的古城墙旅游风景线。恩施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已组织编制《施州城址城墙(南门至人民路段)环境整治规划设计》《文物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将对周围环境进行整治。但由于工程地处老城区,基础设施陈旧,征地拆迁、居民协调任务重,影响了环境整治、园林绿化工程进展,原定去年11月底完工的一期工程已延期。二恩施老城,是古老的施州、施州卫、施南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恩施曾为湖北省临时省会,六角亭是繁荣的商贸中心。年近8旬的恩施老城人周学聪根据记忆绘制的《施州古城复原图》中可见城墙围起来的城池,热闹繁华。由于城市传统格局、街巷、山水风貌保存完整,1991年7月22日,恩施市成为省政府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湖北省西部地区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施州城址由位于六角亭老城区的施州古城墙和位于舞阳坝街道办事处的柳州城遗址、西瓜碑、通天洞石刻组成,是历代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标志与载体。西门脚下的城墙石带着斑驳的暗红,走近细看却又不是恩施城区常见的红砂岩。“这是明清时期的古城墙,石头来自城外,含铁质,所以呈红色。”恩施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刘清华介绍。再往前,穿过一丛低矮的橘子树,石块越发斑驳而不规则。一路往北,直到俯视人民路的回龙山段,城墙彻底变成了土墙,如果不是文物专家指点,不知就里的人会误以为是一段普通山体。而这段660米的“山体”实为宋代修筑,是宋代抗元军事寨堡。沿城墙一路行来,如同行走在恩施古城的历史长卷里。城墙包裹的,是一处古代山区城池的活标本。史料记载,施州城址城墙始建于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距今775年,现存西城门、南城门及大部分城墙,是施州城址重要组成部分。原施州古城就在古城墙的围护之中,从北门河坝(原北门古城墙)到东门大桥(原东门古城墙),再沿着六角亭到南门、西门古城墙,周长7里,形成一个不规则圆形城池,有着近千年的历史。恩施为山地城市,人们依山就势筑城御敌,早在唐时就有了城墙的雏形,南宋时开始建土城和土城墙,元时加固维修土城墙,明朝洪武年间修建成石墙,清朝维修扩建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古代城墙。原古城墙与环城山脉、清江河水形成一道固若金汤的屏障。古城墙依山傍河环绕整个恩施老城区,东面的清江河和西面、南面的朱家河、巴公溪等使得施州古城易守难攻。当亲眼见到那斑驳的石墙,亲手触摸那粗糙的砖块,恩施古城的历史从抽象的文字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三多年来,施州古城墙被人为截为数段,城墙上杂草丛生,城墙下垃圾成山,各种菜地划分着“势力范围”,贵为国保文物单位,却很难让人有很好的观赏体验。如今,城墙仅残存数段:东门——北至原恩施市中医院职工食堂,南至市棉织厂,保存较好;西门——北至西后街26号,南至学田巷13号,保存最为完整;南门——西至学田巷12号,东至城乡街13号,保存较好;北门——东至四维街2号,西至胜利巷14号,残留甚少。按周长计,现存城墙是原城墙的四分之三。眼见宝珠蒙尘,州内许多专家和有识之士为之奔走呼号。“从呼吁保护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再到实质性实施保护措施,每一步都走得非常非常艰难。1992年恩施市开始申报,历经三次,直到2006年5月,施州城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清华说。2011年,是老城的转折年。州规划局、恩施市文体局、恩施市文物局聘请相关机构编制《恩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施州城址保护规划》。2013年,《施州城址城墙维修方案》报到国家文物局。2014年11月4日,恩施市文物局收到省文物局下达恩施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施州城址城墙(南门至西门段)保护工程专项补助经费1006万元。7月22日,“施州城址——南城门及城楼抢救性保护工程”开工。2015年9月,保存有施南府衙门、民国时期建筑和西式建筑风格的恩施地委、县委办公楼旧址整修完毕,作为抗战博物馆对外开放。2017年1月,“施州古城历史文化陈列”在保存最为完好的南城门楼上开放展出,南城门城墙成为市民的活动地点。文物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呼吁多年的古城墙保护终见初步成果。在西后街42号居民涂益斌的楼边,是正在建设中的城墙小广场,规划中,这里将建成休闲观景的平台和城墙游道出入口,“以后终于有个可以散步的地方了。”第四代“城墙居民”涂益斌的多年盼望变成现实。家住和平街的六角亭街道办事处原副主任白元龙,多年期盼老城保护,常义务为游人介绍老城历史文化、人文风情。他偶遇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双手紧握久久不放,说:“我要号召老城人民支持这项工程!完工后,老城旅游搞起来了,老城人民得实惠。”然而,和许多城市建设项目一样,工程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征地拆迁。这次修缮工程中,许多刚刚清理出来的城墙边马上被附近居民种上了菜。书院村干部黄大富这样做村民工作:“城墙就是恩施老城的历史,就是我们的长辈。我们要尊重历史,尊重长辈。”“第一期工程已拆迁10户,第二期正在统计之中。纳入政府棚户区改造项目,对于施州古城墙的保护乃至整个老城人民都是福音。”1月9日,恩施市六角亭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康纪洵说。站在回龙山上遥望对面,那是规划中的挂榜岩公园。按照规划,施州城墙终会和它连接起来。当2018年第一场雪落在西安城墙上时,让人们仿佛看到了长安。望终有一日,人们游览施州古城墙时忆起旧时施州。展开全文
恩施市文体新广局
来源 恩施日报返回搜狐,查看